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转mCry1 Ac基因抗虫玉米Bt799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植株部位的mCry1Ac蛋白含量。结果显示:mCry1 Ac基因在整个生育期玉米叶、茎、根和种子中均能表达,mCry1Ac蛋白含量为(0.82±0.10)~(15.83±1.77)μg·g-1;随着生育期和植株部位的不同,mCry1Ac蛋白含量呈现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其中,叶、茎和根中mCry1Ac蛋白含量随转基因玉米生育期的推移均呈增加趋势,并均在完熟期达最高;在除苗期外的其他各生育期叶中mCry1Ac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植株部位,而在完熟期种子中mCry1Ac蛋白含量在各植株部位中最低,为(2.86±1.71)μg·g-1。  相似文献   
72.
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研究有助于建立防止外源基因逃逸以及小麦品种间种质污染。以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冬小麦品种N12-1为花粉供体,以扬麦158和矮杆败育小麦为花粉受体,平行设置2种不同面积(100和400 m~2)的花粉源,通过调查距花粉源不同距离处转基因小麦的基因漂移频率,研究了花粉源大小及不同品种对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源大小对小麦基因漂移频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花粉受体材料中的基因漂移频率有显著差异,在0和2 m处矮杆败育小麦中的基因漂移频率显著偏高;小麦的基因漂移频率随着距花粉源距离的增加显著下降,5 m以后降为0。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竞争是影响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主要因素,距离隔离是控制小麦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3.
粉煤灰吸附—石灰沉淀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煤灰吸附—石灰沉淀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石灰加入量3.0 g/mL,反应时间60 min,废水pH 6.88.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F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含氟废水,Fˉ去除率为97.53%.Mn2+,Fe3+,Mg2+,A13+,Zn2+单独存在时,随5种阳离子质量浓度增大,Fˉ去除率略有增加;当5种阳离子共同存在且质量浓度均大于500 mg/L时,Fˉ去除率下降.PO43-,SO42-,CO32-,NO3-单独存在时对Fˉ去除率影响不大;当4种阴离子共同存在且质量浓度均大于800 mg/L时,Fˉ去除率低于对照实验.  相似文献   
74.
阐述了一种改进的属性识别方法,针对属性识别理论模型中置信度λ取值的主观性,提出了灰色接近度的概念,通过计算样品属性测度与理想模式属性测度之间灰色接近度的大小,判断样品所属类别。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运用此模型对福州市2001—2008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5.
5种沉水植物对斜生栅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湿地植物和不同处理方式下化感作用的差异,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5种常见的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皇冠草(Echinodorus amazonicus)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共培养以及用这5种植物的种植水、浸提液培养斜生栅藻时藻细胞数量及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植物与斜生栅藻共培养时抑藻效果最明显(1.6×108 cells L-1),其斜生栅藻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种植水(6.2×108 cells L-1)和浸提液组(4.5×108 cells L-1)(P<0.05),但5种植物间的差异不显著;除黑藻外,其他4种植物的浸提液培养斜生栅藻时均表现出对斜生栅藻明显的抑制效果,斜生栅藻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黑藻组(P<0.05);5种植物的种植水培养斜生栅藻时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抑藻效果,且植物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因不同植物和不同处理而有着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6.
好氧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和两种污泥培养基质对好氧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包括对EPS总量和组分的影响。EPS的提取总量以TOC来表示,并以DNA的浓度来衡量提取过程中细胞裂解的程度。结果发现,处理工艺不同,导致EPS的含量和组成不相同,主要体现在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比的不同;淀粉基质培养的污泥的EPS总量平均值比葡萄糖基质培养的污泥的EPS总量平均值略高一些,它们都比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泥的EPS含量高。  相似文献   
77.
大叶黄杨和黄杨是城市绿地2种常见园林灌木,对锌(Zn)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潜力。为探究这2种灌木对Zn的富集特征和耐性机制,文章通过盆栽污染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浓度Zn处理(0、500、1 000、1 500、2 000 mg/kg)对2种灌木叶、枝、根生物量与Zn富集含量和转移特征的影响,分析Zn在2种灌木根系中的化学形态和亚细胞分布特征,对根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根细胞壁的Zn吸附固定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n处理下,大叶黄杨和黄杨的叶、枝生物量无明显变化,但根系生物量明显下降。各器官中Zn含量随着Zn处理浓度升高呈增长趋势,整株Zn含量的最大值为1 046.9 mg/kg(大叶黄杨)、2 632.78 mg/kg(黄杨),黄杨对Zn的富集能力大于大叶黄杨。Zn含量均为根系最高,根系中Zn主要以NaCl提取态和HAc提取态存在,占比分别为19%~54%、13%~27%,主要分布于根系的细胞碎屑组分,占比41%~70%,其次是金属富集颗粒和热稳定蛋白组分,占比分别为11%~29%、4%~28%。高浓度Zn处理下,2种灌木根系细胞中均出现黑色颗粒物质,大叶黄杨根系细胞受损程度相对较小,说明...  相似文献   
78.
高速公路安全改善项目方案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特点,在对事故资料、道路设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将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类型划分为撞固定物、追尾及其组合不同类型。结合现场交通运行环境与运行状态调查,分析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成因,提出安全改善对策研究的基本原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安全改善对策研究,建立高速公路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安全改善工程对策集。在决策方法研究中,总结常用安全改善对策的可能效果,提出高速公路安全改善项目方案决策的原则,研究了安全改善对策选择的效用决策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9.
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污泥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各种生物污泥包括活性污泥、厌氧污泥、膜污泥、干污泥、不同方法失活的污泥等对50种难降解有机物的吸附结果.并对生物污泥吸附过程中适用的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总结.由于不同来源的生物污泥特性不同,研究者得到的吸附容量和平衡时间的结果相差较大,甚至同类污泥对同种难降解有机物的吸附结果也相差较大.对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污泥吸附,目前提出的适用的吸附等温方程式主要有6种,综述的70个研究结果中有81%属于Freundlich模型.23%既符合Langmuir模型又符合Freundlich模型.但大多数的研究仅停留在用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以判断吸附类型,并未做深入讨论.同时综述了pH值、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二价阳离子、离子强度、微生物有无活性等因素对污泥吸附的影响.各研究者实验的pH范围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高的初始浓度会在溶液和生物污泥之间形成大的浓度差,加快吸附的发生和增加生物污泥的吸附鼍;Ca2 等二价阳离子的存在使生物污泥的吸附性能增强,离子强度的影响效果与Ca2 等二价阳离子类似;生物污泥灭活后,污泥表面特性也随之改变,其吸附性能和吸附量也发生变化,但由于生物污泥种类和失活方法不同,各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0.
选取美丽中国建设领域的常规性、普适性指标,通过与地区生产总值(GDP)排名前10位的经济发达省(市)对比以及广东省内21个地市美丽建设进程评估,科学评判广东省美丽建设的基础状况和当前进展。结果表明,广东省美丽建设进程成效显著,在经济发达省(市)中排名第3位,但水体洁净、海清岸绿和人居整洁等领域仍需进一步强化;省内美丽建设进程存在两极分化态势,珠三角美丽建设进程总体高于粤东、粤西、粤北,东莞、佛山、中山和湛江美丽建设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