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52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地表水BOD5测定中确定稀释倍数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根据高锰酸盐指数测得的数值来确定稀释倍数,一般从2倍开始,整数倍地连续稀释。根据多年实践,这样测得的BOD5往往会偏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水体一经稀释,其生态结构就发生变化,稀释倍数越高,水体中生态结构改变越大,微生物生存空间越大,使BOD5偏离真值越大。我们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确定地表水样品BOD5稀释倍数的新思路,即用“半数倍”代替“整数倍”,尽量减少稀释倍数,据此思路测得的BOD5值较为理想。1 1 5倍与2倍测得的BOD5值对比我们以宁波市甬江和城市内河站位水样采用1 5倍与2倍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DDCAD工艺设计于系统成形工艺分析模块中的拉深件的应变分析,为拉深工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3.
一、碳酸盐成岩环境研究的概况 成岩作用这个概念可上溯至十九世纪。Moresby(1835)和Gümbeel(1868)首次将其引入文献,经Walther(1894)及其后很多学者的研究,得到广泛地传播和使用。一百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的进展。然而,有关碳酸盐成岩作用的专题研究却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对于碳酸盐成岩作用环境作比较深入的研究则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碳酸盐成岩  相似文献   
144.
本对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模式使用、参数选取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环评技术导则未作明确规定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建议,以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5.
基于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MW7.8地震和MW7.5地震的有限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了两次强震在周围地区产生的位移场、应力场以及同震库伦应力变化对MW>4.0的余震的应力触发。结果表明:(1)两次强震在地表产生了较大的位移,其中,MW7.8地震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3.1m,最大隆升约为0.4m,最大沉降约为0.6m。MW7.5地震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4.3m,最大隆升约为1.9m,最大沉降约为0.8m。两次强震后地表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4.15m,最大隆升约为1.9m,最大沉降约为0.8m。(2)MW7.8地震震中南北两侧为面膨胀区,东西两侧为面压缩区,震中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主张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MW7.5地震震中北东和南西侧为面膨胀区,南东和北西侧为面压缩区,震中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主张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3)MW7.8地震在MW7.5地震震中处...  相似文献   
146.
城市废水管网系统中臭气的最常见的发生源主要有下水道总管道和泵站。生物脱臭中的土壤生物过滤法系统对于终端控制来说不仅效果明显 ,可以消除超过 99%的臭气 ,而且 ,土壤生物过滤法的操作和维护费用低 ,对环境不造成冲击 ,具有可持续性。本文对土壤生物过滤法的结构、作用机理、效果、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7.
综合比较了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分析了声环境质量监测法、噪声地图预测法和噪声源监测法3种环境噪声评估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声环境质量监测法适合现阶段中国环境噪声监测与管理需求,但下一步应结合噪声产生与传播预测方法改进中国声环境监测评价方法,增强对监测过程的质控,增加重点噪声源监测,以期更全面地反映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48.
根据长江干流宜昌、汉口、大通3个站点1954~2013年的输沙量数据,采用有序聚类和泥沙归因诊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3个站点输沙量时间序列的跳跃点以及降水、产流、产沙等各因素在输沙量变化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结果表明:3个站点的输沙量均存在明显的跳跃点,在跳跃点前后,输沙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产沙能力的下降对输沙量比例变化率的贡献超过90%。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库总库容量变化和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是造成长江干流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985~2000年相比1954~1984年输沙量下降的585%、2001~2013年相比1985~2000年输沙量下降的831%是由于水库建设所造成。研究时段内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1954~1984年相比,1985~2000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下降,造成的输沙量变化为输沙量实际下降的 -436%,与1985~2000年相比,2001~2013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上升,造成的输沙量下降贡献了输沙量实际下降的180%。 关键词: 长江;输沙量;突变点;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49.
近年来,壬基酚在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以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羊角月牙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为受试生物,研究壬基酚对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对斑马鱼胚胎的慢性毒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内外一些水环境中壬基酚的污染情况,开展了初步的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壬基酚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96h半致死浓度(LC_(50))为1.01mg/L,对羊角月牙藻的96hLC_(50)为2.39mg/L,对大型溞的48hLC_(50)为2.75mg/L。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的32d最高无效应浓度(NOEC)为0.04mg/L。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壬基酚在一些水环境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部分水环境风险商大于0.10,甚至大于1.00,风险程度为中等到高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土柱(3根土柱分别记为柱1、柱2、柱3)实验,定量研究了甲苯在土壤毛细带中的生物降解作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距离饱和水位以上4cm处的毛细带内生物降解效率最大,达到59.45%,且生物降解速率也最大,达到0.793μg/(mL·d),而距离饱和水位以上24cm处生物降解速率仅为0.333μg/(mL·d)。土壤中甲苯的生物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含毛细带的柱1甲苯生物降解常数为0.08d~(-1),不含毛细带的柱3甲苯生物降解常数为0.09d~(-1),两者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