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2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在低供电频率(2-4、2-2、20、22、24 Hz)范围内,利用研发的时/频域测量系统,在室外铬污染模拟场地进行时/频域激电探测,实测视电阻率、视极化率、相角,结合最小二乘反演算法,研究各参数对铬污染低阻异常区域及其对铬浓度(以w计)差的体现. 结果显示,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随着铬浓度差的增加而迅速减小,视电阻率从背景值的80 Ω·m左右减至50 Ω·m以下,视极化率从背景值3.0%~3.8%减至0.6%~2.2%;在不同的供电频率下,相角对含水率和铬浓度差的体现有所差异. 试验数据还显示,当供电频率从2-4 Hz增至24 Hz时,实测相角数值较为平均,但是经过最小二乘反演后,相角上限从6.27°减至1.75°. 研究结果说明,单纯的时域参数(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很难区分含水率和铬浓度差引起的低阻异常,但供电频率在2-2~20 Hz范围内时,频域参数相角可以区分含水率和铬浓度差引起的低阻异常.   相似文献   
282.
北京机动车限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确保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达到标准,北京市政府从奥运前就开始对在京机动车采取单双号限行措施.奥运结束后,为保证空气质量及缓解交通出行的路面拥堵状况,仍然进行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1天"的机动车限行政策.分析北京市近7年的空气质量状况,并着重分析奥运前后及限行期间的空气质量状况,将这7年的空气质量状况与限行同期进行对比,据此分析限行措施带来的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减排效果.在限行政策实施期间,北京城市大气中的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均有所降低,其中以NO2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北京市机动车限行政策的实行对空气质量的好转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83.
近年来,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热点话题,对污水池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必要的安防手段。通过对污水池结构及电学特性的分析,建立了双衬层污水池渗漏检测系统。利用高压直流电法对污水池人工合成衬层(HDPE)进行漏洞检测,主防渗层检测系统对主防渗层是否泄漏进行定性检测,次防渗层检测系统对次防渗层出现的漏洞进行定位。这样有助于减少大量的数据处理。通过试验检验,当主防渗层存在漏洞时回路电流能达到电源电流的90%以上;当次防渗层存在漏洞时通过等势图的绘制能确定漏洞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284.
填埋场渗漏风险评估的三级PRA模型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填埋场渗滤液渗漏的环境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化风险评价,构建了填埋场渗漏风险评估的三级PRA模型,其中第1级概率风险评价模型(PRA)评价填埋场渗漏风险,第2级PRA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第3级PRA评价人体健康风险.为定量研究不确定性因素对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采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三级PRA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事故树方法研究防渗层破损事故的不确定性.应用三级PRA模型评价了西南地区某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滤液渗漏的环境风险,通过与实测数据和EPACMTP模型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第1级PRA评价结果显示,该填埋场渗漏量大于可接受渗漏量的概率为0.85,表明渗漏风险较大;第2级PRA评价结果指出,自第28年起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概率逐渐增大,在第47年污染概率等于1.00,主要污染物为Ni和Pb;第3级PRA评价结果表明,被污染的地下水将对填埋场周边居民构成健康危害,主要危害物为Pb,正常情况下其非致癌危害商为1.05;在不利条件下(降水量大、漏洞多、水文地质条件利于污染物扩散),非致癌危害商为1.34.   相似文献   
285.
填埋场地电模型的电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高压直流电法进行了填埋场人工合成衬层漏洞检测,当供电电压为400,350,300V时,改变供电方向,地电模型表现出不同的电学特征.结果表明,由于高密度聚乙烯和土壤充分接触,在其接触面上形成类似于PN结的导电膜.当膜下电极为负时,模型所表现出的容性特征远超过当膜下电极为正时所表现出的容性特征.探讨了这种导电膜的形成和机理,并得出电容的大小将随着衬层面积以及电压的增加而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86.
近几年玉龙雪山生态旅游热升温,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和植被资源的影响日趋显著,研究该区域高山草甸所受干扰对制定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人类活动对玉龙雪山高山草甸的影响,选取该区域典型高山草甸分布区域作为研究区,分析其草甸退化格局,通过干扰强度模型量化研究区的干扰格局,并利用方差分解确定不同干扰对高山草甸退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放牧干扰主要集中在牲畜饮水点附近,旅游干扰更多作用于景区观景台和寺庙附近,干扰活动分布与路径体系相吻合,游径布设和游客行为扩散模式决定了旅游干扰的格局;(2)草甸退化程度随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与草甸的重度退化区域重合;(3)总体上旅游较放牧对草甸退化的贡献作用更大,但存在空间差异。在玉龙雪山牦牛坪景区,旅游干扰已逐渐取代放牧干扰成为主要干扰因素,且路径体系与旅游干扰格局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对草甸退化格局的影响在逐渐增加。综上,建议选取使用率高的非正式路径修建为正式路径,保护和恢复分布在使用率低的非正式路径旁的植被和土壤,以降低旅游干扰对高山草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7.
为研究不同污染情况下土壤复电阻率的时间变异特征及控制机制,设计了人工砂土和水2种不同的介质作对照,以NaCl、MnCl2和模拟海水作为污染物分别模拟海水入侵和金属离子污染场景,测量100~103Hz范围内的相位变化并观测其时变特性.结果显示,无论在纯液相介质中还是在土壤介质中,相位值都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土壤介质中的相位比水相介质中更加敏感.在土壤和水的背景环境下,通入1g/L的NaCl溶液,在1Hz条件下测量,土壤相位下降了约42%,而水相介质几乎看不出相位变化.针对固定频率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表明,水相介质中的相位值稳定而土壤介质中的相位值在中高频段(>16Hz)表现出了明显的时变特征,这种时变性也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102Hz时,测得沙柱背景值的相位浮动范围在-4.05~-11.67mrad,方差达到4.8,而在水相溶液中方差仅为0.09.复电阻率法对金属离子污染土壤的反应很灵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参数变化主要与孔隙水中金属离子含量有关.但由于多相介质的相界面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交变电流下电荷载流子在介质中的迁移极化规律混乱,造成相位波动.  相似文献   
288.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及其运行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净化猪场沼液中开展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过程及其运行效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堵塞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填料层中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积累所致.不可滤过性物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且大部分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粒径均超过5.00 μm.填料层的孔隙率和水力传导系数均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填料层中被截留物质的含量则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空间变化特征均受到了系统中水力流态的影响;当系统HLR为0.02m3/(m2·d)时,VSSF在运行1380d后对猪场沼液的净化开始恶化,系统对COD、TSS、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降至37.31%、57.82%、20.80%、32.13%和51.18%.  相似文献   
289.
针对常规燃煤锅炉烟气换热器降温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在高温高尘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的列管式换热装置,通过列管式换热器、声波清灰装置和PLC自控系统的应用保证了降温效果,提高了后续的布袋除尘的可靠性。该列管式换热装置已稳定运行近2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90.
从场区所发育混合土的特征入手,首先进行混合土的现场天然密度测定,然后系统地阐述天然混合土压缩变形试验全过程的关键技术,即荷载等级设置、正应力荷载等级稳定时间与稳定量级、天然状态压缩变形试验s- t、p-s曲线特征、利用时间平方根法求算固结系数G_v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混合土压缩变形参数量化技术, 为类似的压缩变形试验提供了完整的参数量化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