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51.
pH值对烧结砖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消解实验和NEN 7371浸出实验研究了烧结砖中重金属总量和有效释放量,采用pH-dependence实验研究pH对破碎烧结砖样品中重金属(Cr、Ni、As、Cd和Pb)浸出特性的影响,以及烧结砖样品的酸碱缓冲容量。结果表明,烧结砖中重金属的有效释放量低于总量,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dAsPbNiCr;烧结砖的酸缓冲容量较小,浸出液pH从7.03降到3.64,消耗了29.33 mmol/kg硝酸,碱缓冲容量较大,pH从7.03升到12.40,共消耗256 mmol/kg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在使用烧结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环境pH;浸提液的酸碱性是影响烧结砖中重金属浸出的重要参数,在实验研究的pH范围内,不同重金属的浸出规律不同。Cr和As的释放受pH影响较小,而Ni和Cd的浸出量随pH的增大而降低,Pb的浸出量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均较大,当pH在5.59~9.86的范围内浸出量很低。  相似文献   
252.
有机质对污染土壤中DDTs热脱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种不同性质土壤(黑土和棕壤)作为供试土壤,利用DDT农药自配滴滴涕类(DDTs,包括p,p'-DDT、o,p'-DDT、p,p'-DDD、p,p'-DDE)污染土壤.采用热脱附方法,研究了原土及去有机质后土壤中DDTs在300℃,6个停留时间(5、10、20、30、40和50 min)下的去除率以及脱附后土壤中D...  相似文献   
253.
废旧电视机CRT玻壳中Pb的浸出及豁免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黑白和彩色废旧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CRT)玻璃外壳(玻壳),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并采用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对玻壳中Pb的浸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CRT玻壳铅含量(以PbO计)差别较大,彩色CRT屏玻璃最低(0.07%),黑白CRT屏玻璃、锥玻璃次之(2.83%),而彩色CRT锥玻璃最高(22.6...  相似文献   
254.
磷石膏再生利用途径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用经济、环境和资源化3个影响因素建立磷石膏资源化途径优选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以山东某化工厂生产磷酸产生的磷石膏为研究案例,从磷石膏组成成分与含量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磷石膏各资源化途径的独特要求,探讨磷石膏资源化特性与资源化途径的密切关系,拟合出磷石膏的各种资源化特性,作为结构模型中的资源化因子。然后分别对模型中的3个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化处理,最终实现磷石膏资源化途径优选的决策评价,为政府部门和环境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55.
通过模拟煅烧试验制取水泥熟料,并制得混凝土样品。在混凝土路面场景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欧盟固体中无机组分有效量测试方法(EA NEN7371),以pH=3.2的HNO3/H2SO4溶液(质量比为1∶2)为浸取液,在液固比为20 L/kg条件下,对混凝土样品进行模拟浸出实验;参照欧盟块状材料中无机组分的扩散实验方法(EA NEN7375)测定混凝土样品中重金属的有效释放量。模拟浸出实验结果表明,Cr、Ni和Cd在浸出过程中扩散控制是其释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重金属在混凝土路面中的释放模型。实验室实测累积释放量(实测值)与模型预测累积释放量(预测值)的拟合检验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释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混凝土路面中重金属的长期累积释放量。  相似文献   
256.
依据准好氧填埋工艺原理建立了试验装置,定期监测渗滤液硝氮、氨氮、温度、pH值、氧气含量,ORP(氧化还原电位),研究准好氧填埋过程中氮转化的影响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变化趋势;pH值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值达到8.74,之后下降到7.91.填埋开始阶段,填埋层的氧气浓度缓慢下降,最低下降到3.43%,随着空气经导气管和渗滤液收集管进入填埋体,氧气浓度明显上升达到10.46%.进入填埋后期,氧气浓度再次下降,最低到1.61%.填埋试验后期,ORP均小于150 mV,最大值为123 mV,最小值为-166 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