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油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活性炭与菌Brevibacillus parabrevis Bbai-1,制备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通过活性炭吸附前后的菌浓变化,测定了25℃时活性炭对Bbai-1的最大吸附量。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影响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的物理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4个主要因素(海藻酸钠浓度,活性炭含量,种子菌液浓度和交联时间),确定了固定化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海藻酸钠浓度为3.5%,活性炭含量为0.7%,种子菌液浓度为6×107 cell/mL,交联时间为24 h。并在25℃,原油含量为0.2%,固定化微球与含油培养基的体积比为3:20时,以游离菌作对比,考察了固定化微球降解原油的最佳pH和盐度。结果表明,固定化菌在pH 6~9,盐度为1.5%~3.5%时,原油降解率可达50%以上,比游离菌提高了20%,且具有较高的盐度适应能力和较宽的pH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2.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具有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的能力,同时也会与这些污染物发生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它们的环境归趋及毒性效应。本文在对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二元复合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及复合污染物带来的正反两方面效应。微塑料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是分配作用、表面吸附作用,其中表面吸附作用又可细分为疏水作用、静电作用、氢键作用、范德华力作用、络合作用及π-π作用等。这些相互作用主要受到微塑料及污染物自身物化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微塑料的载体效应使得其自身和其他环境污染物可以进入生物体内从而引发生物效应。但基于目前研究来看,复合污染物除了会引起生物毒性效应外,还具有正面积极作用,有待深入探索。最后,本文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稠油污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稠油污水中筛选出的3株高效烃类降解菌株HD-1、HD-2和HD-3用于稠油污水处理,研究了单一菌株和混合菌株对原油和COD的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单一菌株对原油和COD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混合菌株对原油和COD去除效果更加显著。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6 h时,含油量和COD分别为30 mg/L和300 mg/L时,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出水含油量和COD分别降至1 mg/L和50 mg/L以下,达到了反渗透膜组件预处理的要求,为稠油污水热采锅炉用水回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时有发生的溢油事故以及沿海陆源输入性的石油污染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危害.生物炭是一种原料来源广、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富含碳的材料,是解决全球废弃物碳足迹问题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基于生物炭的海洋石油烃修复材料被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炭的制备及生物炭材料在海洋石油烃修复中的应用.生物炭的制备过程中,其理化性质主要受原料类型、热解速率、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的影响.生物炭的高孔隙率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使其具有溢油吸附的巨大潜力.为提高溢油吸附效率,酸改性、磁改性和疏水改性等方法常用来改善生物炭的性质.此外,生物炭基气凝胶因其独特的吸附性能,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除在水环境适用外,利用生物炭还可对沉积物中的石油烃进行封存和修复,以减少其扩散和生物利用度.多孔、富含营养元素的特点使生物炭可以作为固定化材料来固定石油烃降解菌,以减少海洋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冲击,保证菌剂的降解效率.综上,生物炭具备的各种优异性质使其在海洋石油污染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生物炭实际应用的不足及自身存在的某些性质问题,是此后生物炭的研究重点,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海洋溢油的事故处理中,大规模使用分散剂往往作为应急机制之一。分散剂作用后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很大变化,进而对溢油在海洋中的归趋行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分散剂在溢油处理中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分散剂使溢油在海水中乳化分散,体系混乱度增加,物理迁移过程更加复杂多变;乳化的油滴物理和光学性质发生改变,其中的石油烃组分更加易于发生光化学转化;分散剂会对溢油的生物降解产生影响,但具体是促进还是抑制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化学分散剂存在一定的生物毒性,与溢油结合后毒性增加,环保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化学分散剂的有效替代。开展分散剂作用后的溢油的物理迁移模型的构建、综合准确评价分散剂对溢油的光化学转化和生物降解的影响为它的合理使用和正确评估提供参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工作。此外,开发廉价的环保型生物分散剂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19年2月、4月、8月和10月分别采集了珠江口八大口门入海口海水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10种多环芳烃(PAHs)(萘、苊、苊烯、芴、菲、蒽、荧蒽、芘、苯并蒽、?)进行定量源解析,PAHs的检出率较高,表明PAHs在八大口门海域水体中普遍存在.在空间分布上,鸡啼门、虎门海域水体PAHs含量相对较高,蕉门、磨刀门、虎跳门和崖门居中,洪奇门和横门相对较少.各口门PAHs含量呈现明显的表底分层现象,八大口门表层水PAHs的浓度范围为ND—27260.00 ng·L-1,最大值出现在虎跳门4月份水样;底层水PAHs的浓度范围为ND—31175.00 ng·L-1,最大值出现在鸡啼门10月份水样.在时间分布上,各口门表、底层海水PAHs含量平均值均呈现出8月份最小的特征,是由于8月雨量大,雨水冲刷及径流作用增大,对入海口区域污染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从来源上看,八大口门海水中PAHs的来源主要为交通、煤焦油炼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加工炼制、木材燃烧、煤炭燃烧、油类不完全燃烧及油类泄漏混合污染等.研究珠江口八大口门入海口水体多环芳烃污染情况,对珠江三角...  相似文献   
17.
从胜利油田污水中筛选出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Bbai-1,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其属于类短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parabrevis),由建立的该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可知菌株Bbai-1与其他类短短芽孢杆菌类同源性较低,是一个新的种.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此菌株所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一种新型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通过产量和表面张力双重指标对菌株Bbai-1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其最佳发酵温度为25℃、盐度为8 g/L、pH为7.5.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可达0.9764 g/L.此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在浓度为其临界胶束浓度(120 mg/L)时,可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从66.15 mN/m降低至27.62 mN/m.  相似文献   
18.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不同污染体系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优点及生产方法。综述了几种典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槐糖脂s、urfactin和皂角苷)及其在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分析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去除重金属的作用机制,阐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