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2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混凝沉淀法处理锑离子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合硫酸铁(PFS)对含锑(Sb)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了pH值、初始质量浓度、沉淀时间、石灰乳投加量及温度对PFS处理含锑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锑离子的去除有重要影响,碱性条件有利于锑离子的去除,当pH=9时,去除率达到96.81%。在PFS和石灰乳投加量一定的情况下,去除率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沉淀时间对锑离子的去除有一定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增大,当沉淀时间为90min时,水中锑离子基本沉降完全。石灰由于质优价廉,常被用来调节废水pH值,但大量石灰加入水中会引起沉渣过多,使得二次处理困难,因此选择用NaOH和HCl调节废水pH值,并定量投加石灰的方法处理废水。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含锑废水,PFS和石灰乳投加量均为500.0 mg/L时去除率可达98.0%。温度对PFS处理含锑废水的效果影响不大,随着废水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温度的影响逐渐显著,温度升高导致去除率增大。PFS去除锑离子的过程符合二级线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12.
可持续性约束下开放流域系统氮磷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有机污染物控制力度不断加大,氮磷营养盐逐步凸显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因子.如何以流域氮磷环境承载力为约束,实现经济社会优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流域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传统的环境承载力研究局限于流域内部的自然资源约束和经济社会优化,忽略了流域内外物质交换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往往以牺牲外部可持续性为代价.基于开放系统视角,本研究提出可持续性约束下的流域氮磷环境承载力概念与测度方法,认为流域氮磷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流域内外氮磷营养盐交换平衡的前提下,流域水环境氮磷含量达标情况下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以氮磷污染严重的滇池流域为例,构建了氮磷环境承载力优化模型,得到滇池湖体氮磷达标和流域内外氮磷交换平衡约束下流域的最大人口承载能力为538万人,相对于现状2010年可提升32%;此外,外流域调水、氮磷循环利用率和污水外排等措施对承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3.
退役铀尾矿库环境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退役铀尾矿库的环境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某退役铀尾矿库为实例,在收集了连续3年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铀尾矿库环境稳定的13个指标进行了筛选,确定了p H值等6个主要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求出了概率α=0.9时各指标的稳定区间,通过构造函数算出了铀尾矿库环境稳定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铀尾矿库的环境稳定性整体较差,仍需进一步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14.
由于铀尾矿库坝体尾矿砂的碎散性和多相性,渗流作用下相互接触的土颗粒组成的"土骨架"出现的变形或破坏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但对其渗透破坏的影响参数试验研究较少。铀尾矿坝体的粗粒土粒径级配不均匀系数、含水率不同的抗剪强度等是影响临界水力坡降的主要因素。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铀尾矿砂颗粒均匀且级配良好、含水率为26%~34%的粗粒土渗透破坏坡降,比颗粒不均匀、含水率不佳的粗粒土渗透破坏坡降明显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5.
采用臭氧-膜式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某工业园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达到企业回用水要求。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低于100 mg/L、色度为40倍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15~20 mg/L、MBR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6 h、气水比为15∶1时,出水COD<40 mg/L、色度为2倍,出水水质可满足企业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6.
3月11日,广东召开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动员会议强调,应急救援是守护出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致死率。惠州市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起了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体”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打造出“警保医绿色通道”、新型创伤急救中心等“惠州品牌”„通过畅通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惠州市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交通事故中的生命救援打开了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117.
红潮     
一、什么叫红潮在天然水体中往往广泛地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其中多数具有一定颜色,少部分还有发光本领,但每升水中的个体数是很少的,往往不被人们察觉。当其在一定条件下异常急剧地繁殖,聚集于水体表层呈块状,带状等各种型态漂浮着,就会使水面呈现出各种颜色,如在田边水塘养分过剩时,带有各种色素的浮游生物大量浮现于水面,特别在阳光照射下五光十色,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水华”,在海洋污染研究中把这种海水“变色”的现象命名为“红潮”或“赤潮”。  相似文献   
118.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分析建设用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01、2006、2011、2017年四期MODIS Land Cover(MCD12Q1)产品数据,结合经济数据和地貌类型数据,研究中国不同经济区和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建设用地在2001~2006、2006~2011、2011~2017年3时期扩张强度逐渐变弱,扩张速度逐渐变慢。(2)2001~2017年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该地区扩张强度最强、扩张速度最快。3时期内东部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逐渐变弱,扩张速度逐渐变慢;中部地区扩张强度逐渐变强,扩张速度逐渐变快;西部地区扩张强度先变弱后趋于稳定,扩张速度逐渐变慢;东北地区扩张强度先变弱后趋于稳定,扩张速度先变快后变慢。(3)2001~2017年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扩张强度最强,丘陵地区扩张速度最快;平原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逐渐变弱,扩张速度逐渐变慢;丘陵地区扩张强度先变弱后变强,扩张速度先变慢后变快;山地地区扩张强度逐渐变强,扩张速度先变快后变慢;高原地区扩张强度逐渐变强,扩张速度逐渐变快。从研究结果可知,不同经济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和速度具有差异性,主要受不同时期国家相应的区域政策影响;不同地貌类型对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9.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址的选择涉及到自然地理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地质因素、工程地质因素,社会、经济、法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因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综述前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环境系统工程的原理来研究垃圾填埋场选址的问题。阐明影响因子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20.
铀矿山安全事故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铀矿山伤亡事故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中发生的次数进行了比较,发现特定环境因素对伤亡事故的发生有密切的影响,提出了预防伤亡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