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413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41.
采用纳米Fe0还原水溶液中的Cr(Ⅵ),考察纳米Fe0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有机酸等因素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对Cr(Ⅵ)的还原效果明显,其对Cr(Ⅵ)的还原率分别是铁粉和铁屑的7和13倍。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1、Fe。投加量为5g·L“条件下,反应24h时纳米Fe0对Cr(Ⅵ)的还原率达82.7%。溶液低pH值可以促进Fe。的腐蚀速度,提高反应速率,当pH值为3.0时还原效果最好。草酸、丙二酸和丁二酸对纳米Fe。还原Cr(Ⅵ)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种有机酸对Cr(Ⅵ)还原率的提高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草酸、丙二酸和丁二酸。  相似文献   
842.
金建君  江冲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750-1757
选择试验模型法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论文以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保护为例,探讨选择试验模型法在耕地资源保护经济价值评估实践的可行性。在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耕地景观、田间设施、土壤肥力和耕地保护费为温岭市耕地资源保护的4个属性。在对温岭市246名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岭市耕地资源保护不同属性的价值以及耕地资源保护不同替代方案的相对价值。结果表明,对于温岭市全体居民来说,今后耕地资源保护的实施应该重点改善田间设施和提高土壤肥力,而耕地景观的改善也同样可以增加温岭市居民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43.
铜与草甘膦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发芽与根伸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染物的交互作用及其生态毒理效应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论文以小麦种子为供试作物,研究了重金属铜(Cu2+)与除草剂草甘膦复合污染对其发芽率以及发芽后的根长、芽长的影响,以表征Cu与草甘膦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Cu2+单一污染对小麦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根伸长和芽长的抑制显著;而草甘膦单一污染对小麦发芽、根伸长和芽长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当Cu2+与草甘膦复合污染时,Cu2+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草甘膦对小麦发芽及芽长的抑制作用;而在根伸长实验中,在低草甘膦浓度条件下,Cu2+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草甘膦对根伸长的抑制作用;在较高草甘膦浓度条件下,Cu2+的存在则降低了草甘膦对根伸长的抑制作用.Cu2+的存在减轻草甘膦对小麦毒性的可能原因是:草甘膦与Cu2+络合形成了毒性较小的稳定络合物,使草甘膦毒性降低或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844.
钙型天然斜发沸石同步脱氮除磷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钙型天然斜发沸石为试验材料进行废水同步脱氮除磷特性研究,考察反应时间,沸石投加量,pH,温度及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对斜发沸石同步去除氨氮和磷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沸石投加量为250 g/L,pH为7.0~9.0,温度为25 ℃,吸附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钙型天然斜发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6%,对磷的去除率接近100%. pH对钙型天然斜发沸石除磷效果影响显著,但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当pH由3.0升至5.0时,磷的去除率由54%降低至43%,吸附作用是磷的主导去除机制;当pH由5.0升至8.0时,磷的去除率迅速升高,化学沉淀逐渐成为磷的主导去除机制;pH为8.0以上时,磷的去除率接近100%. 废水有机物对钙型天然斜发沸石去除磷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柠檬酸的加入使磷的去除率降低16%,显著抑制了磷的去除;腐殖酸的加入仅使磷的去除率降低3%,影响甚小. 柠檬酸和腐殖酸的加入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均较小(低于3%).   相似文献   
845.
余红  范萍  檀文炳  张颖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7):1737-1746
由于腐殖质的氧化还原活性官能团可以在连续的缺氧和有氧交替中将电子从微生物可持续地传递到氧气,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影响土壤腐殖质的电子转移能力,但土地利用方式是否会影响土壤腐殖质作为胞外电子穿梭体的持续能力尚不明晰.选取水稻地、葡萄园和杨梅园的土壤,采用微生物还原和氧气氧化的循环周期试验,评估土壤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作为胞外电子穿梭体的持续能力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作为胞外电子穿梭体的持续能力在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200两种微生物体系下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水稻地、葡萄园和杨梅园间具有显著差异.水稻地、葡萄园和杨梅园土壤中HA作为胞外电子穿梭体的持续能力分别为75.9%、80.5%和72.1%,FA作为胞外电子穿梭体的持续能力分别为58.2%、62.2%和62.9%.该结果可能是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分解和转化过程以及微生物电子供体碳源驱动的动力学过程差异造成的.研究显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腐殖质作为胞外电子穿梭体的持续能力具有显著差异,且HA作为胞外电子穿梭体的持续能力明显强于FA,可通过环境调控措施形成HA,以实现土壤污染物的降解转化.   相似文献   
846.
