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采用恒温测试箱法采集汽车内部装饰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利用Nutech预浓缩仪对样品进行三级VOC富集,然后用GC-MS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汽车内部装饰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进行了测定,检出限低于2.0μg/m3。实验选择皮革表皮、橡胶密封条、灰色无纺布、海棉和仪表盘五种汽车内部装饰材料,进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五种汽车内部装饰材料均不同程度地释放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热塑性材料仪表盘释放出的TVOC含量最高,橡胶密封条的TVOC释放量也较高,皮革表皮和灰色无纺布释放的甲苯较多,而消音材料海绵主要释放出二甲苯。汽车内部装饰材料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情况复杂,因此,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对于选择低毒环保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是继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之后具有生物活性优异、环境相容性较好的一大类杀虫剂,在防治卫生害虫和农作物害虫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广泛使用,害虫普遍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文章就此综述了昆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及机制,以及昆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与其他农药的交互抗性、昆虫的抗药性遗传和对昆虫抗药性进行监测的现行方法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拟除虫菊酯农药,及如何减缓昆虫对其产生抗性的措施进行了扼要的阐述,最后探讨了受农药影响所导致的昆虫基因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气相色谱法测定乐安江底质有机氯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证足够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的前提下,采用索式萃取、浓硫酸净化、国产OV-17毛细管色谱柱和ECD检测器,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分析河域底泥中六六六(BHC)和滴滴涕(DDT)等六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3~4.0×10-1μg/mL;加标平均回收率在78.8%~110.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5%~9.8%。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快速、经济、有效,对河域底质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具有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4.
兰州市大气沉降尘中正构烷烃分布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主要分析了兰州市冬季采暖期大气沉降尘有机质正构烷烃的组成,其分布型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前峰为主的双峰型,以C12~C25,C27,C29,C31为主峰碳,具有较明显的奇偶优势;第二种是双峰型,以C12~C25,C27,C29,C31为主峰碳,奇偶优势不明显;第三种为后峰为主的单峰型,C27,C29,C31为主峰碳8。兰州市的大气总颗粒物TSP中有机质为后峰为主的单峰型,C29,C31为主峰碳,而C24~C27的含量也相对较多,是构成TSP中有机质正构烷烃的主要组分。兰州市冬季产生的大气颗粒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和人类活动源,如燃煤、油制品的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等,从正构烷烃图谱中也可以明显反映出兰州市冬季人类活动源有较大的比例,冬季植被状态较差。沉降尘中微生物的作用也可能是增加有机质含量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5.
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1990─2010年间5期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法,估算了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1990─2010年间,辽宁省森林面积增加了17.05×105 hm2,年均增长率为1.70%。辽宁省5次(1989─1993、1994─1998、1999─2003、2004─2008、2009─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期的植被碳储量分别是87.10、100.78、108.04、122.06、141.80 Tg,年均增长率为2.47%,这说明辽宁省森林起着碳汇作用。乔木林、疏林和灌木林、经济林碳储量分别增加50.90、2.97、0.83Tg,碳储量平均年增加量分别为2.55、0.15、0.04 Tg·a-1。在不同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均大于针叶林,其中,栎类、杨树及阔叶混交林是阔叶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而在针叶林中,落叶松、油松占主导地位。在不同龄级的乔木林中,幼、中龄林碳储量所占比重大。在现阶段(2010年),辽宁省乔木林碳储量分别为121.49 Tg,碳密度为31.12 Mg·hm-2。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3.38%,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60.12%,其碳密度仅为19.52和36.18 Mg·hm-2,远低于成熟林的碳密度(54.32 Mg·hm-2)。可知现阶段辽宁省森林具有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大、林龄小和平均碳密度低的特点,因此随着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碳密度和碳储量的不断增长,未来辽宁省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自动寻优制定冲击环境后峰锯齿脉冲试验条件,避免冲击“过试验”。方法 根据冲击响应谱的基本原理和谱型特征,提出利用对数距离量化评价2条谱型的吻合度。对冲击环境和后峰锯齿脉冲分别进行冲击响应谱分析,将2条冲击响应谱之间的对数距离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将后峰锯齿脉冲的波形参数作为优化参数,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提出冲击环境后峰锯齿脉冲试验条件自动寻优方法。结果 将所提方法分别应用于模拟冲击环境和实测冲击环境,均获得了合理的后峰锯齿脉冲试验条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结论 提出的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的冲击环境后峰锯齿脉冲试验条件自动寻优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07.
对鄱阳湖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湖体不同区域的PAHs进行定量源解析.PAHs在沉积物中广泛存在,所有点位表层沉积物中ω (∑16PAHs)范围为203~2 318 μg·kg-1,其中湖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高于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鄱阳湖PAHs环数比例大小依次排列为:4环>5环>6环>3环>2环,4环PAHs组成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占∑16PAHs的比例高达86.11%.2~3环以及部分4环PAHs包括Flua和Pyr更容易受到SOM的影响,4~6环PAHs更容易受到ORP及重金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16PAHs的较高含量位于湖体邻近都昌县与鄱阳县区域,此区域地形相对封闭,与周围区域水流交换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降解.在时间分布上,PAHs含量水平的变化与江西省GDP的发展呈现出高度一致性,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可能是导致PAHs含量水平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鄱阳湖表层沉积物PAHs的主要来源包括石油污染及石油、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源,不同区域PAHs来源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本研究可为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情况提供参考,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鄱阳湖区洲滩底质有机氯农药的垂直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鄱阳湖区滩地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以南矶山滩地为研究现场,采集底质沉积柱状样品38 cm,按每2 cm厚度将底泥分样.采用索氏提取方法(Soxhlct Extraction,SE)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底质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底质中HCHS、DDTs的平均值分别为1.198 μg·kg-1、34.393 μg·kg-1,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15618-1995).HCB、PS检测均值分别为2.332μg·kg-1、26.613μg·kg-1.HCHs及DDTs的垂直污染研究中,表现出较明显的年代分布特征,δ-HCH在1982年出现量大的峰值(6.750 μg·kg-1),P.P-1-DDD在1953、1987年有两个较明显的峰值,这与我国六六六、滴滴涕农药的投产及禁用时间相关.PS在1961、1999年前后出现两个高峰,这与鄱阳湖地区杀灭血吸虫使用五氯酚钠的量的变化有关.鄱阳湖洲滩五氯酚钠洒药区域不能作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基地.  相似文献   
109.
稀释法测定工业废水中BOD5取样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0.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骨架Sn-MOF,研究了Sn-MOF对染料废水中酸性大红3R(AR3R)的吸附特性。通过SEM、TEM、比表面积测定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Sn-MOF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用拟一级动力学方程、拟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粒子扩散方程对吸附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吸附的动力学机理。在研究的条件范围内,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的拟合度较好。通过吸附等温线拟合发现Freundlich方程(R~2=0.986 8)能很好地描述Sn-MOF对AR3R的吸附行为,这说明Sn-MOF对AR3R的吸附是化学吸附。粒子扩散方程表明,粒子内扩散不是控制SnMOF吸附过程的唯一步骤,膜扩散也参与了吸附过程。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AR3R的去除过程是一种自发的吸热过程。经光催化再生处理6个循环后,吸附容量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