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1.
为了解渗滤液污染土壤的复电阻率特性及其与海水入侵所造成的电特性差异,指导海滨场地的污染探测,设计了黏土和砂土两种土壤,在水饱和情况下通入不同浓度的渗滤液,测量复电阻率的幅值和相位响应;在砂土中通入与渗滤液电阻率相同的模拟海水,对比海水入侵与渗滤液污染所造成的相位差异.结果表明:受渗滤液污染土壤的复电阻率变化明显,0.1 Hz下被2%渗滤液(渗滤液体积占溶液总体积比例为2%)污染的土壤中,与背景值相比,黏土的幅值和相位分别降低了78%和70%,砂土的幅值和相位分别降低了66%和33%,且渗滤液浓度越高,幅值和相位的值就越小;而对于电阻率背景值较低的土壤(如海水入侵场地或地下水-海水交错带区域),通入渗滤液后,其复电阻率参数没有明显变化.对比海水入侵与渗滤液污染,受渗滤液污染较轻的土壤的相位略高于海水入侵污染土壤,而当渗滤液浓度较高时,二者几乎没有区别.研究显示,正常条件下,复电阻率法对渗滤液污染的反映灵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参数变化主要与孔隙水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和双电层极化有关;而在天然低电阻率背景条件下,渗滤液污染引起的电阻率变化很小,但相位变化较为明显,这种相位的变化有可能被识别出来.   相似文献   
212.
不同处理工艺页岩气钻井岩屑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页岩气钻井岩屑的处理效果,对重庆市某区域典型页岩气钻井岩屑处理后产生的水基残渣和油基残渣进行采样,系统分析钻井岩屑经不同处理工艺处理前后其特征污染物(重金属、PAHs及石油烃)的残留水平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析与回转窑焚烧结合工艺对油基钻井岩屑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较优,热解析与回转窑焚烧结合工艺、单一热解析工艺、热解析与电解结合工艺均可有效去除油基钻井岩屑中的2~4环PAHs以及石油烃中的轻质组分,3种工艺对钻井岩屑中PAHs的去除率分别为72.5%、95.3%、93.0%,对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90.0%、93.9%、93.2%.采用固液分离+压滤脱水的方式处理水基钻井岩屑,会导致重金属(Cr、Ni、Cu、Zn、Pb、As)和2~4环PAHs在水基残渣中的累积.处理后水基残渣和油基残渣中重金属、PAHs和石油烃含量均未超过GB 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限值,重金属和PAHs含量均满足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要求.研究显示,经热解析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后,钻井岩屑中的特征污染物可得到有效去除,具有较好的资源化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13.
选取沸石和炉渣作为吸附材料,探究单一材料下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渗滤液初始pH值对农村生活垃圾渗滤液吸附效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确定各因素最优值后,探究组合材料下吸附效能的优化条件.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可操作性及运行成本,吸附时间120 min、吸附剂投加量为50 g·L~(-1)、渗滤液初始pH值为自然值的条件下,沸石对渗滤液中CODCr、NH_3-N、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37.54%、62.91%、34.48%和27.73%,炉渣对重金属Cr、As、Cd、Ni、Pb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81.79%、35.99%、97.26%、74.89%和91.19%.多种吸附作用中化学吸附占主导作用.组合材料对渗滤液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单一材料提升不大,对重金属的去除效率保持了很高的性能,实际中可考虑采用沸石与炉渣滤池串联的形式实现对渗滤液常规污染物及重金属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214.
