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263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373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阴霾天气PM_(10)的微观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图像分析技术(IA),对北京市2004年12月一次严重的阴霾天气条件下采集的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粒度分布、主要颗粒物类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质粒DNA评价法对阴霾和非阴霾天气条件下的PM10样品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阴霾天气时PM10样品中以粒度较小的烟尘及其集合体为主,且多呈湿状,含有较多的二次颗粒物,并发现了残余的有机液滴颗粒。质粒DNA实验的结果显示,阴霾天气PM10样品的水溶和全样样品的TD20值(造成20%DNA破坏时所需要的样品剂量)分别为93μg.ml-1和50μg.ml-1,而同一月份非阴霾天气条件下PM10样品的水溶和全样样品的TD20值分别为200μg.ml-1和160μg.ml-1,表明阴霾天气PM10样品比非阴霾天气样品具较强的生物活性,即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且无论是阴霾还是非阴霾天气条件下的PM10的全样样品均较水溶样品具更大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2.
加强环境统计 推进污染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污染减排的深入推进,环境统计工作再一次面临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当前环境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制度、规范统计方法、努力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需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3.
中国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与保护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土地整理工程手段建设基本农田,有助于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高,但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论文根据自然地理区划和各地区的地貌特征,从分布特点、地类结构和利用水平等方面,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各地区耕地资源建设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东部季风区应重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现有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西北干旱区不宜大规模开发,要着重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退化;青藏高原区则应限制开垦。在土地整理与耕地资源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量力而行和重在效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4.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藻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相似文献   
105.
气浮+水解+SBR工艺在处理明胶废水中是可行的。SBR工艺去除水中大部分的COD、BOD5,还可同时脱氮除磷。运行结果表明:用该工艺处理明胶废水,其出水完全可以达到《污水排人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99)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6.
为提高闸阀可靠度计算准确性,将模糊准则引入闸阀可靠性设计,将闸阀应力与阀体通径、内压之间隐式关系显式化,并基于神经网络构建地震工况下闸阀数学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法,计算闸阀在常规方法下的可靠度;利用正态型隶属函数描述闸阀强度的模糊性,计算闸阀在考虑模糊强度时的可靠度;对比强度的模糊性对可靠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不同隶属函数下的闸阀模糊可靠度。与传统随机可靠度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对不确定性描述更合理,理论上对可靠度的计算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泄爆面积比对泄爆门泄爆特性的影响,运用FLUENT软件建立煤矿井下1∶1巷道模型,在不同泄爆面积比的工况下对瓦斯爆炸传播规律及泄爆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封闭泄爆效果。结果表明:S0工况条件下,压力和温度衰减后保持在0.29 MPa和565 K;S1~S4工况条件下,S4比S1,S2和S3达到封闭状态时间快780,260,50 ms,封闭时间最大节省70.91%;随着泄爆面积比的增大,封闭火区内的压力的峰值、峰值数量和达到封闭状态时间减小,泄爆能力增强;火焰速度峰值和衰减速率增大;温度的初始峰值、峰值数量和达到稳定状态时间减小,最大峰值反而增大,说明泄爆门对瓦斯爆炸火焰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铁铜内电解-膨润土组合工艺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铁铜内电解工艺和膨润土吸附的联合作用,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含铬模拟废水首先经过铁铜内电解法装置,该出水再经膨润土吸附,以达到去除效果。并考察此组合工艺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铁铜内电解预处理确定最佳反应参数为:铁铜用量之比为8:1,反应时间为100 min,pH值为3.0;(2)膨润土最佳吸附条件为:膨润土用量为2 g/l,反应时间为20 min;(3)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初始浓度分别为30 mg/l和60 mg/l的实际制革废水中的铬进行了处理,都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其Cr(VI)去除率分别为99.54%和99.32%。  相似文献   
109.
GIS支持下的盐池县土地沙漠化动态遥感监测与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不同时期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分别解译编制2期土地沙漠化类型图,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获得了盐池县1985—1995年土地沙漠化动态图和动态转移数据矩阵,可以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出前后两期间动态演变格局。并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演变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说明盐池县属于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地区,沙漠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同时存在着“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双重现象。  相似文献   
110.
漆酶是一类具有高效的催化氧化能力的含铜多酚的氧化酶,而固定化漆酶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比较吸附法和包埋法利用木炭(WB)、竹炭(BB)和碳纳米管(CNT)固定游离漆酶去除水体雌二醇(E2)。在25°C、pH=5条件下,固定化漆酶经120 h贮存仍保留80%的活性。经过5次循环研究,固载的漆酶仍保留了27%~58%的剩余活性。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了漆酶成功地负载在碳基材料上。仅在8 h内,50 mg·L-1 E2通过吸附法制备的WB、BB、CNT固定化漆酶去除了42.92%、47.66%、43.92%,而包埋法制备的WB、BB、CNT固定化漆酶分别去除84.08%、87.20%、87.86%。结果表明,包埋法固定化漆酶对E2的去除效率更优,这是由于包埋固载在生物炭和CNT的漆酶更为稳定。此外,K+和Mn2+离子可能通过干扰漆酶的电子传递过程影响漆酶的活性,从而抑制E2的去除。本研究旨在为固定化漆酶在有机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