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沈阳市为例,为进一步在空间上识别沈阳市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与重点,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的科学准确,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等技术规范要求,运用GIS空间分析与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结合沈阳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对沈阳市不同生态功能类型区域进行了评价及等级、区域划分工作。结果表明,沈阳市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以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防风固沙功能为主,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3 652 km~2,占沈阳市国土总面积的28.4%。  相似文献   
42.
开展了北方地区人工湿地植物筛选、配置的实验与应用研究,首先通过实验室小试对12种湿地植物初步筛选,然后在湿地单元里开展了应用研究,进一步选择比较.另外,从群落配置、合理布局与景观美学等方面对湿地植物调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3.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E4降解对-硝基苯酚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E4(Pseudomonas putida)能以对-硝基苯酚(PNP)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还可以利用对-硝基苯酚代谢产生的亚硝酸根为唯一氮源.DLL-E4降解对-硝基苯酚的酶系是诱导产生的,甲基对硫磷(MP)和PNP驯化菌株,能有效诱导DLL-E4对PNP的降解,生长延滞期由原来的6h减少到3h,降解完全的时间由9h缩短为7h和6h.对苯二酚(HQ)诱导,降解完全的时间延长为15h.该诱导酶同时能够降解2-硝基酚.DLL-E4菌株中含有大质粒,在丢失对-硝基苯酚降解性状的突变株M+P-中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4.
假单胞菌DLL-1在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中人工接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DLL-1菌株能有效去除甲基对硫磷(M-1605)残留,在接种量为108/g干土,M-1605浓度为50mg/kg干土时,接种土壤中M-1605的残留期约为2d,从而减少了植物对农药的吸收,而对照土壤中M-1605的残留期为12d左右.DLL-1在土壤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自然土壤中M-1605的降解过程中,DLL-1的作用是主要的,而化学降解及土著微生物的作用是次要的.人工接种的效果与接种量有关,当接种量减少为105/g干土时,人工接种对土壤中M-1605降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菌剂类型的研究表明,直接接种液体菌剂的效果最好,DLL-1用泥炭吸附或用海藻酸钙包埋,其效果不如液体菌剂.  相似文献   
45.
以重铬酸钾为供试物,用固体平板法和还原实验对铬(Ⅵ)土著还原菌进行筛选,用载片培养法、革兰氏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对还原菌做初步的鉴定,共筛选出16株铬(Ⅵ)土著还原菌,并挑选出还原率相对较高的Z2(35.2%)、Z3(45.2%)、Z4(38.6%)、X8(30.4%)、X10(29.4%)作为铬(Ⅵ)的优势还原菌株。经初步鉴定,土著真菌Z2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Z3、Z4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土著细菌X8、X10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实验的方法和成果将为铬(Ⅵ)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
三种细菌降解直链烷烃的效果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克雷白氏菌属(Klebsiellasp.,A5)、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A6)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A10)3种石油烃降解菌,研究了其对石油烃中不同碳原子数的3种直链烷烃(正十四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克雷白氏菌属对3种烷烃的降解能力相对较差;假单胞菌属对3种烷烃的降解效果较好,5d的降解率均达到80%以上,且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高达95.9%;无色杆菌属对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也有较高的降解率,对正十五烷的降解率达80%以上,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达90%以上。选取降解效果最好的假单胞菌属对正十六烷进行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正十六烷初始含量为100mg/L、200mg/L、400mg/L和800mg/L时,其降解动力学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其降解半衰期为1.79~3.22d;同时,降解过程中菌体浓度的变化显示,环境中的正十六烷含量越低,菌体的对数生长期越短,当正十六烷含量为100mg/L和200mg/L时,A6菌的对数生长期仅持续1d左右就进入稳定期,而当正十六烷含量达到400mg/L以上时,A6菌的对数生长期持续2d后,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  相似文献   
47.
从松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3种高效降解石油烃的菌株分别为微嗜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YH、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TM和红球菌(Rhodococcus sp.)K1,对其菌落、菌体形态进行观察,并将3种菌株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研究了3种单菌株及其复配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以及其间的协同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复配菌株与单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有所差异;3种菌株具有协同降解石油烃的作用;3种菌株的复配比例(YH∶TM∶K1)为1∶0.5∶1.5时,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初始浓度为2 000 mg/L的石油烃,加入3 mL复配菌株,在130 r/min、30℃下振荡培养6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达94.3%;当石油烃的初始浓度为2 000 mg/L时,复配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动力学曲线与零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效果良好,其降解动力学方程为y=-309.6x+2 045.0(R~2为0.931),降解半衰期为3.4 d。  相似文献   
48.
为了合理地评估双震型地震中多层砌体房屋建筑的震害,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具有典型双震型地震特征的3次地震中得到的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得到了多层砌体房屋结构的二次地震震害评估模型。单独选取了2003年鲁甸地震中的多层砌体房屋震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可用于判别和评估确定的震情趋势下一次地震中的受损房屋是否可正常使用,并可给出二次地震后砌体房屋的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49.
研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统计数据离散程度及其分布特征,对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0.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长期施用甲基对硫磷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以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将其完全矿化的细菌 D L L- 1 ,经鉴定,为邻单胞菌( Plesiomonas sp .) .该菌株3 h 内对50 mg/ L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为93 % ,24h 内对50 mg/ L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为95 % 以上.在葡萄糖铵盐培养基中, D L L1 对甲基对硫磷的耐受浓度和降解速度均增大.降解曲线表明延滞期内,菌体依靠上一生长阶段分泌的酶类对甲基对硫磷进行降解,一旦菌体开始生长,则检测不到中间代谢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存在.生长情况和粗酶液试验均显示 D L1 优良的降解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