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均可在缺氧条件下介导氨氮(NH4+-N)的氧化去除,这2项技术被称为铁氨氧化(Feammox)和锰氨氧化(Mnammox)。此外,金属氧化物对总磷(TP)也有去除能力,因此,在人工湿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比较铁矿基和锰矿基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本研究建立了铁矿基人工湿地(CW-Fe)、锰矿基人工湿地(CW-Mn)和砾石对照组人工湿地(CW-C)3组人工湿地。结果表明,CW-Fe和CW-Mn的脱氮除磷性能均优于CW-C。尽管锰矿对NH4+-N的吸附作用最强,但CW-Fe却表现出了更优越的NH4+-N长期去除性能。在基质对NH4+-N的吸附饱和后,CW-Fe对NH4+-N的去除率仍有39.93%~62.4%,而CW-Mn只有29.15%~35.4%。由于铁矿和锰矿溶出的金属离子能与磷酸盐结合形成稳定的沉淀,从而有效去除TP,CW-Fe和CW-Mn均有...  相似文献   
132.
潮汐运行是强化人工湿地供氧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解基质粒径对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效果及复氧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基质粒径TFCWs的处理性能,建立了TFCWs排空期氧转移过程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基质粒径影响湿地对NH4+的吸附性及排空期基质孔隙氧体积占比进而影响处理效果,7~9 mm基质粒径的湿地达到最佳的氨氮去除率82.6%,3~5 mm基质粒径的湿地达到最佳的COD去除率88.2%,粒径基质小的湿地中氨氧化菌属和反硝化菌属的相对丰度更高,脱氮能力强;分析排空期基质孔隙氧体积占比变化与湿地微生物耗氧过程的联系,能够优化潮汐流湿地系统的排空时间,湿地微生物的耗氧活动主要集中在氧体积占比快速下降阶段,更长的排空时间对复氧能力没有明显提升,本研究中8 h的排空时间即可满足湿地系统的氧需求。  相似文献   
133.
采用IRISER/SDuoICP测定马铃薯中的镉元素含量,并与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测定作一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0 001mg/L、0 004mg/L和0 25ng/L,加标回收率均在95%~102%范围内,相对标准差<10%。  相似文献   
134.
地表水中51种有机污染物加标回收率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多家实验室的监测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地表水中51种有机物的加标回收率质量控制水平,提出了两种概率下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51种有机物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的控制范围比空白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宽,大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可控制在60%~120%之间,个别化合物的回收率需要放宽至40%~140%。  相似文献   
135.
用NaY沸石制备了负载二元金属Ni和Ce的NiCeY燃料油脱硫吸附剂,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NiCeY沸石对模拟燃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正辛烷/DBT体系中,NiCeY 对DBT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剂油比对脱硫率有明显影响,剂油比为0.1 g/mL时脱硫率达100%。在正辛烷/DBT/环己烯体系中,吸附剂对DBT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NaY<NiY<CeY相似文献   
136.
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处理络合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含络合铜工业废水,研究了联合工艺对络合铜的破络效果,重点考察了常温下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Cu(Ⅱ)初始浓度以及铁粉粒径等因素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Cu(Ⅱ)浓度为50 mg/L,初始pH=3的体系中,加入过量铁粉,H2O2投加量控制在H2O2∶COD=1.5∶1(质量比),反应30 min后在pH=9的条件下沉淀,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6.5%,Cu(Ⅱ)去除率为99.9%,处理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研究还表明:铁粉粒径对处理效率的影响较小,采用工业级铁粉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7.
国家环境监测网质量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的统一布局和监测任务事权上收的新形势,强化国家对环境监测的统一管理,创新性构建了以全程序全要素为核心、体现国家管理特征的国家环境监测网质量体系框架,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  相似文献   
138.
红海滩是辽河口重要的旅游资源,由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群落集群生长而成,然近年明显退化。初步调查发现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摄食可显著影响翅碱蓬萌发和生长,故探究天津厚蟹的分布特征对阐明红海滩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陷阱捕获法,对辽河口红海滩的天津厚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厚蟹密度具有差异显著的月动态变化特征,表现为7月> 8月> 6月> 9月> 10月> 5月> 11月;随着从近岸潮沟向入海口靠近,天津厚蟹分布密度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受食物来源与天敌庇护场所影响,天津厚蟹在不同植被生境中的分布密度为:翅碱蓬-芦苇生态交错区>芦苇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滩-翅碱蓬生态交错区>光滩。本研究为辽河口红海滩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9.
基于三峡水库2003年后的蓄水特点,本文将2003~2017年划分为4个蓄水阶段.根据三峡水库2003~2017年每月的水文水质数据,分析了自蓄水以来不同蓄水阶段总磷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首次蓄水阶段,三峡水库的滞留效应从2005年开始凸显.蓄水试运行阶段,干流断面总磷年均浓度在2008年沿程明显降低,此后清溪场断面受到乌江高浓度总磷汇入的一定影响.高水位正常运用期,除清溪场断面外,从铜罐驿至官渡口断面,总磷年均浓度呈现沿程降低的现象.上游梯级电站运行后,除官渡口断面外,干流其余断面总磷年均浓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官渡口断面于2016年首次出现总磷年均浓度高于沱口断面的现象.且总磷丰水期年均值不再明显高于枯水期.同时,在此蓄水阶段总磷浓度与流量相关性不显著,朱沱,铜罐驿和官渡口断面总磷浓度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0.
卓海华  孙志伟  谭凌智  吴云丽  兰静 《环境科学》2016,37(12):4633-4643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三峡水库干支流水文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水体悬浮物沉降条件改变,可能导致库区表层沉积物性状发生变化.通过对2000~2015年三峡水库干流江津至坝址段和嘉陵江、御临河、乌江、小江、大宁河、香溪河等主要支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含量水平、时空变化及潜在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在2000~2015年长江干流沉积物中铜、铅、锰、砷、汞元素各断面含量平均值区间分别为46.5~85.7、43.8~65.1、784.2~910.6、8.44~11.91、0.193~0.236 mg·kg~(-1);支流沉积物中铜、铅、锰、砷、汞元素含量平均值区间分别为16.5~85.6、25.8~74.8、573.7~996.3、6.96~13.31、0.160~0.232 mg·kg~(-1).三峡水库干流局部河段左右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较明显差异;铜、铅、锰、砷、汞元素在表层沉积物中含量变化趋势各异,不同水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程度波动,其中汞元素变化最为明显.不同元素在不同断面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库区沉积物中铜、铅、锰、砷等元素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但砷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低;汞元素与其他重金属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处于较低富集水平,但汞元素污染值得注意;长江干流及除乌江外主要支流大部分时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变化较小,只在部分时段出现升高的情形;乌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2008年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但2008年后下降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