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0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531篇
安全科学   507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272篇
综合类   1532篇
基础理论   301篇
污染及防治   230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农地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资源管理和配置引入土地开发权交易制度,是为了在土地开发和自然环境保护方面尝试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将土地开发权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捆绑在一起,并且将这种责任债权化,开发商在开发土地时,需要购入相应数量的土地开发权,其开发权附带着环境保护债权,这种土地开发权是由规划允许的、具  相似文献   
172.
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模型与应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突发事件演化研究的现状,总结了现阶段中国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研究了事件的演化过程,提出把社会因素和全过程干预作为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动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运用灾害学、应急管理、环境科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了事件演化的动力因素体系,最后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构建了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模型。研究表明:社会因素和应急干预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演化具有推动作用;事件演化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动力因素存在差异;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多目标性,单一目标应急管理不能有效控制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研究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可为政府有效地预警与事件初期的应急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3.
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置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的保障作用,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充分利用现行有关监测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测算结果,同时引入发展协调度的应用.在梳理政府财政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理论关系基础上,文章明确了地方政府财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作用.通过综合运用了加权平均、回归拟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不但验证了发展的协调能力与发展的综合能力的高度相关性,还验证了财政保障地方协调发展的有效性.亦即,地方政府财政通过发挥协调功能,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在结合三亚实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协调发展战略中应采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建立财政保障长效机制调整既有的利益格局等一系列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4.
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环境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环境公平性包括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及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为表征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构造并计算了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各地环境压力指数。为表征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构造了环境基尼系数与绿色贡献系数。根据2004年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染排放数据(COD与SO2排放量),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环境压力与基于GDP的COD与SO2环境基尼系数与各地的绿色贡献系数。借助分层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上讲,上海面临的环境压力最高,江苏省城市较浙江省高;(2)从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上讲,长三角地区基于GDP的COD、SO2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17与013,相较全国,长三角实现了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均衡;(3)在长三角内部比较,镇江、泰州等部分城市COD、SO2排放的生态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最后指出:在区域层面上合理分布区域环境压力,在比较中提高各地生态效率是推动长三角环境保护发展、促进长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5.
研究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及灾害风险的认识,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不仅是进行风险沟通的必备环节,还可以为开展有效的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社会调查(221份样本)和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江西九江、宜春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高低排序为:灾害监测预报>政府应急>防灾工程>预警传播,其中宜春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较弱,尤其是宜春公众认为水灾发生、受灾的可能性很小;公众的信任与对区域减灾能力的了解无关,主要是受到受灾经历(受灾次数、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的影响,即区域本底灾害风险的高低导致公众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九江)的公众具有更为明确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倾向及意愿。  相似文献   
176.
东湖典型区域间隙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的浅水湖泊东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持续采样调查,分析并比较了3个典型采样点柱状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湖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5 cm以上,-5~-10 cm之间有一个快速降低的过程,-10~-26 cm之间趋于稳定,但也有小幅的波动;冬季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季节,夏秋两季略高。分析认为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受附近污染源直接影响较大,与上覆水水质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显著。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季节变化主要因为冬季污染排放减少加速了间隙水中营养盐向上覆水的扩散、减少了水中营养盐在沉积物表层的沉积,以及温度降低导致微生物活动减少进而降低了有机物的矿化分解量。并且认为常规疏浚深度就可以有效移除东湖表层污染严重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177.
环渤海临海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忧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优化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加速化、重工业化的总体趋势。探讨环渤海临海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忧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力布局向沿海地区推进的态势分析。深入剖析了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渤海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岸线利用缺乏合理性、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不平衡、海域污染范围持续扩大等,并进一步提出缓解矛盾的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渤海生态安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8.
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客观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洋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为基础.构建了食品生产、提供基因资源、氧气生产和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休闲娱乐、科研文化、初级生产、物种多样性维持等九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以渤海为研究区域.对上述九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海域九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为81703亿元.相当于近期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73倍.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12873亿元,间接使用价值68830亿元.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支持功能价值为主,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74.68%。此外.认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价值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值与实际有偏差。  相似文献   
179.
通过布置土壤水盐动态监测网开展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数据监测、采集和统计分析,研究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特征及水盐动态因子关系,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都有春秋季土壤积盐的季节性特点,但其枯水年份夏季土壤积盐更剧,土壤水盐动态各因子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针对三峡调蓄如何影响河口水情及土壤水盐动态这一问题,分析2003年6月三峡进入调蓄过渡期后河口土壤水盐实际动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蓄水试运行后的3年,三峡调蓄对河口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尚不明显,气候因素对河口土壤水盐动态影响占主导地位,河口江水位偏低20 cm左右,河口咸潮入侵势头加强,雨季土壤和地下水积盐严重,影响作物生产,为此需采取各种水利农耕措施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80.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集聚区,并对其分别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格局、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格局,对中国的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归纳,并进一步对相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平衡日益加剧,并呈现沿海、沿江、沿线集聚的态势的基本结论,并对我国人口分布集疏格局的形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然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城市化成为人口集聚的动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