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266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506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了有效控制皮带机转运点的粉尘污染,研发了一种回流式皮带机静电除尘罩。该除尘罩主要由Ω形极板罩、高压放电极和回流风机等构成,通过调节回流风机的流量,可以使微细粉尘在循环流动中被反复净化。因而研究回流率对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是重要的。试验直接采用实物静电除尘罩,试验粉尘采用中位径为4.496μm的石灰粉,用滤膜称重法测粉尘质量浓度,通过回流风机控制回流量大小进行效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外加电压下,回流式皮带机静电除尘罩的除尘效率随回流率增加而提高,当电压大于50 kV,回流率ζ=30%时,除尘效率超过90%,但当回流率ζ30%,除尘效率增加趋缓。当初始粉尘质量浓度为102.34 mg/m~3时,在试验条件下改变回流率和电场强度,排放质量浓度最低可达到5.16 mg/m~3,可实现超净排放。  相似文献   
952.
以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Na_2S、(NH_4)_2S改良剂对污泥重金属形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物改良剂可以提高污泥pH值,添加Na_2S和(NH_4)_2S改良剂后的污泥pH值比对照pH值最大升高分别为3.1和1.0;改良剂对污泥中重金属Cu、Zn、Cd、As均有显著钝化作用,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污泥重金属化学形态,2种改良剂均有效降低了污泥中重金属可交换态的质量比,使其向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等稳定态转化,可交换态Zn、Cd比对照最大降低程度分别达98.8%和98.6%;硫化物处理显著降低了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态质量比,硫化物添加量越多,重金属有效态降低幅度越大,其中对有效态Cu、Cd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Cu、Cd有效态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87.3%、52.6%;T3型发光菌发光量试验表明,添加硫化物改良剂后污泥中重金属毒性降低;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硫化物钝化污泥后青菜地上部和根部重金属积累量大大降低,地上部As、Cd、Cu、Zn最大降低量分别为51.6%、31.2%、17.5%、20.7%,根部As、Cd最大降低程度分别为19.5%、58.1%。  相似文献   
953.
通过燃烧的香所产生的烟气驱动小白鼠在恐慌条件下逃生,研究了群集效应下出口位置对恐慌疏散效率的影响。试验采用90只雌性小白鼠。出口宽2 cm,设置位于中间、靠近边界一侧、距离边界一侧2 cm、距离边界一侧10 cm和距离边界一侧20 cm 5种工况。每种工况试验前,首先对小白鼠进行逃生训练,使其熟悉出口位置。然后对每种工况进行若干次试验,分别记录每只小白鼠通过出口的时间。结果表明,出口位置对恐慌条件下的疏散效率有明显影响,边界出口效率明显高于中间出口,最优的出口位置是距离边界一侧2 cm处。  相似文献   
954.
长穗颈(eui)水稻上部节间伸长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含有诱变的长穗颈基因eui1、eui2和野生型基因Eui的水稻(OryzasativaL.)协青早保持系3个等基因系,通过供试植株在不同生育期的GA1和ABA含量测定及喷施GA合成抑制剂,并辅之器官删除试验等方法,探索长穗颈水稻上部节间伸长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含eui1的协青早保持系XeB1幼穗和剑叶里的GA1含量显著增加,分别约为对照协青早B的16倍和3.4倍,其GA1/ABA比值也明显增加;含eui2的XeB2幼穗和剑叶里的GA1含量显著提高,但仅在剑叶里GA1/ABA比值明显增加,其幼穗内的GA1水平显著低于XeB1.GA合成抑制剂S3307处理使XeB1和XeB2的株高生长均受到严重抑制.删除幼穗使XeB1最上节间伸长的受抑程度远大于XeB2和XB.由此推测,在抽穗期,eui1能使水稻自身产生GA1,高含量的GA1诱导了长穗颈水稻最上节间的剧烈伸长;在促进最上节间的伸长方面eui1强于eui2.图5表1参12  相似文献   
955.
pH在藻类“水华”现象中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探讨了在水库水藻类“水华”现象中 p H的变化 ,指出 p H随藻类数量的增长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而昼夜 p H差值 (Δ p H)与藻类的生长态势和生命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在实验数据基础上 ,尝试性地建立了藻类数量与p H之间的初步的数学模型。同时指出在氮限制和磷限制条件下 ,藻类增长的机理有所不同 ,处理和控制方法也应具有相应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56.
