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物质是一种较好的示踪剂,用于鉴别DOM的来源及其在水文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该物质在岩溶水系统中的研究较少,并且要作为潜在示踪剂,系统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其光谱信息.实验选取一典型岩溶流域,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结合水化学数据分析,揭示DOM荧光物质在不同岩溶含水空间的组成和转化关系,刻画流域尺度DOM的来源,探讨水化学因素对DOM荧光物质转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域外源地表水和岩溶地表水中的DOM以类蛋白色氨酸为主,浅层岩溶水和深层岩溶水以类蛋白色氨酸和酪氨酸为主.荧光指数(FI)、生物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的综合分析认为,浅层岩溶水和深层岩溶水的DOM主要来自于内源微生物分解,岩溶地表水和外源地表水的DOM既有陆源输入又有内源微生物分解,且内源贡献占有较大比例.受岩溶水化学参数的影响,3种荧光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类酪氨酸物质对Ca~(2+)和HCO_3~-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岩溶水中存在的比例比较大.类色氨酸物质则相反,类富里酸物质则与TDS、浊度、Cl~-、SO_4~(2-)等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流域上游浅层岩溶水中的DOM主要来自内源.出露地表以后,其有机质同时来自内源和外源输入.在流域下游渗入深层岩溶地下水以后,DOM逐渐向低芳香烃有机质化合物转化,大分子DOM逐渐减少,荧光强度减弱.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3个主成分,分别为反映岩溶水渗滤、转化、水流条件的水体矿化指标,反映土壤淋滤和自然渗滤关系的TOC、NO_3~-及类蛋白质指标,以及反映岩溶水系统水化学、生物化学过程的Ca~(2+)、HCO_3~-、荧光指数和类富里酸指标.此外研究还认为,总荧光强度,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蛋白物质可以分别作为岩溶水快速渗流、转化及岩溶含水层脆弱性的示踪剂.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岩溶地下水DOM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岩溶系统有机污染控制,为岩溶水系统中物质的地球化学过程表征提供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22.
污泥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发展趋势,以脱水污泥为主料,添加适量粉煤灰和粘土,制备生物膜载体填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表明,污泥使用量为70%、粉煤灰和粘土各15%时,烧成温度为1000±25℃、保温时间为40min,烧制的填料抗压强度能达到25mpa、吸水率17%;用于药厂废水处理测试,在常温下的化学需氧量(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74.0%、悬浮物(SS)的去除率为54.1%。使用扫描电镜、显微镜像检测,分析了填料烧制中孔隙形成机理、填料外貌、表面微孔结构等。实验表明,以污泥代替天然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烧制成填料,并能用作污水处理中生物膜载体。  相似文献   
23.
抚西河流域水环境容量测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目前抚西河流域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排入源现状 ,以该流域应达到的水质目标和恢复其应有的自然功能为依据 ,选用一维模型对抚西河流域纳污能力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24.
QSAR模型内部和外部验证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验证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是保证模型对未知样本的生物活性具有可靠预测能力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部分QSAR论文没有对模型进行有效验证.因此,本文详细综述QSAR模型的内部验证方法和外部验证方法.内部验证方法包括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叉验证,留多法(leave-many-out,LMO)或留N法(leave-N-out,LNO)交叉验证,y随机化验证和自举法.评价模型外部预测能力的统计量包括Q2F1、Q2F2、Q2F3、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r珋2m和Golbraikh-Tropsha方法.此外,从文献中总结出可接受QSAR模型对应的统计量参考数值,从而为QSAR建模者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25.
采用室内接种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构建生物反应器,研究猪粪、木屑混合物的蚯蚓堆制处理中,蚓体的生长状况及影响其Cu、Zn富集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接种密度为40 mg.g-1、湿度为75%同时有利于蚯蚓生长和基质消耗;温度为15℃对蚓体质量增加最有利,而温度为20℃最利于基质消耗;m(猪粪)∶m(木屑)为6∶4可同时利于蚓体质量增加和基质消耗。适宜的接种密度(48 mg.g-1)、湿度(70%)、温度(15℃)及较高比例的碳源辅料〔m(猪粪)∶m(木屑)为6∶4〕有利于蚓体对Cu的吸收和富集;低接种密度和高比例碳源辅料有利于蚓体对Zn的吸收,湿度和温度对蚓体Z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蚓体Zn富集量分别在接种密度48 mg.g-1、m(猪粪)∶m(木屑)为6∶4、湿度75%和温度15℃条件下达最大。  相似文献   
26.
通过2019年6—12月对相思江流域(临桂段)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监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污染初步溯源和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对氮磷质量浓度空间变化插值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氮磷污染严重,TN和T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312 mg/L~14.744 mg/L和0.004 mg/L~0.452 mg/L,TN质量浓度枯水期高于丰水期,TP两水期大致相等。研究区内非点源氮磷呈现出明显空间变异性,上游氮磷污染最为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中禽畜养殖和生活污水是流域内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27.
单爱丽  王帆  严红 《环境工程》2010,28(3):91-94
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比较严重,而氨气挥发是氮损失的主要途径。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好氧堆肥,研究其堆肥过程中氨气变化规律及其对堆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期间,氨气含量先增加后减小,最后基本稳定在5 mg/kg左右;而全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硝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铵态氮是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减小至稳定;pH值先下降后升高,最终稳定在中性范围内;w(C)/w(N)先增加后下降;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国外钢渣综合利用概况,分析了我国钢渣处理技术与国外之间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9.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类别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梳理了国内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类别划分技术要点。基于监测点位和评价单元,从超标程度、累积性和农产品安全性等多维多角度,详细阐述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探讨并提出适用目前我国土壤管理需要的基于多源数据多维评价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30.
再生水厂原水水质在线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再生水原水水质在线预警系统能够为再生水工艺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保障.以中国北方T市某再生水厂为例,分析再生水厂进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规律,根据再生水厂的MBR处理工艺特征及要求,确定6项预警指标为pH、COD、TN、NH3-N、TP和SS.在原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方法.结合实际运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