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08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8 毫秒
51.
灾害系统:灾害群、灾害链、灾害遭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复杂性,将灾害系统中的多灾种情形分成三大类:灾害群、灾害链以及灾害遭遇。灾害群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的群聚和时间上的群发,各致灾因子之间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性,可依据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价;灾害链则表现为类似多米诺骨牌的现象,各致灾因子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性,其风险可通过转移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灾害遭遇表现为各致灾因子之间的相互碰头现象,其风险可通过组合概率风险模型进行评估。狭义上的多灾种仅指致灾因子在空间上群聚或群发。灾害群的致灾程度是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对某一地区来讲,灾害群聚或群发,都会使区域总体致灾加重;灾害链与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大大超过其关联的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其中灾害链的致灾强度具有累加效应,而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具有叠加效应。灾害累加与叠加都可明显放大致灾的程度,形成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52.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首先立足于风险研究这个大背景下,在理论上对风险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针对水灾的风险根据其研究与实践中的侧重点不同,分为“损失可能性”学派、“未来损失”学派以及“损失不确定性”三个学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灾风险的不确定性,从而提出了易于概率论和可能性理论的水灾风险定义,并将此定义应用于区域水灾风险评估的模型中。最后,探讨了水灾风险评估研究的问题与对其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3.
长期以来,海洋灾害一直是困扰着海域及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是深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为此,从灾害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海洋灾害系统的风险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在过去的15年中,工程性防灾减灾措施已经使海洋灾害灾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中国海域海事活动不断增多、海岸带经济密度快速提高,大大增加了海域及海岸带承灾体对海洋灾害风险的暴露,又由于海岸带及近海海域污染加重,海洋生物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使中国海域面临的灾害风险趋于上升.此外,还讨论了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体系,提出从海洋灾害系统角度,加强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以促进海洋及海岸带地区由政府、企业、社区共同组成的综合减灾范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54.
1949—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依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1949年 ̄1990年)记录,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灾害多度、频次与综合灾害指数等特征值进行计算与制图,从而对其时空分异加以分析,得出近十几年来灾情明显增长与高风险区开发力度加大有直接关系的认识,并再次证明中国自然灾害东西分异高于南北分异,为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提出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5.
多源遥感数据沙尘暴强度监测的信息可比方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综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沙尘暴监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提出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识别和提取沙尘暴信息的新方法,利用近红外1.6μm波段特性,构建了可比沙尘强度指数。研究表明:利用卫星探测器11μm,12μm波段差值进行沙尘暴信息识别和提取,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但不能刻画沙尘暴强度;构建的可比沙尘强度指数,能够解决多源遥感数据由于卫星平台、监测时间、监测区域等不同因素导致的监测结果不可比的问题;同时监测结果与地面气象站监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刻画沙尘暴强弱分布,可以作为沙尘暴定量研究的参数,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持续定量地监测沙尘暴的起源、移动、传输路径、扩散等待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西藏八一镇-邛多江公路沙害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一镇-邛多江公路是西藏东南部的重要国防交通线,也是藏东公路南环线的主要环节,在全长438km里程中约有400km穿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公路自1972年投入运营以来,因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河流相沙质沉积物和河谷风场的综合作用,导致风沙活动十分活跃,沙害路段多达25处,严重阻碍了公路的畅通.对公路两侧固定沙丘研究发现,风沙活动最晚始于约3万年前,目前的沙害是公路选线欠合理,以及施工破坏边坡和植被情况下风沙再次活跃的结果.为了有利于实施治理工程,依据沙害路段所处的地貌位置、形成沙害的沙源和风场特征,将公路沙害划分为边滩沙源型、阶地沙源型和滑塌沙源型3类.通过对典型沙害路段治理试验研究,确定治理工程体系以乔、灌木为主体,适当增加草本植物,辅之以阻沙、固沙和导沙3种应急性机械措施.  相似文献   
57.
在研究和分析沙尘灾害遥感监测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沙尘灾害遥感监测工作的需要,给出了2种沙尘信息提取方法(分层提取法和热红外窗区法)和3种沙尘灾害强度监测方法(密度分割法、变化矢量分析法和可比沙尘强度指数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分别进行了分析、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1)沙尘信息提取方法中,热红外窗区法较分层提取法物理意义明显,稳定性低较高,步骤简单,更适合于业务化实现。(2)沙尘强度监测方法中,密度分割法相对简单,能定性描述沙尘灾害强弱分布;变化矢量分析法虽是一种较好的监测方法,但对数据要求苛刻;可比沙尘强度指数法可用于多源遥感数据动态监测应用,是较为理想的沙尘强度监测方法。(3)综合利用遥感和地面监测数据是沙尘灾害强度监测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解决多种卫星数据监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实现卫星协同使用、提高沙尘灾害监测时间分辩率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58.
中国是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研究水灾脆弱性对中国的灾害风险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合理评估脆弱性尤其是社会脆弱性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利用Hoovering改进模式,选择湘江流域的长沙地区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的家户进行了社会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区的5个区内,高脆弱性家户最多的是天心区,最少的是雨花区。而就社区而言,高脆弱性家户最多的足裕南街街道和桔子洲街道。该结果反映了长沙不同行政区、社区社会脆弱性的差别,可供确定受援地区和受援人群及开展援助活动,乃至灾后日常风险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59.
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分析研究环境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首先,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基本业务管理,环境评价分析模型和系统定义5个方面论述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概念模型,其次,在Windows环境下,以FoxProw为主要支持工具,结合其它GIS软件,建立了全中文界面的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其中有数据库、业务管理、环评模型、统计分析、空间分  相似文献   
60.
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例,系统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流域水文过程,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分类的结果表明1980-2005年期间该流域的耕地、林地及灌草地的比例由93.54%减少为34.79%,而城镇用地由1.65%增至54.25%;在对SWAT(Soil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在布吉河流域的应用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要素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条件的不同可导致流域水文过程发生极大的差异:以2005年的土地利用作为输入与以1980年的土地利用作为输入相比,流域蒸散发量、土壤水含量和地下径流深度分别减少了42.09、28.10和279.74mm,而地表径流则平均增加了431.97mm;土地利用变化还导致各水文要素的空间和年际分布特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