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通过对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考察,研究了在土壤中施用城市污泥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污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复杂的,且对不同的植物影响有异;通过对植物株高、干质量、鲜质量、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的分析可得,当污泥施用量不超过10%(质量分数,下同)时,在2种草本植物的生长前期都没有表现出促进作用,这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对污泥需要一定的适应期,适应期过后,其生长逐渐加快,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污泥施用量达到15%时,污泥对2种草本植物生长表现为抑制和毒害作用,当施用量为30%时,黑麦草种植20d左右出现死亡现象,高羊茅则生长矮小、长势缓慢。总之,对于黑麦草最优的污泥施用量为5%~10%,高羊茅最优为5%。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大峡谷隧道开挖中掌子面大范围塌方及支护失效问题,分析现场水平层状围岩失稳特征,基于3DEC离散元软件探究掌子面失稳机理,提出塌腔处治及支护整体优化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塌方主要表现为顺层滑移、挤压离层、局部掉块。开挖后拱顶沿水平层理面发生离层,导致掌子面分层垮落,层间错动掉块。围岩拱顶块体呈斜向下45°变形发展,掌子面中部和底部呈平行隧道轴向变形发展,根据塑性区和剪切滑移区扩展范围,最终形成宽5 m、高4 m的塌腔,掌子面前方岩体受影响深度3~4 m。对易塌方段提出台阶法开挖等控制措施,现场监测洞周位移收敛量不超过5 cm,整体优化后支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3.
河水-地下水交互带是河水与地下水相互交换和混合的区域,在河流、地下水生态和水质的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河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地球化学特征,以重庆市马鞍溪为研究对象,对河水及交互带的水温、溶解氧(DO)、pH值、电导率(EC)进行自动监测,结合对水样离子浓度和交互带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马鞍溪侧向交互带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监测期间交互带受河水入渗影响为主,交互带的缓冲作用使其温度、DO、pH值、EC等指标变异系数较河水低.随距河岸距离的增加,马鞍溪侧向交互带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作用下形成了迅速进入缺氧状态的氧化还原环境,以及pH值先降低后升高的酸碱环境.在其影响下,K~+、NH_4~+-N、NO_3~-、SO_4~(2-)呈下降趋势,全Mn、EC、Na~+、Ca~(2+)、Mg~(2+)、Sr~(2+)等先上升后下降,全Fe、Al~(3+)等呈上升趋势.受河水、地下水长期交互影响,在距河岸约30 cm处的交互带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较高,形成独特的水化学梯度.据此可推断出马鞍溪侧向交互带边界可能在距河岸30~50 cm处,其中浅层交互带的边界可能在距河岸10 cm左右的位置.在河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河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对净化水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潘家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5-11月对潘家口水库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密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潘家口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9种41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共2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1.22%;其次是蓝藻门,共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9.51%。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且以绿藻门占绝对优势,5-7月优势种为小环藻、针杆藻和衣藻,8-11月优势种为假鱼腥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4.74×106~8.24×107cells/L之间,8月份细胞密度最大,6月份最小。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好,分别在0.01~1.97和0.01~0.94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5.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飞行装备很容易受到电磁脉冲的干扰而偏离航线或坠毁。为了增加其抗干扰能力,利用超宽带干扰源对飞行控制装备进行了强电磁脉冲效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利用电路检测和模拟仿真等办法,得出了电磁脉冲干扰的作用机理,共模电流和差模电压共同作用下使控制箱产生了令飞行器坠毁的畸变控制指令。针对干扰机理,对飞行控制装备提出了“软硬”相结合的电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6.
2009年4月22日,第三届SEE·TNC生态奖评选结果揭晓.今年生态奖的主题是"合作共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等30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奖金80000元;二等奖3名,每个项目奖金60000元;三等奖6名,每个项目奖金40000元;优秀奖20名,每个项目奖金5000元.  相似文献   
107.
土壤中的微生物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括介绍了土壤微生物腐蚀及其影响因素,并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例,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的腐蚀机理,对目前所有关于土壤的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土壤中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 ,治理“白色污染”、消灭“白色公害”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从废旧塑料的最终处置、直接再生利用、改性再生利用、热分解以及与其他材料复合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废旧塑料的综合利用途径 ,其中废旧塑料和其他材料复合的再生利用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将成为今后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09.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也由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球性问题.为了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出了的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循环经济.本文在对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从科学发展观及循环经济的角度,探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实地监测,系统分析了青弋江芜湖市段水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丰富,适合鱼类生长.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等已超出Ⅲ类水标准.(2)对单项污染指数(Ii)及综合指数(M)的测算和评价表明青弋江水体水质属重污染,为Ⅳ类水,主要污染因子为TN、CODcr、BOD5、氨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污染源控制及加强管理等对青弋江水质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