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341.
建筑物内用水器具后至污水处理厂为整个污水集输管道系统,包括建筑排水立管、化粪池、地下重力流管道3部分,通常分为建筑小区排水和市政排水2大系统。污水集输管道系统普遍关注的问题是臭味扩散、管道腐蚀和爆炸事故,这些问题均与管道中气流组织密切相关。为有效缓解管道系统气体危害性,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整个污水集输管道系统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3部分气体运动状况与流动特点,以及3部分管道之间气体流动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解决污水管道系统有害气体问题的新思路,并对未来有害气体控制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42.
为了研究藻类功能组与水库水动力条件即水位及出入流量之间的关系,选取西北某深水型水库,引用了藻类功能组的分类方法,分析了水库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藻类功能组的演替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库藻类功能组与水温、营养盐等因素的相关性关系;同时重点分析了优势藻类功能组B和P与水库水位及出入流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深水型水库整体为贫-中营养状态;水库藻类可分为8个功能组(B、P、D、X1、MP、J、M和S1),其中功能组B和P为优势功能组;由冗余分析可知,藻类功能组B和P与水库水位及出入流量呈负相关性。高水位时藻类生物量较少,低水位时较多;出入库流量较小时,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出入库流量接近或超过平均值时,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43.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以5%DEGA Chromosorb W HP(60—80目)和5%“上试”已二酸乙二酯聚酯 Chromosorb W HP(60—80目)为固定相的两种玻璃填充柱、Ni~(63)电子捕获检测器,分别在两种柱温下,对待测各硝基苯类化合物有良好分离测定。本方法用苯作溶剂。对不同来源的水样进行不同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344.
水样在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直接在比色管中,沸水浴进行氧化消解,将不同形态的磷酸盐转化为正磷酸盐(PO_4~(3-)用铋—钼试剂在酸性条件下与磷生成三元杂多酸。用抗坏血酸还原成深兰色颜料—钼兰,在710nm波长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相似文献   
345.
不同生物炭对酸性农田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杨彩迪  宗玉统  卢升高 《环境科学》2020,41(4):1914-1920
为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农田土壤酸度、交换性能、磷素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的综合动态影响,试验设置空白(CK)、水稻秸秆生物炭(RSB)、玉米秸秆生物炭(MSB)、小麦秸秆生物炭(WSB)、稻壳生物炭(RHB)和竹炭(BCB)这6种处理,生物炭按质量分数0.1%施入农田进行长期定点试验,测定水稻、油菜和玉米这3季作物产量和作物收割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原料生物炭可有效提高土壤pH和交换性能,降低交换性酸含量,作用效果随时间下降.生物炭对盐基离子组成的影响为提高交换性K+、Ca2+和Mg2+含量,降低Na+含量.生物炭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有机质(SOM)、速效磷、总磷和无机磷(Al-P和Fe-P)含量,作物产量较当季对照显著提高(P<0.05),稻壳生物炭在改良酸性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46.
为了进一步精准有效地降低细颗粒物浓度,针对长三角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选取8个省级区域的5种污染物为减排目标,设定5个基准排放情景,采用CMAQ-DDM敏感性技术分别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长三角区域PM2.5污染受区域内的4个省级区域一次PM2.5排放影响最大,区域外的排放影响主要来自河南省和山东省的氨气和一次PM2.5。分别削减本地60%一次PM2.5的排放,安徽省PM2.5平均质量浓度下降了23. 24μg/m^3,江苏省下降了18. 32μg/m^3,上海市下降了15. 17μg/m^3,浙江省下降了9. 07μg/m3。综合各省(市)浓度响应曲线,最大排放因子均为本地一次PM2.5,削减20%左右存在敏感性最大值,削减60%之后浓度曲线趋于平缓,其他因子削减40%以后PM2.5浓度下降逐渐明显,对最后一位排放因子的响应则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347.
为考察我国东部河网地区饮用水水质,本文以浙江某饮用水厂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水厂现有净水工艺(混凝-沉淀-炭砂过滤)对常规水质指标、金属离子、消毒副产物(DBPs)和微量有机污染物(TrOCs)等的控制效果,并基于小试实验探究了纳滤工艺对水质的提升情况。结果表明,水厂现有工艺处理后的出水能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而纳滤工艺可显著提高部分常规指标以及富里酸、蛋白质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减少50%以上的DBPs生成量。水厂原水和滤后水中检出了22种TrOCs,其中磺胺甲恶唑、美托洛尔、磺胺噻唑、咖啡因、阿替洛尔、诺氟沙星等的纳滤去除率为62%~100%。对于经济条件较好而水源微污染风险较高的东部河网地区,可以考虑以纳滤工艺为核心进行水厂升级改造,提升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348.
为控制污水暂存空间产生的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污水表面覆盖以液体硅胶(LSR)与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小球(EPS)为主体的掩蔽剂,通过增加污水中H2S向气相扩散的传质阻力来控制恶臭气体从污水中的释放。分别探究了掩蔽剂的成分组成、配比和平铺厚度对掩蔽效果的影响,以及掩蔽剂对下部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SR+EPS为载体的掩蔽剂可以阻断H2S的释放,其中以半透明LSR+EPS为载体的掩蔽剂效果最好;当半透明LSR与EPS载体的质量比为15~40,平铺厚度为0.1~0.5 cm时,其使用效果最好;掩蔽剂下部水体硫化物的浓度随污水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若利用SRB产物(高浓度H2S)抑制微生物,尚需较长时间达到毒性阈值。该掩蔽剂增加了H2S的传质阻力,有助于控制恶臭气体释放对所处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349.
生物墙对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去除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柱实验模拟地下水环境,研究以发酵树皮为主要反应介质的渗透性生物墙对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去除效果,为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模拟生物墙运行数天后,墙内形成弱碱性(pH 7~8)、强还原(Eh<-100 mV)环境,有利于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并生成沉淀.在进水六价铬浓度为20 mg/L、水流速度为3.7 cm/d的运行条件下,3周期间生物墙对六价铬的去除率稳定在98%左右,生物墙内沿水流方向三价铬的浓度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6.6 mg/L),出水三价铬约为1.0 mg/L.吸附和微生物转化是生物墙对水中六价铬去除的主要反应.  相似文献   
350.
为了明确不同温度下氨胁迫对猪粪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以猪粪为底物,通过添加外源氯化铵逐步提高氨氮质量浓度,在3种温度下开展了半连续厌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温度下,当总氨氮质量浓度达到4 000 mg·L−1时,VS甲烷产率明显降低。VS甲烷产率半抑制时,44 ℃发酵体系中的总氨氮质量浓度达到6 845 mg·L−1,对应游离氨质量浓度为1 257 mg·L−1;在7 000 mg·L−1左右的总氨氮质量浓度下,44 ℃发酵体系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氨胁迫导致了35、44 ℃下丙酸、丁酸和戊酸等3种脂肪酸的积累;在55 ℃下,该3种脂肪酸生成和分解的过程和速率与35、44 ℃存在明显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5、44 ℃下通过氨抑制影响甲烷产率的主要因素为游离氨(NH3),而55 ℃下的主要因素为总氨氮。该研究结果可为养殖粪污厌氧发酵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