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3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484篇
安全科学   516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272篇
综合类   1521篇
基础理论   300篇
污染及防治   195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14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51.
一株对氯苯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从某化工厂污水处理车间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降解对氯苯胺的细菌PCA039菌株 ,该菌株能够以对氯苯胺为唯一碳源、氮源生长 .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 16SrDNA序列分析 ,该菌株初步鉴定为Diaphorobacter sp..进一步研究表明 ,该菌株的生长过程中 ,氯离子释放同步于对氯苯胺降解 ,并且氯离子的释放量与对氯苯胺的降解量相当 .其利用对氯苯胺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5,3d时间内的最适降解浓度为300mg/L(2.35mmol/L) .测定了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 ,表明对氯苯胺经过苯胺双加氧酶初始氧化和羟基化后 ,芳环的裂解是由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催化.  相似文献   
552.
多频管中电流法通过计算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来判断管道外防腐层的状态,近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丘陵山地的埋地输油气气管道,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有一定差距.通过研究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不符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分布电容、管道分布电感在GDWFF处理软件中对防腐层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尤其是管道分布电感是关键参数.为此,修正了多频管中电流法评价软件给出的管道分布电感推荐值,并采用现场开挖的方式进行验证,说明评价结果更符合山地实际.  相似文献   
553.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地方环境保护机构能力的评估方法.以河南省13个县级环境保护局为例,评价了县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能力.研究表明,地方环境保护机构能力总体处于较差水平;区域差异较大,但无显著区域分布特征;地方环境保护机构能力与经济发展无显著相关性,但捕捉信息与应急能力、平衡利益能力、执行决议能力均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相关关系.提高环境保护机构能力有利于消减区域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554.
GC-ECD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石油醚萃取水中的氯苯类化合物,萃取液经浓硫酸洗涤净化,消除含氧及不饱合化合物对待测物质的干扰.并将萃取液浓缩,然后用具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55.
通过介绍互花米草及其在上海地区的分布状况,以2006年为基准年,利用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专家评估法、替代市场法、防护费用法和恢复费用法等方法,评估上海地区互花米草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包括促淤造陆、消浪护岸、大气组分调节、物质生产、水分调节、营养积累以及净化功能等七项价值,以反映其正面生态效益,估算出2006年上海地区互花米草提供的总价值约为15.93亿元/a,其中物质生产以及大气组分调节价值较大,促淤造陆次之;并从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了上海地区互花米草所带来的负面效益。提出不应夸大互花米草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56.
为系统研究石家庄市季节性典型污染物的重污染传输特征,基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46个环境监测站(PM2.5、PM10、O3、NO2、SO2和CO)及17个气象站(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小时监测数据,利用插值(IDW)和相关方法,分析污染物的季节性时空特征;并结合GDAS数据,采用后向轨迹方法,研究污染物的季度传输格局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①不同季节具有典型的污染物,季节性典型污染物和污染率依次为:春季(PM10,48.91%)、夏季(O3,81.97%)、秋季(PM10和PM2.5,47.54%和32.79%)和冬季(PM2.5,74.44%),其与气象条件变化有显著联系;②春季PM10与风速呈负相关,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主要传输方向为南向(53.32%),潜在源区(WPCWTij≥160 μg ·m-3)为河北(冀)中南、河南(豫)中北及山西(晋)中部,且山东(鲁)西和陕西(陕)西北部的传输也会贡献(WPSCFij≥0.3)市域的PM10浓度;③夏季O3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传输通道方向为东南-南向(54.24%),其潜在源区呈以石家庄市为中心,沧州和菏泽为两翼的新月形区域;④秋季和冬季PM2.5与湿度呈正相关,冬季呈西低、东高态势分布,输送方向为:秋季(东北-东南,74.75%),冬季(西北,55.47%),主要污染源区(WPCWTij≥180 μg ·m-3)集中在冀中南、豫北和晋中西部.  相似文献   
557.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病毒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需具备3个相互关联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其中传播途径是一个关键环节.从环境传播的角度,综述了包括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毒在无生命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包括冠状病毒在内的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能在多种无生命物体表面存活一定时间,进而可能通过物体表面进行环境传播,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物体材质、温度、湿度以及病毒载量等因素是影响病毒在无生命物体表面存活的主要因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过程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期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病毒的环境传播防控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8.
对连云港市赣榆区唯一的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塔山水库的青口河、旦头河、汪子头河等三条入库河流布设监测点,开展连续12个月的水质状况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项目选择氨氮、总氮、总磷、叶绿素、透明度、pH、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共10个指标,重点分析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4项指标.研究认为调查时期塔山水库水质处于中度及以上富营养化水平,库区主要污染来自入库河水.  相似文献   
559.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关键前体物之一,研究表明烷烃、烯烃、芳香烃是我国大气VOCs的重要组分。在不同区域,城市地区烷烃含量最高,而偏远地区芳香烃为含量最丰富的VOCs。VOCs浓度日间变化多呈双峰分布趋势,峰值多出现在早晨与傍晚的上下班高峰期。目前对我国臭氧污染事件的研究均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化合物。VOCs源解析中广泛运用的模型包括CMB、PMF和PCA/APCS,各模型均存在优点和局限性。比较各地VOCs源解析结果,发现交通排放源和工业排放源为我国VOCs的主要人为来源。VOCs的跨区域传输决定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将是未来空气治理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60.
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迁移的减控影响,根据2013年5—10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取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以单作玉米、单作大豆为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苯菌灵)和未抑菌处理,模拟分析间作和菌根处理复合作用下的径流磷迁移特征. 结果表明:除7月19日外,整个雨季各处理下径流中ρ(TP)、ρ(可溶性磷)和ρ(颗粒态磷)随采样时间均无明显变化;所有组合处理中,未抑菌-间作处理下径流中ρ(TP)最低,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25.6%、12.2%;无论是否抑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可使径流中ρ(可溶性磷)较单作玉米处理降低约24.7%;未抑菌处理下,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约14.3%、20.2%,并且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未抑菌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显著低于抑菌处理. 另外,无论是何种种植模式,抑菌处理下土壤中w(TP)均显著高于未抑菌处理,增幅在9.0%以上;抑菌条件下,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w(速效磷)较单作玉米处理显著降低;与抑菌-单作玉米处理相比,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和w(速效磷)也分别降低了0.25 g/kg和2.56 mg/kg. 研究显示,菌根真菌协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坡耕地红壤磷的径流流失,对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削减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