根据乌鲁木齐市2000年11月-2001年3月和2001年11月-2002年3月两个冬季大气中SO_2浓度的月平均值,对乌鲁木齐市冬季SO_2与空气湿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957.
司璧 《劳动保护》2003,(1):54-56
气体探测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现场的工作人员、生产设备以及周围环境。目前有许多种气体探测技术可帮助今天的工业来保护人类和生产,当然,每一种技术都有优点和缺点。从以下最流行的技术中我们将看出没有单一“最好的方法”,而只有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由多种技术组合成的最好的气体探测系统。气体探测系统主要由测量头和控制系统组成。而测量头中的传感器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位,它是决定其可靠性的重要元件之一。目前有以下几种气体探测技术:电化学技术、催化燃烧技术、化学纸带技术、固态金属氧化物技术、红外技术以及光电离技术等等。一…  相似文献   
958.
正一、近期典型事故警示(一)河南省舞阳县"10·30"重大民房坍塌事故2015年10月30日,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一栋二层民房在改造抬高过程中,二层墙体出现错位、倾斜,施工方在未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继续施工,导致房屋二层整体坍塌,造成17人死亡、9人重伤、14人轻伤。经初步调查,改造工程未经报建,由个体承包人临时  相似文献   
959.
乌鲁木齐市典型城区大气PAHs气-粒分配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中PAHs的气-粒分配是影响其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采集大气气相和颗粒相样品,对聚氨酯泡沫样品的气相和石英纤维膜的颗粒相(TSP)中的16种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颗粒相和气相中ρ(∑16PAHs)总和的年均值为(116.71±92.74) ng/m3,采暖期〔(173.16±84.26) ng/m3〕是非采暖期〔(39.46±16.19) ng/m3〕的4.4倍;采暖期颗粒相中ρ(∑16PAHs)平均值为(40.60±3.03) ng/m3,气相为(134.46±13.05) ng/m3,2~3环PAHs主要存在于在气相中,4~6环PAHs主要存在于颗粒相中.在非采暖期,颗粒相ρ(∑16PAHs)平均值为(25.37±3.21) ng/m3,气相为(14.95±1.06) ng/m3.采用吸附和吸收模型对PAHs的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PAHs的lg Kp(Kp为分配系数)与lg PL0(PL0为过冷蒸汽压)线性关系显著,在采暖期斜率绝对值为0.34,说明PAHs的气-粒分配以吸收为主;在非采暖期的斜率绝对值为0.78,表明PAHs的气-粒分配受吸收和吸附共同作用.PAHs的lg Kp与lg Koa(Koa为正辛醇-大气分配系数)线性关系显著,在采暖期斜率为0.38,表明PAHs气-粒分配并未达到平衡;在非采暖期,斜率为1.22,表明PAHs气-粒分配接近平衡.研究显示,乌鲁木齐市城区大气PAHs气-粒分配在采暖期及非采暖期特征不同,应区别制订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60.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DGS1层段主要由沙丘砂、湖沼相和次生黄土组成。根据测年结果,该层段为全新世风沙沉积序列。通过对该层段CaCO_3的分析,发现CaCO_3含量在沙丘砂、湖沼相和次生黄土依次变化于0,35%~2.74%(平均值1.03%)、0.13%~60.31%(平均值22.16%)和8.64%~12.83%(平均值9.21%),并与DGS1层段粒度Mz(平均粒径)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68)。研究表明,毛乌素沙漠冬季风盛行时期沙丘砂堆积,CaCO_3发生迁移;夏季风盛行时期湖沼相发育,CaCO_3相对聚集。据此,我们认为CaCO_3含量变化揭示了毛乌素沙漠在全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冬夏季风交互演替的气候变化过程,全新世气候波动主要可分为4个阶段:全新世早期回暖期、全新世鼎盛期、暖冷过渡期和冷干气候不稳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