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污染谷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加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查燕  杨居荣  刘虹  何孟常 《环境科学》2000,21(3):52-52-55
对污染水稻、小麦和玉米籽实中 Cd、Pb、Cu的分布及加工过程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Cd、Pb、Cu在水稻、小麦和玉米籽实各形态结构中的浓度分布不均 ,胚中浓度显著高于胚乳 ,且皮层和颖壳中浓度也较高 .但从单位重量籽实中的 Cd、Pb、Cu总量分布看 ,胚乳中占据绝对优势 .稻、麦籽实中 3种元素的浓度随样品加工浓度的升级去除率增加 ,水稻中 Cd、Pb、Cu的去除率可达 24.10 %、56.93%和 41.00% ,小麦分别为 61.66%、81.27%、78.37% .  相似文献   
52.
一株呋喃丹降解菌(CDS-1)的分离和性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活性污泥中 ,分离到一株能降解呋喃丹的细菌CDS 1,14h内对 10 0mg·L-1的呋喃丹的降解率达 10 0 % .依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将该菌初步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 (Sphingomonassp) .CDS 1降解适宜pH为 6 0~ 7 0 ,适宜温度是 30℃ .降解过程中受外界营养物的影响小 .通过气质联机对细菌降解呋喃丹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 ,发现呋喃丹的降解产物为呋喃酚 ,同时还检测到红色化合物 2 ,4 二叔丁基苯醌的存在 .  相似文献   
53.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探究黑土微生物群落对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QD15-1修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污染土壤的响应。结果表明,副球菌属QD15-1在7d内可快速有效降解土壤中的DMP,平均降解率为94.7%,并能保持稳定;Shannon、Sobs指数显示,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性受到DMP的影响;土壤中的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总菌门数的50%以上;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第一优势菌属,第二优势菌属为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  相似文献   
54.
基于实测的湿法脱硫系统对颗粒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4座燃煤电厂5台不同容量机组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FGD)系统进、出口烟气中颗粒物的实测,计算各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对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WFGD系统对烟气中总颗粒物的去除效率介于46.00%~61.70%之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PM1的去除效率介于-12.61%~-1.58%之间,对PM2.5的去除效率介于-2.02%~8.50%之间,对PM10的去除效率介于42.63%~58.68%之间,对PM2.5及更小的亚微米颗粒的去除作用非常有限且波动较大,工况不佳易出现逆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55.
以土壤微生物生化过程与数量、土壤酶活性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探讨了Cd、Cu、Pb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1)Cd、Cu、Pb复合污染可显著降低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则表现出协同抑制或激活效应,不同重金属对土壤酶抑制效应顺序为Cd>Cu>Pb,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可作为指示土壤Cd、Cu、Pb复合污染程度的预警指标;2)不同微生物对Cd、Cu、Pb复合污染的敏感性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对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强度为Cd>Cu>Pb;3)Cd、Cu、Pb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较小,抑制率普遍较低,个别组出现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6.
在城市空间溢出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国在2007年设立的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选取重庆市的远郊型城镇江北区五宝镇为研究区域,探讨旨在促进大城市周边的远郊型城镇与城区功能协调、互惠多赢的开发模式。首先,以鲜菜类和休闲度假类消费需求为例,对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空间溢出展开调研;然后,从区位交通、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和开发现状等方面分析和判断五宝镇是否具备承接主城区溢出消费需求的条件,并设计了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最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对远郊型乡镇的传统开发模式和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综合效益比较。主要结论为:①重庆市主城区对其外部空间的土地、生物、景观和环境等要素存在着显著的溢出消费需求;②以城市溢出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协调城乡功能为目标,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绿色农业与休闲经济有机结合是此类远郊型乡镇开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7.
全生命周期下中国煤炭资源能源碳排放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命周期法(LCA)构建了煤炭资源在开发、转换、利用阶段的碳排放估算模型,采用动态网络SBM模型测算了2007~2019年中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资源的综合能源碳排放效率、时期能源碳排放效率与阶段能源碳排放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煤炭资源综合能源碳排放效率水平呈“U”字型分布,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煤炭资源能源碳排放效率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007~2019年综合能源碳排放效率均值仅为0.4726;我国煤炭资源时期能源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显著,效率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与中南地区;从阶段能源碳排放效率分析可以发现仅北京、江苏、青海三省阶段1与阶段3的能源碳排放效率处于有效水平,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阶段均存在效率损失,尤其阶段2效率损失严重.研究期内阶段3的能源碳排放效率整体呈“类峰峦状”的波动上升趋势;DNSBM和NSBM两种模型测算的能源碳排放效率对比发现,NSBM模型会低估煤炭资源综合能源碳排放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58.
由于牡丹江市海浪河水质污染,造成水栉霉大量繁衍,影响了牡丹江市西水源正常供水,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控制、消除水栉霉的影响,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海浪河水栉霉总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全流域徒步沿河调查、采样分析、统计,计算出水栉霉生物总量。统计表明海浪河从河夹水坝至入牡丹江河口,水栉霉生物量呈递减趋势。控制有机污染是抑制水栉霉大量繁衍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9.
60.
长江武汉段水体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王凡  沙玉娟  夏星辉  刘虹 《环境科学》2008,29(5):1163-1169
分别采集了丰水期和枯水期时长江武汉段30个点位上的河水和沉积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在长江武汉段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丰水期时支流和湖泊水中PAEs浓度范围为0.114~1.259 μg/L,枯水期时为0.25~132.12 μg/L.丰、枯水期干流水相中PAE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34~0.456 μg/L和35.73~91.22 μg/L,均有沿程升高的趋势.[2]枯水期支流和湖泊沉积相中PAEs浓度范围为6.3~478.9 μg/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有由水中向沉积物中迁移的较强趋.丰、枯水期干流沉积相中PAEs浓度范围分别为151.7~450.0 μg/g和76.3~275.9 μg/g;丰水期时DBP由沉积相向水相迁移,枯水期时DEHP在沉积物中未达到吸附最大.[3]5种被研究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中, DBP和DEHP是主要污染物,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这2种物质的标准限值分别为0.001、0.004 mg/L,丰水期时所有的干支流均符合此标准,枯水期时干支流超标率为82.4%.[4]长江武汉段PAEs污染水平与意大利Velino河以及黄河中下游水体相近,但丰水期时水相PAEs含量远低于国内外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