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5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7篇 |
废物处理 | 32篇 |
环保管理 | 102篇 |
综合类 | 551篇 |
基础理论 | 85篇 |
污染及防治 | 60篇 |
评价与监测 | 48篇 |
社会与环境 | 23篇 |
灾害及防治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中国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与保护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土地整理工程手段建设基本农田,有助于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高,但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论文根据自然地理区划和各地区的地貌特征,从分布特点、地类结构和利用水平等方面,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各地区耕地资源建设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东部季风区应重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现有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西北干旱区不宜大规模开发,要着重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退化;青藏高原区则应限制开垦。在土地整理与耕地资源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量力而行和重在效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2.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G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475.6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113.
114.
国内大多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取消烟气换热器后普遍存在“烟囱雨”“有色烟羽”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烟气中的液滴.针对液滴形成的3种原因,以我国北方地区某个设置吸收塔直排烟囱的项目为例,通过对饱和湿烟气液滴生成量进行定量分析,以及通过烟囱降雨量试验进行定性分析,找出“烟囱雨”“有色烟羽”中液滴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夏季及年均情况下不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94.74、200.05、307.80 kg/h,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4.04、17.32、27.91 kg/h.结合烟囱是否保温的对比试验可知,烟囱保温对减轻“烟囱雨”效果显著.在除雾器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除雾器夹带液滴量为95.63 kg/h.虽然烟气排出后温度下降产生的液滴量最大,但在加装消雨器以排除除雾器夹带及烟囱散热形成的液滴影响后,烟囱周边基本无降雨现象发生.研究显示,烟囱散热产生液滴对形成“烟囱雨”起主要作用,除雾器夹带液滴次之,烟气排出烟囱后产生的液滴对“烟囱雨”影响非常小,其主要形成“有色烟羽”. 相似文献
115.
2018年8月采集太原市大气样品,分析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MIR系数法)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浓度为17.36~89.60μg/m3,其中烷烃占比58.01%、芳香烃占比20.06%、烯烃占比16.52%、炔烃占比5.40%.大气VOCs浓度变化表现为明显的早晚双高峰特征,且以早高峰影响为主.OFP分析显示,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分别占总OFP的19.16%、47.74%、31.75%、1.35%,C3~C5类烯烃是活性较高的物种,对O3生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的降解特性以及低分子有机酸强化Fe(Ⅲ)还原介导的S.oneidensis MR-1对SMX的降解.结果表明,S.oneidensis MR-1对不同浓度SMX的降解能力与体系中的有机酸和Fe(Ⅲ)密切相关.低浓度SMX对其生长影响不大,高浓度时细菌生长则受到抑制,进而抑制SMX的降解率.当低分子有机酸单独加入体系后,S.oneidensis MR-1对SMX的最大降解率为58.5%;Fe(Ⅲ)单独加入体系后,S.oneidensis MR-1对SMX的最大降解率为67.6%.此外,当柠檬酸和Fe(OH)_3同时加入体系后,S.oneidensis MR-1对SMX生物降解和铁还原作用促进效果最显著,培养5 d后SMX降解率为90.3%.最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SMX的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推测SMX的可能降解途径是由S—N键断裂引起的.本研究以期为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以曹妃甸近岸工程海域的悬浮物及重金属污染物Pb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分析和多元统计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6 a间悬浮物(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水相中的Pb含量和沉积相中的Pb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揭示重金属Pb在人为扰动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规律与富集特性。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物的增加与减少,研究区域水相中的Pb含量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增减规律,而沉积相中的Pb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与水相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悬浮物和沉积相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水相和沉积相之间呈较弱的负相关。偏相关与简单相关结果对比可知:水相和沉积相的变化最大,表明水相和沉积相受悬浮物影响较大;沉积相对悬浮物与水相之间的相关性影响弱之;悬浮物与沉积相之间的相关性变化不大,表明水相对于两者的影响较小。通过研究对于掌握工程海域重金属Pb的各相变化趋势与富集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与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8.
欧盟环境治理政策经过40余年的循序渐进发展,现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全面充分的环境治理政策体系。本文通过对欧盟环境治理政策的演变历程,特别是近年来最新进展的梳理,发现欧盟环境治理政策法规体系正逐步完善,在环境治理理念和政策手段创新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政策民主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国际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全球影响力日益加强。在总结欧盟环境治理政策的特点及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环境政策体系和治理机制、建立跟踪问责系统、加强区域及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重视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这4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环境治理特别是跨域环境治理政策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9.
近年来,工业类建设项目(尤其是化工和石化类项目)突发性污染事故进入高发期,为此,必须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中对建设单位的环境风险管理检查,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风险的概念与内涵以及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并针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环境风险管理的检查对象、检查方法与内容(包括风险源的识别与核查、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的建设与措施的落实等)及检查结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