构建了填埋场渗漏条件下,含水层-监测井系统水流和污染物运移的代表性概念模型.利用等效渗透系数法描述双重介质系统中的水流运动和水头分布,而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的ADE方程和管流的一维溶质运移方程被分别用来模拟污染物在含水层和井孔中的迁移和分布,最终形成了描述渗滤液渗漏条件下监测井-含水层系统中污染物迁移分布的控制方程.基于Fortan平台,编制了该方程的有限差分求解程序,应用该程序模拟分析了填埋场渗漏条件下,地下水监测井内部及周边水流和溶质的运动、井筒存在对水流和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筒效应影响井孔周边的局部地下水流场和浓度场,导致井孔内下部区域污染物浓度增大,井筒外一定区域浓度减小;井筒效应的影响随着径距增加而减小,当径距大于2倍含水层厚度时,井筒效应导致的监测误差最大不超过20%.井径对井筒效应的影响较为复杂,并非单调增加.在本案例中,井径小于0.1m时,井筒效应随着井径增大而增大;反之,当井径大于0.1m后,井筒效应导致的监测误差随着井径增大而减小.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比单位弹性贮水系数越大,井筒效应的影响越小.因此具有强渗透性且孔隙度更大的卵、砾石含水层中,井筒效应的影响更小;而对于弱渗透性或中等渗透性的砂土、砂黏土含水层,井筒效应对监测效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15.
在位处我国中部的湖北省,选取典型农业型村镇开展了为期1年的生活垃圾采样,分析其物理组分、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中部典型农业型村镇生活垃圾中灰土类含量最大,其次是厨余类;春冬季,生活垃圾的含水率、湿基低位热值和VS含量略高于夏秋季,容重的变化规律恰好相反;生活垃圾中重金属Cd和Cr超标的现象较严重,存在污染土壤的风险。相关性分析发现,重金属Cd和Cr含量与垃圾中砖瓦陶瓷类、金属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16.
SRT影响MBR污泥体系去除污染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Eckenfelder公式得出了MBR系统中不同污泥停留时间底物降解速率和氨氮的去除速率,结果表明在对数增长阶段和减数增长阶段,SRT为17 d时,对有机底物的降解速率和氨氮的去除速率都高于SRT为8、27、37和42 d的污泥系统对两者的去除,说明SRT对MBR污泥系统的活性有较大影响,确定排泥时间应综合考虑污泥活性、污泥产量和膜通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217.
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浸出毒性是危险废物毒性特性鉴别的重要指标。重点研究了美国、日本浸出毒性方法、项目和标准值的制定依据,同时分析了我国浸出毒性特征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比较研究,在借鉴国外有关浸出毒性的研究成果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我国浸出毒性鉴别方法和标准制定的方法学。  相似文献   
218.
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危险废物毒性特性的定义及其鉴别指标体系,通过与我国现行鉴别指标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定义毒性特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危险废物毒性特性鉴别指标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19.
危险废物暂存库渗漏风险规避措施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危险废物暂存库的环境风险,在项目实施中增设渗漏检测系统,通过对暂存库防渗膜进行长期的实时检测,规避了因暂存库渗漏造成的环境风险,使单层混凝土结构的暂存库实现了双层混凝土结构的遮断型填埋场才具有的渗漏检测和修补功能.渗漏检测的信息通过GSM网络进入Intemet进行数据交换,将检测信息传递到环境管理部门,提高了监督管理的水平.渗漏检测以2个检测电极间充满渗出液时电阻发生突变的特点作为HDPE膜渗漏的判据,结合渗出液的化学成分来判断渗漏的种类,利用TC35I无线模块通过GSM网进入Internet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了危险废物暂存库渗漏的网络化监测.利用HDPE膜的绝缘性提出了用偶极子检测HDPE膜漏洞的定位方法,为修补漏洞创造条件.并指出检测电压随漏洞大小、偶极子间距、贮存库液体的电阻率、供电电压的增加而增高,随偶极子距HDPE膜的距离、偶极子移动方向到漏洞的距离、暂存库液体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20.
垃圾堆肥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通过模拟土培试验,研究垃圾堆肥对铬污染土壤中有效铬含量的影响、铬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垃圾堆肥可显著减少铬污染土壤中有效铬含量,垃圾堆肥主要是促进水溶态铬向结晶形沉淀态铬转化;垃圾堆肥用于修复铬污染土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