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289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702篇
基础理论   155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51.
针对实际运行条件下,国内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CO排放研究不足,排放现状不清晰等问题,在天津地区选择了6台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在测试中燃烧其常用燃料,采用烟气分析仪Testo350对锅炉展开了气态排放研究,重点研究了其中5台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锅炉在不同燃烧负荷下,NO和CO的排放情况,以及另1台捆烧式锅炉在正常工况下的排放情况。测试结果表明:6台生物质锅炉的NO排放浓度均在180 mg/m~3以上,CO排放浓度均高于500 mg/m~3。其中,3台炉型的固体成型燃料锅炉随着燃烧负荷的增大,NO排放浓度降低CO浓度升高,燃烧负荷控制在75%~80%可相对减少气态污染物NO、CO的排放,其余2台炉型NO、CO排放浓度随燃烧负荷的增大变化趋势与前3台相反,且燃烧负荷控制在95%左右为优;捆烧式锅炉NO排放浓度最低为182.9 mg/m~3,但CO排放浓度却高达2 243.6 mg/m~3。研究结果可为用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的实际运行提供参考,从而优化生物质固态燃料的燃烧和排放。  相似文献   
952.
针对荷兰生物毒性自动监测仪器存在的参比水调速难的问题,经过2个多月的反复调试,找出调速难的关键所在,并对调速方法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探讨,确定了最佳流速范围。该方法科学、简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53.
低负荷氧化沟系统中EPS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污泥膨胀是氧化沟系统中常见的运行问题,为寻求有效的针对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需要首先明确污泥膨胀发生的机理.因此,在实验室模拟氧化沟处理系统中,采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模拟生活污水,探索了系统内污泥EPS的变化及其与污泥膨胀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在低负荷氧化沟中,污泥出现丝状膨胀,污泥中EPS含量及EPS中蛋白质含量与污泥的沉降性能(SVI)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线性关系,但EPS中糖的含量与污泥的SVI之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适当提高污泥负荷,污泥的EPS含量增加、沉降性能改善.研究认为,在低负荷运行的系统且缺乏细菌可快速容易降解碳源的条件下出现的污泥中EPS减少,并非是氧化沟污泥发生丝状膨胀的致因,丝状菌的优势繁殖才是根本原因.不能通过控制EPS来影响氧化沟低负荷下的污泥丝状膨胀.  相似文献   
954.
三峡库区降水化学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000-2009年三峡库区巴南、涪陵和万州3个观测点降水的pH、电导率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巴南、涪陵、万州降水pH平均值分别为5.76、6.03和5.52,平均电导率分别为117.3、72.3和63.1 μS·cm-1,降水酸化趋势在逐渐增强,污染程度高于北京、成都、深圳、湖南等地.降水中SO42-占阴离子总量的77%,NH4+和Ca2为主要的阳离子.巴南、涪陵、万州3个监测点的[NO3-]/[SO42-]比值较低,分别为0.125、0.164和0.169,表明降水酸化类型为硫酸型.由于排放与气象条件(包括降雨量等)的季节性变化,各离子组分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冬春季降水中离子浓度高于夏秋季,污染程度为巴南>涪陵>万州.  相似文献   
955.
自养微生物在土壤中广泛存在,但其CO2同化能力及其向土壤碳库的输入机制尚不明确.应用14C连续标记示踪技术,选取亚热带区4种典型稻田土壤在密闭系统模拟培养,探讨了土壤自养微生物同化碳向土壤碳库的输入过程和机制及其对土壤碳库活性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具有客观的CO2同化能力.标记培养110 d后,供试土壤的14C-SOC含量范围为69.06~133.81 mg.kg-1,而14C-DOC、14C-MBC含量范围为2.54~8.10 mg.kg-1、19.50~49.16 mg.kg-1.土壤自养微生物同化碳(14C-SOC)与其微生物截留碳(14C-MB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可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SOC的更新率分别为5.65%~24.91%、4.23%~20.02%和0.58%~0.92%.而且,土壤自养微生物同化碳的输入对土壤活性碳组分的DOC、MBC含量变化影响较大,而对SOC影响较小.对微生物在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基本功能的认识在本研究中得以丰富和加深.  相似文献   
956.
电解锰行业是我国重点整治的高污染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势在必行。通过对某电解锰企业生产现状的调查研究,确定审核重点为电解车间,并对审核重点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清洁生产方案,且对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7.
958.
通过考察6个实验室中,标准溶液和标准样品的试验分析数据,得出闭管法较开管法具有更优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氧化能力,其闭管法的最佳氧化浓度(并非检测限)在150~850mg/L;结合水样的监测数据,研究了两种快速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得出两种方法均普遍适合工业废水监测,其中闭管法在测定中、高浓度荧光废水时,结果更准确、更环保,而开管法适用于相对低浓度的废水测定;总结归纳了CODCr监测分析过程中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9.
柴达木盆地达布逊盐湖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传统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达布逊湖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中的细菌多样性与丰度远高于古菌。高通量测序所得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别归属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广古菌门序列占原核微生物(细菌与古菌之和)的5.5%,以嗜盐的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为主,而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细菌序列分别占原核微生物的53.0%、25.8%、14.1%和1.6%。定量PCR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水体中的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丰度分别为3.27×107和4.35×104拷贝/毫升。培养分离获得的纯细菌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古菌菌株则分别属于盐杆菌科的盐盒菌属(Haloarcula)、盐红菌属(Halorubrum)和盐棍菌属(Halorhabdus)。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盐湖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60.
养殖场周边土壤-蔬菜系统磺胺类药物残留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集了新乡市周边不同种类、规模的养殖场施用粪便的土壤以及蔬菜样品,并采用高效液相-荧光分析法测定了样品中磺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甲恶唑这3种主要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药物在土壤和蔬菜中的总含量范围分别为7.60~176.26μg·kg~(-1)和ND~32.70μ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70.73μg·kg~(-1)和7.08μg·kg-1.土壤中药物平均残留量均低于兽药国际协调委员会规定的生态毒害效应触发值(100μg·kg~(-1)).不同种类蔬菜中药物的残留量不同,青菜、油麦菜、白菜和大葱这4种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的平均残留量最高.所有蔬菜样品中3种药物的残留水平未超过磺胺类药物的日允许摄入量,但仍不能忽略人类长期食用所导致人体抗药细菌或基因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