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露天煤矿存在占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多变等特点,造成传统监测手段劳动强度大、监测周期长、精度不能保证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低空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来对露天煤矿的开采和排土场现状进行监测。通过分析煤矿区域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表面模型,计算露天煤矿矿坑和排土场的占地面积,体积,并绘制矿坑的断面图和制作矿区的三维模型,从而为露天煤矿开采过程的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使用低空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对露天煤矿进行动态监测,不仅减小了外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监测周期,而且获取的结果可以满足露天煤矿监测在精度方面的要求,为露天煤矿的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疆准东煤田土壤重金属来源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露天煤矿为研究区,通过测定研究区内不同采样点土壤中Zn、Cu、Ni和Cr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并通过降尘量分布特征和区域DEM等因素探究重金属富集的原因,最后应用地累积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等级并估算其污染范围,结果表明:Cu和Ni的浓度分布特征相似,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浓度分布与人为活动关系不密切.Zn除与Cu和Ni的分布特征相似外,还在煤矿区域明显集中,其来源具有多源性,不仅来源于土壤母质,也部分来源于煤矿开采时扩散的煤尘.Cr主要分布在煤矿和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来源于煤矿开采中的煤尘和人为的活动.在距离煤矿约7km范围内土壤受到Cr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程度最高为中度污染,总的污染的频率为28%.煤矿区域各个单元的污染程度存在以下关系:工业区>开采区>排土场>办公生活区.Zn和Cr的区域富集除了受煤矿区域特殊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外,还与煤尘的粒径和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天山天池近十年水质变化情况,基于天山天池3个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t-test分析天山天池2013—2022年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监测指标变化特征,并结合近十年数据利用灰色模型预测2025年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天山天池水质的评价因子为总氮、总磷,总氮浓度丰水期显著高于平水期,总磷浓度丰水期较平水期低,影响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叶绿素α浓度受水期影响不明显。同时预测显示:到2025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将接近20 mg/L,氨氮平均浓度达到0.17 mg/L,总磷最高浓度约为0.014 mg/L;总氮最高浓度约为0.97 mg/L。最后结合地方政府近十年采取的综合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赣江上游典型稀土、钨矿区流域-渥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沿程设置42个取样点,对水体的pH、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以及Cr、Co、Cd、Pb、Hg、Ni、Mn、Cu、Zn、As这10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渥江流域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各采样点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在沿程分布上趋于一致,且与pH呈负相关;(2)渥江流域不同采样点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干流重金属含量总体上高于支流,且干流部分河段和支流无重金属污染,而位于流域内稀土矿山和钨矿山附近的采样点目前已表现为轻度和重度重金属污染,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致癌重金属As和Cd。(3)各类水质指标、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区域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周边稀土矿区和钨矿区。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探究城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风险,在南京市典型工业区、交通区、居住区和高教区这4个区域设置20个采样点,采集大气降尘,并分析其中As、Ba、Cd、Co、Cr、Cu、Fe、Mn、Ni、Pb、Sr、Ti、V、Zn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风险进行评价,采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金属元素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As、Cd、Co、Cr、Cu、Fe、Mn、Pb、Zn在工业区含量最高,而Ba、Ni、Ti、V在交通区含量最高.工业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高教区最低,元素Cr的生态风险最高,达中等生态危害.健康风险评价中各金属元素均不具有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气降尘重金属主要来自交通、工业活动、燃煤、自然源及生活源等.  相似文献   
16.
受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和近期气候变化的影响,流域植被覆被时空分布产生一定的变化,厘清植被覆被与流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可以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维护与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为此,论文以NDVI为指示因子,运用趋势分析、R/S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综合治理工程期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及区分降水、气温气候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被变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植被生长季NDVI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8%/10 a,平原区增速明显高于山区;且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山区、塔里木河干流的上、中游部分地区呈现比较明显的退化趋势。与此同时,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长季NDVI持续改善。2)山区植被覆被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温度是高山区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温度的增加促进植被的生长;中低山区以及出山口平原地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是降水和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与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呈正相关,温度与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呈负相关。3)平原绿洲区植被生长季NDVI增加主要是绿洲灌区面积不断增加以及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对植被恢复的结果,人类活动是该区域植被生长的主要驱动力。4)塔里木河干流生态闸工程在恢复下游植被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中游地区的用水,尤其是导致中游植被出现退化趋势,退化速率约为0.1%/10 a。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生态闸工程的水资源调度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十分缺乏,基本无地表水系,水源主要以泉水形式存在。目前保护区内分布的泉水点有40多个,泉水点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东部阿奇克谷地区域和南部阿尔金山区,北部的库鲁克塔格山区也有少量分布。本文介绍了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文条件、泉水点分布情况、水质情况及矿产开发、非法放牧及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水源的影响,并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饮料厂废弃杏核壳制备活性炭,对含Cr(Ⅵ)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研究,达到废物资源化的目的。介绍了活性炭制备过程,用电镜观察活性炭的形貌,并测得碘吸附值为1 354 mg/g。研究杏核壳活性炭吸附含Cr(Ⅵ)废水结果显示,当吸附时间为3 h、溶液pH为3、吸附温度25℃时,活性炭饱和吸附量达12.5 mg/g,有效去除废水中Cr(Ⅵ)。杏核壳活性炭吸附Cr(Ⅵ)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R2 =0.9944)和Freundlich模型(R2 =0.9462)。对Cr(Ⅵ)的动态去除率可达99.68%。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10年4月22日~5月6日对黄渤海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酸可挥发性硫(AVS)及黄铁矿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调查海域沉积物中AVS的含量范围为0~16.04μmol/g dry,平均值为(1.67±1.05)μmol/g dry。AVS含量在不同海区表现为南黄海最低,渤海其次,北黄海略高于渤海。平面分布上,AVS的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特征。AVS的垂直分布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78.8%的站位AVS含量最大值出现在5 cm~20 cm。AVS含量的变化主要与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状态、有机质的含量及沉积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调查海区沉积物中黄铁矿的含量范围为(0.89~94.4)μmol/g dry,平均值为(22.68±18.64)μmol/g dry。本次调查的所有站位AVS与黄铁矿比值普遍小于0.3,反应了AVS在深处可有效转化为黄铁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野骆驼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骆驼科真驼属野生种,属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历史上广泛分布在中亚干旱荒漠区,数量曾达到10,000峰以上,但到上世纪末,由于人类活动加剧,野骆驼数量和分布面积都急剧减少。1997年前后,分布在罗布泊地区的野骆驼数量仅为340~420峰。2010-2013年,在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定了14条样线,每年的04-06月沿样线对野骆驼数量进行野外调查,记录样线两侧3 000 m以内观察到的野骆驼个体数量、群体大小、成年与幼年驼。根据四月的观测结果,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野骆驼数量为638±251峰,平均种群密度为0.068±0.025峰/km~2。大于10峰野骆驼群的种群结构2010-2013年的野骆驼成幼驼比3.0:1,略低于2003~2005年的3.6:1,由此可见,近些年野骆驼种群结构趋合理,保护区野骆驼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