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研究深层土壤碳库动态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深层碳汇潜力、应对全球CO2升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以撂荒地为参照,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油松林地0~2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活性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ROC)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200 cm剖面上,不同生长阶段油松林SOC含量及储量较撂荒地显著提高。浅层(0~100 cm)SOC平均含量,成熟林为撂荒地的2.03倍,提高最大;其次是中龄林,为1.85倍;最后是幼龄林,为1.59倍。深层(100~200 cm)SOC平均含量,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分别较撂荒地提高了1.43、1.38和1.36倍。各生长阶段油松林浅层和深层SOC储量分别占0~200 cm SOC储量的61.0%~69.8%和30.2%~39.0%,不同生长阶段间浅层SOC储量差异显著,但深层SOC储量差异不大。浅层ROC储量,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依次提高了54.8%、82.0%和91.6%;深层ROC储量依次提高了32.4%、40.9%和58.1%,且深层储量占0~200 cm土层的31.2%~33.3%。不仅浅层SOC和ROC含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且深层ROC含量也与油松高度、根系生物量以及枯落物厚度、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人工林建设不仅显著提高浅层SOC和ROC含量,而且对深层土壤的固碳能力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82.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及其运行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净化猪场沼液中开展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过程及其运行效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堵塞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填料层中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积累所致.不可滤过性物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且大部分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粒径均超过5.00 μm.填料层的孔隙率和水力传导系数均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填料层中被截留物质的含量则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空间变化特征均受到了系统中水力流态的影响;当系统HLR为0.02m3/(m2·d)时,VSSF在运行1380d后对猪场沼液的净化开始恶化,系统对COD、TSS、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降至37.31%、57.82%、20.80%、32.13%和51.18%.  相似文献   
183.
汞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3  
王锐  邓海  贾中民  王佳彬  余飞  曾琴琴 《环境科学》2021,42(6):3018-3027
为探明汞矿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重庆市酉阳县某汞矿聚集区周边采集表层土壤组合样42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的含量及pH,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表层富集明显,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发现,土壤Cd、Hg、Pb、As和Zn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生态风险,土壤重金属中度-重度污染和强生态风险区均分布在矿点周围,说明矿业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Cr、Cu和Ni含量可能受到母岩的风化和成土作用的影响,土壤Hg、Pb和Zn可能受到矿产开采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Cd和As同时受到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重金属对成人的健康影响较小,对儿童造成健康风险的概率较大,土壤As是造成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8种重金属均以经口摄入途径的贡献率最高.汞矿的开采是造成研究区土壤污染及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4.
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很强的致癌物,严重地危害着人的健康,因而受到环境部门与医学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它们种类多,毒性强,分布广,浓度低,挥发性差别大,又易被紫外光光解,为检测和定量带来很大的困难,一般的化学方法及色谱法都难以达到所需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而“热能分析仪”(TEA)是目前公认的检测N-亚硝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5.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河流健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了预测模型法和多指标评价法两种评价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并对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指出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的建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因地制宜的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6.
居民感知是检验韧性社区建设的主观但直接的工具。文中在界定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的路径;进一步从社区韧性“能力—过程—目标”三维度内涵构建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评估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包含设施稳定感知、响应效率感知、居民参与感知、灾害程度感知、物质建设感知和组织建设感知6个维度,能全面反映台风灾害下居民对社区韧性的感知。然后,采用专家赋权法确定所识别的2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浙江温岭3个社区作为研究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基于感知的评价结果,对台风灾害社区韧性的提升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7.
植物物候对模拟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和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植物物候节律与气候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植物物候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改变.植物物候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且其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植物物候变化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态效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没有统一的规律,而温度升高一般加速植物物候过程,且在也同一功能群内,响应的方式有一定的趋同性,两者交互作用对植物物候影响的研究仍然匮乏.  相似文献   
188.
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以 8.27km2 纸坊沟流域 1∶400比例模型为研究对象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 ,模拟天然降雨 (降雨强度 2 mm/min,历时30 min) ,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氮素流失的影响 ,揭示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规律 .研究表明 :当流域植被覆盖度分别为 60%、40%、20%和 0%时 ,土壤铵态氮流失量分别为 87.08、44.31、25.16和 13.71 kg/ km2 ;硝态氮流失量分别为 85.50、74.05、63.95和 56.23kg/km2;而流域有机质流失量为 15.67、24.02、44.68和 164.87;全氮流失量为 0.81、1.18、1.98和7.51t/ km2.产流过程中径流及泥沙中氮素含量随产流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而流失累积量呈逐渐增大趋势 .植被覆盖虽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全氮的流失 ,却能增加土壤矿质氮的流失 .  相似文献   
18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一批高层宾馆建筑应运而生,同时高层宾馆建筑火灾安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高层宾馆建筑火灾危险高且疏散救援困难大等特点,保障其消防安全日常管理水平和消防设施设备的完好有效性对于火灾防治意义重大。为了科学评估高层宾馆建筑消防安全水平,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高层宾馆建筑消防安全进行评估。本文可为高层宾馆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和隐患的精准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0.
工业类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试)运行期排放,近年来与工业类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污染纠纷事件逐渐增多,环境管理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国家环境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通过开展环境监理全程控制工业类建设项目的建设,可以满足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双重需求,对实现工业类建设项目的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大量实践经验构建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业类)体系,提出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业类)的工作时段、工作定位、工作流程和工作重点等内容,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深化总结了具体的行动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