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通过研究日本、美国、欧盟、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关于杀虫剂类POPs的申报管理机制,分析我国关于化学品、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制度,欲建立我国杀虫剂类POPs动态申报机制.我国杀虫剂类POPs动态申报以各级环保部门为管理主体,以杀虫剂类POPs的生产单位和流通机构、各级环保部门、知情群众为申报主体,以杀虫剂类POPs的...  相似文献   
152.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高质量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体废物兼具“资源”和“环境”双重属性以及污染“源”和“汇”双重属性,其妥善治理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系统阐述了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利用处置能力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现,黄河流域固废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偏重、固废增量存量压力大,无害化处置存在短板弱项,底数不清、环境风险较大,流域上下游、固废水气以及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等协同治理不足.根据流域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行业产业特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标,建议以“无废流域”建设为抓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短板,着力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推进固体废物协同治理等.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对不同地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进行碳酸化处理,采用XRF,SEM以及XRD分析飞灰理化特性,通过pH值测定、重金属浸出实验以及重金属形态分析探究CO2对不同焚烧飞灰中超标重金属Zn、Pb、Cd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焚烧过程中烟气排放限值降低需喷入大量氢氧化钙等脱酸剂,导致焚烧飞灰呈现不同碱度特性.根据醋酸缓冲溶液法浸出实验后的飞灰浸出液pH值,将飞灰分为“酸灰”与“碱灰”,并对两类飞灰进行长期碳酸化实验.对比碳酸化前后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酸灰”中重金属浸出毒性远大于“碱灰”,但是碳酸化处置后“酸灰”中重金属Zn、Cd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10%~18%和9%~30%;“碱灰”中重金属Zn和Cd的浸出浓度显著增大,且浸出浓度最大超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1.46与63.2倍;碳酸化对“酸灰”与“碱灰”中的两性重金属Pb的浸出不具有规律性,但总体而言,碳酸化对“碱灰”中重金属Pb的影响更大.最后通过BCR连续分级提取法分析碳酸化前后飞灰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规律,碳酸化后,“酸灰”中重金属Zn、Cd的浸出浓度受到T4赋存占比增加的影响呈下降趋势,但部分样品中T1赋存占比有增加现象,说明此类重金属仍存在浸出风险,而“碱灰”碳酸化后重金属Zn、Cd的浸出浓度受到T1赋存占比增加的影响呈增加趋势.因此在填埋处置前应重点关注不同碱度飞灰中的重金属浸出特性,为飞灰长期稳定填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4.
国内外石棉废物稳定化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棉废物在很多国家属于危险废物,各国对于石棉废物的清除和处置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力求通过最安全的稳定化处理方式使石棉废物没有危害,还通过石棉废物的再利用方式减少处置石棉废物过程中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5.
选择典型废弃日用品塑料,对特征处置场景下其PBDEs的浸出特征及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日用品塑料在硫酸/硝酸、醋酸和腐殖酸溶液中达到溶出平衡时,∑21PBDEs释放量分别为20.00、63.65、125.60μg·kg-1,均以BDE209为主.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释放量高于堆存和简易填埋过程,在最不利条件下距填埋场下游500 m处地下水中PBDEs最大浓度为39.67μg·L-1,居民饮用地下水产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为2.11×10-1,其中十溴代物(BDE209)的非致癌风险指数为1.85×10-1,均小于美国标准中非致癌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表明废旧日用品塑料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相似文献   
156.
自2001年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来,通过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和经济等综合手段,我国POPs污染防治在机构建设、政策制定、监测管理、污染控制、研发示范、公众意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公约管控物质名单是开放的,在最近3年中,共有10种物质先后增列入公约管控物质名单,我国POPs污染防治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加强POPs污染防治列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POPs污染防治进入转型期,在防治对象、防治目标、防治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都将面临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7.
158.
采用静态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河北某准好氧填埋场不同填埋龄作业台阶表面CH4气体的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场作业台阶表面CH4气体的释放通量存在较大差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15.51和0.13 g/(m2·d).各填埋作业区中越靠近导气管的区域CH4气体释放量越大,而相同填埋作业区上午、中午和下...  相似文献   
159.
刘玉强 《化工环保》1999,19(6):361-364
介绍了用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中的预中和渣制造复混肥,改性磷铵和磷酸钠等产品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不同污染情况下土壤复电阻率的时间变异特征及控制机制,设计了人工砂土和水2种不同的介质作对照,以NaCl、MnCl2和模拟海水作为污染物分别模拟海水入侵和金属离子污染场景,测量100~103Hz范围内的相位变化并观测其时变特性.结果显示,无论在纯液相介质中还是在土壤介质中,相位值都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土壤介质中的相位比水相介质中更加敏感.在土壤和水的背景环境下,通入1g/L的NaCl溶液,在1Hz条件下测量,土壤相位下降了约42%,而水相介质几乎看不出相位变化.针对固定频率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表明,水相介质中的相位值稳定而土壤介质中的相位值在中高频段(>16Hz)表现出了明显的时变特征,这种时变性也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102Hz时,测得沙柱背景值的相位浮动范围在-4.05~-11.67mrad,方差达到4.8,而在水相溶液中方差仅为0.09.复电阻率法对金属离子污染土壤的反应很灵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参数变化主要与孔隙水中金属离子含量有关.但由于多相介质的相界面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交变电流下电荷载流子在介质中的迁移极化规律混乱,造成相位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