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1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493篇
安全科学   565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289篇
综合类   1671篇
基础理论   306篇
污染及防治   202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15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石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及工程化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当前我国土壤受石油污染的状况基础上,介绍目前修复石油污染场地土壤的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并对各种技术的修复原理、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工作基础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2.
为减少隧道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开发火灾疏散指挥人员的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VR设备采集指挥者的动作、声音等指令,动态模拟疏散人群对指令的响应情况;将人群的响应行为和其自疏散行为相结合,再置于火场环境中,综合模拟疏散指挥过程;对指挥效果进行数值化评估。应用该系统在上海市大连路隧道模型进行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挽救人数随训练次数呈递增趋势,且在典型情境下,受训人员的指挥结果均能达到应急预案的要求,证明该系统能够通过模拟训练来优化疏散指挥人员的指挥行为。  相似文献   
933.
为提升储罐结构安全性设计水平,以10万m3的大型变壁厚钢制储罐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三维仿真模型,分别进行基于《建筑结构载荷规范》的平均风作用下的储罐结构静力学位移计算分析,以及脉动风荷载作用下储罐的风致动力响应分析,并将静力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下的位移响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基本风压为1 000 Pa的条件下,120 s脉动风激励时程内储罐的最大径向位移瞬时峰值为7.76 mm,近似为平均风作用下静力分析结果的2.2倍;此外,储罐不同典型位置节点处的位移风振系数差异性不显著,储罐设计中可将储罐的整体位移风振系数取为2.2。  相似文献   
934.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中,对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精确测量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对样品称重环节的误差开展分析,首先通过国产滤筒、进口滤筒及一体化采样头的称重实验,分析样品失重对称重结果的影响;其次通过称量纸称重实验分析称重环境对称重结果的影响;最后分析称重环节误差控制要点,并开展全自动称重系统称重实验,提出了保证样品称重环节数据精确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建立相关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5.
建立了水系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研究了样品粒径、消解前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方法适用性作出评价,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Hg元素含量的测定,粒径为0.147 mm的沉积物粒径可满足分析要求;采用微波-硝酸-盐酸-氢氟酸消解、ICP-MS法,对5种不同类型沉积物标准样品的6种重金属的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广西某河流湖库沉积物样品,6种元素测定结果 RSD为1.57%~11.1%,加标回收率大于74.4%。  相似文献   
936.
937.
流场分布对电除尘性能至关重要。采用商业CFD软件,对某1 000 MW机组电除尘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过程中采用离散相模型(DPM)结合k-ε湍流模型,模拟颗粒运动轨迹。研究了在合理布置烟道走向,并在烟道内布置导流板、阻流板,在进口喇叭内布置气流分布板及导流叶片等措施条件下,电除尘器的气固两相流参数。结果表明:烟道内布置导流板及阻流板后,电除尘器各分室进口流量偏差均在±2%以内,出口流量偏差均不超过±0.5%,远优于标准要求;颗粒相质量流量分配偏差也均未超过5%,且各级粒径分布所对应偏差也明显减小;电除尘器各室入口截面烟气流速相对均方根差均不超过0.15,优于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38.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区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力发展水平、能力和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个地区问题,更应是资源保障问题,因而对我国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定量测度研究较少,且现有评价方法不能同时兼顾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难题,该研究将正态云模型引入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综合评价。从资源、经济、环境(含人口)三方面构建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正态云模型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不仅使得指标特点得以保真,而且各指标权重的计算量也大大减少,提高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湖南省2010—2015年间的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定量测度。结果显示,6年间,湖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状态虽然始终处于III级(一般)状态,但可持续力综合值从2.600 0上升到3.070 8,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水平有日趋增加态势;个别评价指标仍处于较弱状态,单位GDP能耗量、万元工业产值中矿业产值比率、人口密度单因子得分值均2.5,表明这些指标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该评价结果与实地调研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本方法在定量评价中能兼顾随机性和模糊性,且计算过程简便,结果可靠,能为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通过对鄱阳湖湖口2004~2014年以周为单位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DO),氨氮(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水位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合理的监测频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就DO,NH4+-N和CODMn而言,鄱阳湖出湖水质在2004~2014年没有显著恶化的趋势,然而在年内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其浓度与湖泊水位波动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0.67和-0.36;(2)考虑水质指标在湖相状态与河相状态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概率密度分布曲线进一步表明,在鄱阳湖呈湖相时,湖口NH4+-N浓度小于0.25 mg/L的概率为93%,而在河相时仅为32.8%。DO与CODMn浓度在河湖相的特征与NH4+-N相似。因此,在湖相状态下,鄱阳湖出流水质良好的概率更大,而高水位下的稀释作用可能是影响湖泊年内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时间序列分析表明DO,NH4+-N和CODMn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1~2月一次的监测频率基本能够准确的描述NH4+-N和DO的动态变化特征,而CODMn仍需要1~2周一次的监测,从而避免过多的损失动态信息。能够为将来更深入的研究湖泊水情与水质定量关系提供基础和思路,从而为湖泊水环境管理和调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0.
土壤保持服务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代表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所起到的削减和改善作用。以万州为研究区,基于GIS平台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运用降雨、DEM等数据建模,探讨万州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万州区土壤保持总量为1 435.84×10~5t/a,单位面积年均土壤保持量为417.91 t/(hm~2·a),具有较高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重要性;(2)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受地形和人类活动等的显著影响,东南部山地区域较高,而铁峰山与方斗山之间的长江河谷较低,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壤侵蚀的分布状况大致相反;(3)坡度角度,15°~25°坡度区产沙量最大占全区的41.56%,8°~15°区域次之,这两个坡度区人地矛盾最为集中;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侵蚀最为强烈,而林地侵蚀微弱并表现出很高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研究结果对万州乃至整个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