为揭示大气污染的演变规律,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针对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在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建立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立体观测网,围绕2017年秋冬季和2018年春、秋、冬三季开展重污染时段和重污染过程的地基和车载走航观测,评估区域大气污染输送和城市间大气污染的相互传输量.结果表明:北京市污染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春季主要受区域不利扩散条件及沙尘传输影响,秋季主要受西南通道传输影响,冬季主要受西南、南部、东南通道混合层内传输与区域扩散条件不利的共同影响.秋冬季京津冀地区NO2、SO2污染物垂直柱浓度整体低于西南、东南和南部输送通道区域,当弱南风静稳天气条件主导时,北京市易受到污染物输送的影响,形成局域污染过程.研究显示,北京市重污染时段外来污染物各类尺度输送通道中,西南通道污染传输为主导,部分时段还受到东南和东部通道污染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7.
铬污染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构建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皓  安益君  金德才  靳拓  王兴润 《环境科学》2021,42(3):1197-1204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铬(Cr)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严重地影响了土壤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身体健康.本研究以河北省某制革工厂污泥堆周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群落构建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铬污染显著地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不同铬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差异显著.高浓度的铬污染能降低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铬污染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共分为55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铬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在构建过程中以决定性过程为主,随机性比例随着铬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并且均为同质性选择过程.土壤中总铬含量、含水率、pH、有机质与细菌群落显著(P<0.05)相关,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848.
黄彦  司振江  姜秋香  滕云 《生态环境》2010,19(12):2863-2869
土壤盐分是土壤特性中最活跃和复杂的一部分。受土壤性质、气象、地形、地下水文及长期地球化学过程等自然条件和耕作、灌溉等人类活动因子的影响,土壤水分、盐分的变异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各层的盐渍化程度和状态。而土壤盐分与水分、土壤物理性质等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运用地统计学研究采用振动深松集成技术改良盐碱化草原前后土壤水分、盐分等特性的空间变异规律,以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为平台,建立土壤水分、盐分等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数据库,建立其空间分异模型和空间分布图,直观的表现各特性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深松集成技术后土壤盐分含量在空间上有递减,平均ρ(土壤盐)由5.60g.L-1下降到3.73 g.L-1;土壤容重、土壤硬度分别降低13%和24%,利于牧草根系生长,生物量变异结果显示,改良前后的草层高度和产量空间分布逐渐达到了均一化,牧草产量达到了2738.1 kg.hm-2,实现了植被全覆盖,盐碱化草原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849.
某锌厂周围表层土壤及典型剖面镉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某锌厂周围表层土壤和典型剖面中的镉含量(w(Cd)),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了表层土壤中镉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距锌厂较近或在主导风向上的采样点w(Cd)较高,最大值为248.72 mg/kg,最小值出现在距锌厂10 km处的非主导风向上,为0.52 mg/kg.距锌厂1 km处的剖面最上层(0~2 cm)w(Cd)为593.23 mg/kg,下层(60~110 cm)仍达到55.16 mg/kg,距锌厂10 km处的剖面上层w(Cd)为0.3~3.14 mg/kg,下层接近背景值或未检出.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评价,除一个采样点为中度污染外,其余都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据分析,污染主要来源于锌厂烟囱的排放、废气废液的不规则排放和未被覆盖的原料堆.表层土壤镉含量分布规律显示,镉的污染程度与距锌厂的距离和当地的风向有关;镉在土壤中能到达的深度与镉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有关,表层土壤含量越大,向下迁移越容易.   相似文献   
850.
近年来,全国各地报刊都是煤矿爆炸和透水事故的报导,引起国内外的极大震惊。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占到全世界的大头。矿难频发,有人曾经把问题根源归向农民工的素质欠缺与求富欲望。说他们急功近利、忽视安全,整体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当中违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但是,最根本的顽疾症结,还在于许多矿主“非人道”的利益驱动与官员唯利是图的灰色经济链。我国能源结构对煤的依赖大,煤的消费量占总能源的74%,煤炭价格因而大幅暴涨。煤炭企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无不超负荷生产,大大小小的煤矿都鼓足了干劲。大约有三分之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