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通过调控SBR的进水COD、曝气量和污泥沉淀时间,对储存于苯酚溶液后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了活性恢复研究,为好氧颗粒污泥活性恢复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室温下在60 mg·L−1苯酚溶液中储存150 d的好氧颗粒污泥,经过28 d的培养即可恢复其结构完整性和微生物活性。在活性恢复期间中,好氧颗粒污泥经历了破碎到重塑的演变过程。恢复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微生物量较大且活性较高,SVI30和SVI5分别为26.1 mL·g−1和27.6 mL·g−1,MLSS和MLVSS分别为16 903 mg·L−1和12 001 mg·L−1,MLVSS/MLSS为0.71,DHA为71.36 μg·(g·h)−1。好氧颗粒污泥的EPS组分在恢复期间不断发生改变,代表酪氨酸/色氨酸类蛋白和芳香族蛋白类物质的荧光强度随颗粒污泥的活性恢复逐渐增强。恢复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对COD、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7.34%、89.88%和64.37%。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降解性能好、应用广泛、成本低、操作简单及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研究状况,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产絮凝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国目前利用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现状,并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生产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臭氧氧化含有不同反应活性的微污染有机物腐殖酸配水和实际水过程中,该文考察紫外吸收(UV254)、供电子能力(EDC)的相对剩余量与微污染有机物和亚硝胺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能的关系。UV254、EDC、微污染有机物、N-二甲基亚硝胺(NDMA)和总亚硝胺(TONO)生成势均随着臭氧投加量增大而逐渐降低,而且UV254与EDC相对剩余量具有二阶线性相关性,因为UV254和EDC都包含高活性芳香族化合物,二者降解均呈现良好相关性。UV254、EDC相对剩余量与微污染有机物去除率具有良好的一阶或二阶线性关系,EDC相对剩余量与NDMA、TONO生成势具有良好的一阶或二阶线性关系。因此,使用EDC相对剩余量来同步指征臭氧氧化过程中微污染有机物和亚硝胺副消毒产物的去除效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形成的影响,研究了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污泥EPS变化规律及其与污泥表面特性的相关性,分析了AGS和接种污泥EPS组分和相关官能团的差异并确定了EPS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在好氧污泥颗粒化期间,EPS中PN含量由13.98 mg·g-1增加到41.86 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