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05~2006年间,在大亚湾海域进行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61个贝类样品。首先用生物检测法对其进行了PSP的检测,然后挑选部分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目的是研究大亚湾海域PS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不同贝类品种间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⑴对生物检测法,样品的PSP含量普遍较低,只有一个样品检出,检出值为163 Mu/100g;季节性变化较明显,主要出现在春季,其他季节未见分布;⑵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对12种PSP主要毒素成分进行检测发现12种毒素成分均存在于该海域;以牡蛎的四季的毒性值来考察,2005年春季2006年春季;而2005年:夏季秋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92.
为掌握流沙湾养殖区贝类毒素的特征情况,作者进行了贝类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表明:(1)PSP毒素在各季节均有出现,但含量值较低,且染毒的生物品种不多。春季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较多,有6种,属低毒性值和中等毒性值成分,但其总毒性值相对较高;而在冬季样品中,春季出现的各毒素成分均未被检出,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新的中高毒性值的毒素成分,但其总毒性值低于春季。污染的主要贝类品种是牡蛎。(2)DSP毒素的含量值较高,季节性和染毒的生物品种均较为普遍。但OA成分未检出。(3)在贝类消费方面,PSP和DSP毒素一年四季均应予以关注,但PSP更应注意春季,而DSP应多注意秋季。在该海域,应重点注意的是DSP毒素的危害。(4)该海域存在能产生DSP毒素的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  相似文献   
93.
我国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仍处于试行阶段,通常的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都存在着一些缺陷.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人员基于不同的目的时常会对同一时段的同一个环境得出相互矛盾甚至失实的结论.在此,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实际出发,对综合评价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4.
开展土壤呼吸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对预测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增温结合外施氮肥的方法,研究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种主要树种幼苗——云杉(Picea asperata)和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对增温和施肥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期间(2008年9月~2009年7月),空气平均温度和5 cm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3℃和4.10℃.两种幼苗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在各处理下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日动态.增温对两种幼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施肥处理则表现为抑制效应.但两种幼苗土壤呼吸对增温和施肥处理的响应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与季节密切相关.增温使云杉幼苗土壤呼吸年通量在非施肥和施肥条件下分别增加了22.30%和8.82%,而使冷杉土壤呼吸速率年通量分别仅增加了4.85%和4.45%.两种幼苗在各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 cm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关系.增温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两种幼苗土壤呼吸速率的Q10值,但云杉幼苗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比冷杉更为敏感.总之,不同树种土壤呼吸特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进一步增加了对该区森林碳源/汇功能预测的不确定和复杂性,其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5.
腐殖酸对U(Ⅵ)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腐殖酸(HA)对U(Ⅵ)的吸附特征,考查了腐殖酸在不同试验条件对U(Ⅵ)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1.5 h后达到动态平衡;最佳吸附剂用量为2.0 g·L~(-1);随着U(Ⅵ)的初始浓度增大,腐殖酸对U(Ⅵ)的吸附效果不断降低,最大K_d值在铀的初始浓度为20 mg·L~(-1)时获得;溶液中Ca~(2+)、CO■对U(Ⅵ)的吸附有很强的的抑制作用,影响程度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腐殖酸对U(Ⅵ)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6.
通过磁性树脂预处理,来提高粉末活性炭(PAC)应对水源水中突发以卡马西平(CBZ)为代表的PPCPs类有机物污染风险的能力.结果显示,Freundlich吸附模型可以更好描述PAC对CBZ的吸附规律;假一级动力学对CBZ吸附动力学过程模拟结果良好,假二级动力学更适合模拟时间大于1h的吸附过程;200~300目PAC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在模拟配水试验中,磁性树脂与PAC联用相比单独使用PAC时,DOC去除率提高了40.64%,UV254去除率提高了41.27%,CBZ去除率提高了14.72%.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磁性树脂与PAC间存在协同作用,磁性树脂预处理强化了PAC对CBZ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7.
利用小试实验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能,并探讨了地下水中常见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对其去除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纯水中20mg/L的NO3--N的交换容量为55.91mg/mL,且去除速率较快,10min基本达到去除平衡;地下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物对NO3--N的去除基本没有影响,而常见阴离子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为SO42->CO32->Cl->HCO3-;针对徐州某水厂地下水的去除研究表明,通水倍数为500BV时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地下水中NO3--N的去除率约为50%左右.综上,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作为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一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8.
广东沿海麻痹性贝毒素的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2001年和2002年10~11月间的广东省近岸海域15个地点的翡翠贻贝样品,用Oshima麻痹性贝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主要毒素成份分析。结果显示:高毒性毒素成分STX、GTX1检出率较低,而低毒性毒素成分C1、C2、GTX5及中等毒性毒素成分GTX3、GTX4检出率较高;各主要毒素成分在地区间存在一些差异;与2001年相比,2002年各主要毒素成分的检出率和检出的毒素含量值有所降低,消化腺在这方面变化尤其明显;不论消化腺或壳内全部软组织,其PSP毒性的平均值,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大亚湾、大鹏湾海域〉深圳湾、珠海海域和粤东海域〉粤西海域。  相似文献   
99.
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通过对近年来南海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主要的染毒海域是涠洲赤控区、铁山港及防城港等地,海南主要的染毒海域是陵水赤控区、海口、莺歌海、三亚及洋浦等地,广东主要的染毒海域是大鹏湾赤控区、大亚湾及北津港等地;广西的涠洲赤控区、海南的陵水赤控区及广东的大鹏湾赤控区DSP毒素含量值较高;在染毒的贝类种类方面,广西和海南比较有普遍性,广东主要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主.  相似文献   
100.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分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可解决样品某些干扰问题。666与DDT各组分的检测限分别为≤0.0005和≤0.002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