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480篇
安全科学   499篇
废物处理   78篇
环保管理   268篇
综合类   1520篇
基础理论   290篇
污染及防治   193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14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前在我国,储罐是石油加工企业、石油化工以及油气集输系统中液体原料和中间产品的重要储存容器,储罐可以用来储存汽油、柴油、原油等油品介质。但是在储罐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介质在综合的作用,储油罐的顶部、底板和底圈壁板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致使储油罐的防腐层脱落,还会出现大面积的点蚀,甚至储油罐的罐底板穿孔或是罐顶塌陷,使大量原油流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2.
本文简述了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和污水处理中的优势,对原生动物在水体和土壤环境监测中具体应用,以及在活性污泥系统和渗透过滤系统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3.
164.
为评价骆马湖水体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骆马湖水体中22个采样点的32种PPCPs.结果表明,骆马湖表层水体中共检出了23种PPCPs,总浓度范围为892~1 536 ng·L~(-1),其中浓度最高的为诺氟沙星(256~707 ng·L~(-1)),其次是酮洛芬(85~438 ng·L~(-1))、安赛蜜(101~290 ng·L~(-1))及萘普生(1.9~112 ng·L~(-1)).不同采样位点的PPCPs浓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呈现湖东北部地区较高,西南部地区较低的趋势.房亭河入湖口处PPCPs浓度较高,嶂山闸出湖口处浓度较低.对13种药物类PPCPs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诺氟沙星RQs为0.26~0.72,对于骆马湖水生生态系统表现为中风险,吉非罗齐在大部分采样点RQs0.01,表现为低风险,其余的化合物RQs0.01未表现出生态环境风险.采用简单叠加模型计算PPCPs的联合毒性风险熵范围为0.29~0.75,整体上看,骆马湖PPCPs对于水生生物表现出中风险.对6种PPCPs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RQs均小于1,表明骆马湖PPCPs对人体健康无直接风险.  相似文献   
165.
3种生物滞留设计对城市地表径流溶解性氮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城市地表径流溶解性氮(N)的有效控制具有挑战性.2015构建了3种不同设计的生物滞留设施:壤砂种植紫穗狼尾草(CB)、壤砂种植紫穗狼尾草设置饱和带(MB1)、壤砂种植紫穗狼尾草设置饱和带并添加10%木块(MB2).在模拟城市地表径流水文、水质变化条件下,研究3种生物滞留种植植物、设置饱和带以及添加碳源对城市地表径流溶解性N(NH_4~+-N、NO_3~--N)的去除作用.通过为期1年试验监测表明,在进水NH_4~+-N浓度平均值为(5.45±2.21)mg·L-1情况下,3种生物滞留对NH_4~+-N均具有显著的去除作用(去除率95%).基质吸附、硝化与植物吸收是生物滞留有效去除城市地表径流NH_4~+-N的主要途径.在进水NO_3~--N平均值为(5.88±2.32)mg·L-1情况下,CB、MB1和MB2出水NO_3~--N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04±2.64)、(0.84±1.18)和(0.26±0.48)mg·L-1,相应去除率分别为31.3%、85.7%和95.6%.生物滞留种植紫穗狼尾草、设置饱和带以及添加碳源均可显著降低出水NO_3~--N浓度,减少NO_3~--N淋溶输出,提高NO_3~--N去除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反硝化是生物滞留去除NO_3~--N的主要途径.进水NO_3~--N浓度、水量、间隔天数是影响生物滞留出水NO_3~--N浓度的主要因素.生物滞留种植紫穗狼尾草、设置饱和带并添加碳源,在水文、水质变化情况下,仍可有效去除城市地表径流溶解性N.  相似文献   
166.
基于化石能源消耗的重庆市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利用重庆市能源平衡表,采用IPCC方法 1对重庆市1997—2012年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其次依据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LMDI因素分解法将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系数;然后利用扩展的重庆市STIRPAT碳排放模型,在9个情景模式下对2013—2050年重庆市碳排放进行预测;最后对比分析了各情景下的峰值大小及出现时间.研究发现:基准模式下的重庆市碳排放在2035年出现32135.38万t的峰值;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在不降低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碳排放;消极因素中的第二产业占比下降比碳排放强度下降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积极因素对碳排放峰值的影响比消极因素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7.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集聚区,并对其分别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格局、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格局,对中国的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归纳,并进一步对相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平衡日益加剧,并呈现沿海、沿江、沿线集聚的态势的基本结论,并对我国人口分布集疏格局的形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然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城市化成为人口集聚的动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8.
棱鮻(Liza carinatus)样品于2000年12月~2001年10月取自广东湛江.按常规方法从鱼鳃上挑取小钩鲻鱼虫(Ligophorus hamulosus),进行压片、计数.结果显示:随着宿主体长的增长,小钩鲻鱼虫种群的平均密度、平均感染强度呈上升趋势;从12月到次年4月,其平均密度和平均感染强度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8月最低.10月略有回升;小钩鲻鱼虫种群在不同大小的宿主上和在不同季节均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69.
1989年12月22~23日,冶金部安环司在湖北省大冶县召开了孔底起爆技术鉴定会。由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大冶铁矿、大冶化工厂共同研究的孔底起爆技术,经两年多努力,在模拟和现场测量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适用于井下压气装药的孔底起爆安全装置,经10000多孔现场应用,安全可靠,效果明显,从而解决了孔底起爆技术的关键——安全问题。会议成立了由10名专家教授组成的技术鉴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和与会代表对研究报告和现场试验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在现场  相似文献   
170.
刘利君  张慧敏 《化工环保》1989,9(3):163-166
介绍了一个确定测定BOD_5稀释倍数的简便方法。运用该法可极大地提高测定BOD_5的成功率,方法准确、快速、计算方便,并能节省稀释水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