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72.
73.
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biosafety clearing-house,BCH)是根据<卡他赫那生物安全议定书>第20条的要求建立的,旨在促进改性活生物体(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LMOs)的科学、技术、环境和法律等方面信息和经验交流的一种基于因特网技术的信息交换方式,对于各缔约方的履约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分析BCH的作用和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BCH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网络结构、主页结构和数据库结构,介绍了中国BCH的建设与管理情况,并对生物安全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和机会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要保证全国及各省、市、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首先要确保被"限制"或"禁止"发展(主要针对工业)的特定区域得到最基本的经济补偿——其标准足以弥补因限制或放弃发展机会而付出的机会成本。为此论文基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工业基础薄弱和相对雄厚这两种情况出发,通过建立生态补偿与机会成本的计量模型,并以广东佛冈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工业发展减速后理应得到的生态补偿水平。研究表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成败取决于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而生态补偿实施的关键又在于其补偿标准的合理量化。  相似文献   
75.
江苏省扬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于2011年12月6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2月10日出台《扬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这标志着扬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式推进。  相似文献   
76.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转mCry1 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植株部位的mCry1Ac蛋白含量。结果显示:mCry1 Ac基因在整个生育期玉米叶、茎、根和种子中均能表达,mCry1Ac蛋白含量为(0.82±0.10)~(15.83±1.77)μg·g-1;随着生育期和植株部位的不同,mCry1Ac蛋白含量呈现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其中,叶、茎和根中mCry1Ac蛋白含量随转基因玉米生育期的推移均呈增加趋势,并均在完熟期达最高;在除苗期外的其他各生育期叶中mCry1Ac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植株部位,而在完熟期种子中mCry1Ac蛋白含量在各植株部位中最低,为(2.86±1.71)μg·g-1。  相似文献   
77.
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研究有助于建立防止外源基因逃逸以及小麦品种间种质污染。以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冬小麦品种N12-1为花粉供体,以扬麦158和矮杆败育小麦为花粉受体,平行设置2种不同面积(100和400 m~2)的花粉源,通过调查距花粉源不同距离处转基因小麦的基因漂移频率,研究了花粉源大小及不同品种对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源大小对小麦基因漂移频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花粉受体材料中的基因漂移频率有显著差异,在0和2 m处矮杆败育小麦中的基因漂移频率显著偏高;小麦的基因漂移频率随着距花粉源距离的增加显著下降,5 m以后降为0。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竞争是影响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主要因素,距离隔离是控制小麦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8.
粉煤灰吸附—石灰沉淀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煤灰吸附—石灰沉淀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石灰加入量3.0 g/mL,反应时间60 min,废水pH 6.88.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F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含氟废水,Fˉ去除率为97.53%.Mn2+,Fe3+,Mg2+,A13+,Zn2+单独存在时,随5种阳离子质量浓度增大,Fˉ去除率略有增加;当5种阳离子共同存在且质量浓度均大于500 mg/L时,Fˉ去除率下降.PO43-,SO42-,CO32-,NO3-单独存在时对Fˉ去除率影响不大;当4种阴离子共同存在且质量浓度均大于800 mg/L时,Fˉ去除率低于对照实验.  相似文献   
79.
阐述了一种改进的属性识别方法,针对属性识别理论模型中置信度λ取值的主观性,提出了灰色接近度的概念,通过计算样品属性测度与理想模式属性测度之间灰色接近度的大小,判断样品所属类别。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运用此模型对福州市2001—2008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0.
5种沉水植物对斜生栅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湿地植物和不同处理方式下化感作用的差异,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5种常见的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皇冠草(Echinodorus amazonicus)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共培养以及用这5种植物的种植水、浸提液培养斜生栅藻时藻细胞数量及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植物与斜生栅藻共培养时抑藻效果最明显(1.6×108 cells L-1),其斜生栅藻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种植水(6.2×108 cells L-1)和浸提液组(4.5×108 cells L-1)(P<0.05),但5种植物间的差异不显著;除黑藻外,其他4种植物的浸提液培养斜生栅藻时均表现出对斜生栅藻明显的抑制效果,斜生栅藻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黑藻组(P<0.05);5种植物的种植水培养斜生栅藻时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抑藻效果,且植物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因不同植物和不同处理而有着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