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1 毫秒
361.
铈对酸雨和镉双重胁迫下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永良4号(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通过营养液水培实验,研究了在酸雨和镉的双重胁迫下,铈对小麦幼苗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H2.0+10 mg·L~(-1) Cd~(2+)、pH2.0+50 mg·L~(-1) Cd~(2+)、pH2.0+200 mg·L~(-1) Cd~(2+)三种处理都可明显增加MDA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NR活性,双重胁迫的抑制作用明显,且随着Cd~(2+)的质量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加重;叶面喷施40 mg·L~(-1)的铈预处理后,MIDA含量下降,SOD活性降低,NR活性上升,显示叶面喷施适当质量浓度铈可以有效降低小麦体内氧自由基含量,减轻膜系统的损伤,提高小麦对氮肥的利用能力,缓解镉和酸雨双重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与代谢的损伤.数据还显示:适当铈对三个测定指标的修复作用不同,表现为SOD>MDA>NR.  相似文献   
362.
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存在的膜污染和能耗高的问题,结合气提式内循环和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工艺特点,提出圆柱形套筒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曝气强度和曝气方式下,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中氧传质系数(KLa)高于一般膜生物反应器;膜间水流流速是一般膜生物反应器的1.53~2.44倍,提高了膜面的水力冲刷作用,可减缓膜污染;对反应器膜过滤性能的考察,表明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较一般膜生物反应器有更好的膜过滤性能和抗污染能力。反应器中添加内循环,污泥活性有所下降,但对实际废水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污泥活性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63.
南方冬季覆盖作物的碳蓄积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冬季覆盖作物为在冬闲季节以减少土壤裸露、增加生物产量、抑制硝态氮淋溶等为目的而种植的作物。南方水稻种植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有利于冬闲覆盖作物生产。冬季覆盖作物在增加生物产量的同时,可以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碳蓄积效应。本研究在南方水稻种植区选择冬闲季覆盖作物黑麦草、紫云英、油菜,以冬闲田为照进行生产比较试验,考察不同覆盖作物碳蓄积能力及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地上部碳蓄积为4044.9kg·hm-2,地下部碳蓄积为1533.7kg·hm-2,紫云英地上部、地下部碳蓄积分别为1799.6kg·hm-2,1023.8kg·hm-2,油菜的分别为1023.8kg·hm-2,339.0kg·hm-2;黑麦草的碳蓄积量显著高于紫云英和油菜,各覆盖作物处理碳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冬闲田。黑麦草地下根系表现强大的碳蓄积能力,可以提高土壤碳汇效应。不同覆盖作物-双季稻稻田生态系统,冬季覆盖作物残茬短期内对主作物的产量因素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4.
洗煤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洗煤废水的合理处置是洗煤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实现洗煤废水科学的处理与处置对于洗煤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当前的主要处理方式:絮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BAF)、高效浓缩、双膜污水回用等工艺的流程和原理进行归纳,并进一步分析了处理过程中关键要素絮凝剂...  相似文献   
365.
面对绿色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工作,提升标准化水平。论述了编制水淬铜渣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标准研制的原则,以及水淬铜渣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通过标准的研制与实施,将引领并规范水淬铜渣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6.
钢铁企业的低碳转型,对我国钢铁企业高能效低碳发展、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在能源方面的利用现状和余热资源的主要分布情况以及余热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在能源消耗方面,虽然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在逐年下降,但是由于大部分钢铁企业节能技术较为传统,导致近年来吨钢能耗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已经呈现出几乎不变的趋势,在节能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已势在必行。同时,各个钢铁企业技术发展水平不一,导致吨钢能耗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相差巨大。在钢铁企业余热资源利用方面,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虽然炼钢、热轧工序中余热资源利用程度在40%~50%之间,但是焦化、烧结、炼铁工序中余热资源利用程度不足20%,尤其在炼铁工序中,余热资源利用程度仅仅达到10%左右。因此,进行余热回收技术的创新,对钢铁企业降低能耗,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程度至关重要。最后,本文讨论了新能源(例如生物质能、绿电等)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作用,使用新能源有助于降低钢铁企业的能耗,从而早日达成“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367.
为探析山地丘陵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周边壤中流污染特性,在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开展了约1年的水质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即使停止服役近20年,简易填埋场依然会通过壤中流向周边环境释放污染.具体而言,简易填埋场下游壤中流污染程度显著高于上游对照组水平(p<0.05),污染物以有机物和氮为主.化学需氧量(COD)随着季节变化,在144.23~360.57 mg·L-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均指示水质呈高度腐殖化.采用GC-MS进一步识别壤中流有机物类别,发现其中存在57种难降解的痕量有机物,而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及美国环保局 EPA 优先控制的污染物达15种.填埋场下游壤中流总氮为20.61~290.25 mg·L-1,且以有机氮为主(54.24%),硝态氮次之(33.28%),亚硝氮和氨氮仅占12.48%.可见,简易填埋场壤中流是一种低C/N废水,且具有难降解特性.对简易填埋场下游1 km以内地下水、地表水开展采样检测,发现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性与壤中流类似,指示污染具有同源性.此外,地下水COD为10.05~12.47 mg·L-1,不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地表水总氮为3.83~18.34 mg·L-1,存在富营养化风险.研究结果明确了对山地丘陵地区简易填埋场壤中流修复的必要性,也为修复技术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68.
为研究低温联合PM2.5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将哮喘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温组、PM2.5组和低温联合PM2.5暴露组(n=8),饲养于相应环境(4周).检测细胞因子(IL-4、IL-6、IL-13、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转录因子(相关孤核受体RORγt、叉头蛋白Foxp3)水平,流式检测Th17和Treg细胞数量差异.结果表明,联合暴露组小鼠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IL-6、IL-17和TGF-β水平均较高,CAT水平较低,以联合暴露组影响最显著.联合暴露组Th17细胞比例最高,Treg细胞比例最低,RORγt水平显著高于低温组和PM2.5组.方差分析发现联合暴露对IL-4、IL-13、IL-17、MDA及RORγt的升高有交互作用.低温联合PM2.5可能通过促进RORγt表达,使Th17/Treg极化而加剧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369.
想必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地球.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然的慷慨让我们.丰衣足食",但我们非但不对大自然感恩戴德,反而还去破坏她,伤害她.  相似文献   
370.
吴雅菊  高晓亮 《安防科技》2011,(11):21-24,6
针对安全防范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无需一致性检验的G1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由于安全防范系统能效评估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分析还只限于静态评估,提出采用集对分析和马尔可夫链对其进行动态效能评估,在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安全防范系统动态效能评估模型,利用联系数确定了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等级,通过集对势的分析判断系统效能的变化趋势,动态的评估了系统效能等级,根据马尔可夫链的遍历性,预测安全防范系统最终的效能等级,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