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光合细菌的生态意义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光合细菌是以光为能源,以CO_2或以有机碳化物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细菌。光合细菌包括两大类群,即不产氧型光合细菌和产氧型光合细菌。我们这里专指不产氧型光合细菌。它主要存在于水域环境中,进行着不放氧的光合作用。它由Rhodospirilla ceae(红色非硫黄细菌)、Chromatia ceae(红色硫黄细菌)、Chlorobia ceae(绿色硫黄细菌)和Chloroflexa ccae(滑行丝状绿色硫黄细菌)四个科组成。它具有较大的生态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光合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1.光合细菌的富集 作为分离源,一般采用湖、沼泽、下水道、海岸、硫黄泉、水田或灌水土壤等厌氧层富含营养素的水样。光合细菌培养基已有多种配方,可以根据对分离菌的不同要求而选用,也可以控制培养的光照、温度、pH、CO_2和H_2S浓度等条件来达到增殖某些菌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喀斯特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区域特征,建立了一套符合贵阳市实情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权重、阈值法处理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生态承载力判定模型,估算出了贵阳市10个区(市、县)的承载压力度指数。通过评价它们的生态承载力状况,得知贵阳市承载超负荷的地区占评价单元的40%。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3.
秦皇岛市第十二中学始建于1986年,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而且60%以上都是来自农村,学生的养成行为习惯比较差,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4.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停留时间分布与N、P浓度空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长明  顾国泉  李建华  邓欢欢 《环境科学》2008,29(11):3043-3048
通过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研究了风车草和香蒲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水力停留时间分布(RTD)特征和系统内N、P浓度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的香蒲潜流湿地和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RTD曲线特征值σ2分别为0.324 6和0.410 8,表明水流流态介于推流与混合流之间,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RTD曲线较香蒲潜流湿地平滑,水流混合流动程度较弱. 2种植物类型湿地床体总氮(TN)和氨氮(NH+4-N)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明显,尤其在湿地床体前端;TN浓度随着取样点深度增加而上升,而NH+4-N浓度则以中层取样点为最低;对于总磷(TP)和正磷酸盐(PO3-4-P)浓度, 2种植物类型湿地系统内均表现为随取样点深度增加而上升,但这种差异随沿程而降低. 与香蒲湿地相比较,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N、P浓度分层现象更为明显.风车草湿地系统后端各层取样点TN和TP平均浓度较香蒲湿地系统分别下降了19.8%和12.3%,说明风车草潜流湿地系统对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香蒲湿地.  相似文献   
75.
大学校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学校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在西部某高校校园中选取10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表层和下层土样,分析测定了土样中Cu,Zn,Pb,Cr四种重金属的含量。实验采用了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待测校园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目前处于安全的范围,但大学,尤其是高等科研院校,应妥善处理科研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为大学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大学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76.
采用物理分级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组合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02)Ⅲ或Ⅳ类水标准.组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尾水中CODCr和BOD5总体去除率分别达到35.2%和44.3%,对尾水中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9%、45.9%、48.3%.组合人工湿地系统不同单元对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潜流湿地单元对尾水中CODCr和BOD5及其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去除效率较高.试验期间,由于藻类滋生,表流湿地单元出水中有机物含量波动较大,去除效果明显降低,藻类被打捞后,出水水质明显改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处理单元取样点的水样三维荧光光谱均出现4个明显的荧光峰.人工湿地各单元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中,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含量较高,类富里酸物质含量较低.人工湿地对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77.
本文探讨采用物化处理方法对垃圾渗虑液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垃圾渗虑液,经过1小时化学悬浮床处理后,CODcr的浓度从7452mg/L降低到67mg/L,去除率达到99%;TN的浓度从1055mg/L降低到637mg/L,去除率达到40%;Tp的浓度从13.2mg/L降低到未检出,去除率达到100%;色度从2048度降低到1度;除TN以外,CODcr、TP、色度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8.
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每月在黄河下游垦利站采集表层河水,测定其溶解氧化亚氮(N_2O)浓度并估算了其水-气交换通量,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每月对表层河水和沉积物进行了受控培养实验以认识其产生过程.结果表明:黄河下游表层河水中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1.63~27.23 nmol·L~(-1),平均值为(16.29±4.23)nmol·L~(-1).N_2O浓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表现为冬季和春季高于夏季和秋季,但全年变化幅度不大.溶解N_2O浓度主要受到温度、黄河径流量和溶解无机氮等因素的影响.N_2O饱和度范围为101.1%~343.0%,平均值为190.8%±72.3%,黄河下游N_2O全年处于过饱和状态,是大气N_2O的净源.利用LM86、W92和RC01公式估算出其平均水-气交换通量分别为(10.2±12.3)、(17.3±18.8)、(25.8±26.6)μmol·m-2·d~(-1).初步估算了2012—2013年黄河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输入N_2O的量约为5.8×105mol·a~(-1).培养实验表明:水体和沉积物整体表现为净产生N_2O,其中潜在反硝化速率均明显高于硝化速率,反硝化作用在黄河N_2O的产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水体中的潜在反硝化速率(以N计)的变化范围为(0.18~332.20)nmol·L~(-1)·h~(-1),平均值为(52.74±95.63)nmol·L~(-1)·h~(-1),沉积物中潜在反硝化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37~187.60 nmol·kg~(-1)·h~(-1),平均值为(29.61±56.91)nmol·kg~(-1)·h~(-1).  相似文献   
79.
偶氮染料酸性橙Ⅱ、吩嗪染料中性红和三苯甲烷染料碱性艳蓝BO是3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工业染料。通过气液两相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产处理这3种染料,对其脱色效果、反应动力学、降解效果及降解路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放电电压10 k V、频率50 Hz、载气(空气)流速0.8 m~3/h、液体流速60 m L/min、染料溶液体积500 m L、浓度200 mg/L,放电处理60 min时,滑动弧等离子体对染料溶液的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酸性橙II、中性红和碱性艳蓝BO的脱色率分别为84.1%、72.7%与89.7%。3种染料的脱色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中碱性艳蓝在前30 min的脱色速率最快,可达0.0631 min~(-1),远大于酸性橙II和中性红,而后30 min的反应速率均明显放慢,低于酸性橙II和中性红的同期脱色速率。滑动弧等离子体对3种染料的降解效果(COD去除率)不高,经过60 min的处理降解率分别仅为27.4%、37.3%和28.2%。最后,通过降解过程中的UV-Vis色谱变化对3种染料的降解路径作了初步推测,即等离子体先破坏染料的发色体系与共轭体系,随后发生开环反应,最后再降解为小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0.
上海市大气中PM10浓度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2002年-2009年的PM10实测数据和同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上海市PM10污染分析研究。对2002年-2009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到了上海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每日小时变化规律以及上海市不同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分布特征,并对这种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地分析。研究表明上海市空气环境质量在逐年好转,其标志是累计超标污染天数每年减少5天;在一年当中,污染天数最多的是冬季,其次是春季,最少的是夏季;在空气环境质量逐年好转的大趋势下,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