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16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沱江内江城区段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坝拦截后沱江内江城区段水质情况,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对沱江水体的氮、磷、COD、BOD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NH 4+-N、NO 3--N、NO 2--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94 mg/L、1.35 mg/L、0.01 mg/L、0.78 mg/L,其中TP含量超标率达289.5%,NO 3--N为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占58.7%。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调高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深化污水处理,缓解沱江氮、磷污染。  相似文献   
622.
工业废水毒性鉴定评价方法体系的建议及其应用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废水是自然环境中毒害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毒性鉴定和评价,是废水毒性管控的基础。我国目前仍缺乏规范的工业废水毒性鉴定和评价体系,本文针对这一状况,综述了美国环保局颁布的废水毒性鉴定评价(TIE)指南和欧盟采用的效应导向分析(EDA)方法,提出了结合TIE方法和EDA方法的优点建立工业废水毒性鉴定评价方法体系的建议,并选取珠三角地区电镀废水作为该体系的应用示例,采用发光菌和重组基因酵母菌进行快速毒性测试,并结合化学分析方法,确定电镀行业废水毒性主要来源于金属Cu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有机物。  相似文献   
623.
向家坝水库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滞留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家坝建库后改变了河流原有的水动力、营养盐分布及输移条件.为研究向家坝水库营养盐分布特征及滞留效应,通过2015~2016年分季度水库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向家坝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和溶解性硅(SiO_3~(2-)-Si)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滞留量、滞留效率.研究发现,向家坝水库TN、TP和SiO_3~(2-)-Si营养盐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0. 905、0. 034和7. 98mg·L~(-1).其中,TN质量浓度在城镇人口密集区偏大,分布主要受点源影响;磷营养盐以颗粒态磷为主,TP质量浓度在水库中自上而下沿程降低,SiO_3~(2-)-Si质量浓度分布在时空上差异较小.向家坝对TN、TP和SiO_3~(2-)-Si营养盐滞留量为2. 30×10~4、0. 146×10~4和-2. 4×10~4t·a~(-1).在不同季度,TN和SiO_3~(2-)-Si滞留量有正有负,而TP则始终表现为正滞留. TN、TP和SiO_3~(2-)-Si月平均滞留效率分别为17. 5%、32. 8%和-2. 14%.整体上实际滞留效率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并且TP的滞留作用更为显著. TN滞留量主要受反硝化作用,以及外源负荷输入影响; SiO_3~(2-)-Si输送通量主要受径流量影响;水库运行周期以及磷的颗粒形态则是TP滞留的主要因素.向家坝水库对营养盐的滞留效应与TN和SiO_3~(2-)-Si质量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而水库对TP的滞留效应使TP质量浓度在水库纵向上沿程减小,在各监测样点垂向水深上TP质量浓度则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4.
为解决民用散烧原煤中NOx排放高的问题,提出了“热解减氮耦合燃烧脱硝”方法,即将煤与铁助剂混合,通过管式炉热解制备洁净燃料,并对洁净燃料燃烧过程中NOx排放情况进行研究.结合表征手段,考察铁助剂对氮迁移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助剂的负载比为0.5wt%,热解温度为1000℃时耦合效果最佳,相对于未负载时,焦炭燃烧NOx排放量减少34.65%.热解前负载的铁助剂在焦炭中稳定存在,并可促进热解过程中含氮化合物向N2的转化;在洁净焦炭燃烧过程中,铁助剂的存在利于C和CO与NOx还原,进而降低燃烧过程NOx的高排放.通过一步引入的铁助剂,在煤热解-洁净燃料燃烧过程中对NOx控制耦合效果,最终实现了NOx的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625.
分析辽河保护区分散性污水排放特点,探讨推广人工湿地、稳定塘、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等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问题。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指出加强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使其与生态、节能、景观等相结合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6.
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是《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之一。本文着重研究了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背景,分析了国内建设现状,指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面临机制不全、软硬件设施不足、标准各异、共享缺失、系统独立等系列问题,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7.
神农架川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之一.为探究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重金属污染情况,采集川金丝猴栖息地食源植物、土壤和水体样品,分析了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Cu、 Zn、 Pb、 Cd、 Cr、 Ni和As),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对水体、土壤和食源植物进行污染物评价,同时通过靶标危害系数法(THQ)对川金丝猴食源植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栖息地水体重金属浓度为:0.004~1.220μg·L-1,处于无污染状态.土壤中ω(Cd)(0.162~0.822 mg·kg-1)为湖北省土壤背景值的2.71倍,处于中等生态危害风险.食源植物中Pb、 Cd、 Cr和Ni超标率分别为29%、 29%、 18%和35%,地衣和树皮污染指数为6.038和7.709,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巴山冷杉种子和广布野豌豆的污染指数为2.716和2.034,处于中度污染,其余植物均处于安全水平.经健康风险评价发现,地衣及树皮类>树叶类>果实类,As对川金丝猴健康存在威胁(THQ>1).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川金丝猴栖息地存在重金...  相似文献   
628.
针对氮肥工业半水煤气泄漏问题,以计算流体力学(CFD)和燃烧爆炸理论为基础,运用FLUENT软件对半水煤气在不同自然风风速作用下的扩散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比较下游半水煤气各组分体积分数来判断半水煤气的危险爆炸范围以及致死浓度区域.结果表明,当风速为0.5 m/s时,泄漏的危险性气体在自身动量和浮力的作用下缓慢扩散,能够达到爆炸极限或者致死浓度的范围均较小;而当风速达到5 m/s时,圆柱绕流产生的漩涡开始脱落,并携带大量有害气体向下游扩散,致使发生爆炸危险性的区域和致死浓度区域均有所扩大;当风速继续增大到10 m/s时,可能发生爆炸的区域和致死浓度区域范围因空气的稀释作用增强而减小.  相似文献   
629.
水温是评价水库水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水质参数之一,为研究三峡水库库首水温分布状况,于2011年在距三峡大坝约为3.5km处,对三峡水库建成后各个运行期库首水温进行了详细监测。研究发现:在已确定的三峡工程常规调度运行方式下,12~4月库首底部形成明显的低温区域,3月表层和底部水温之差为全年的最大值2.08℃,最大温度梯度为0.156。5月底部低温区迅速减弱,表层和底部水温之差小于1.0℃。6~9月期间,低温区一直处于减弱的趋势,水体垂向掺混逐渐增强,库首水温垂向分布基本均匀一致。但进入10月后,由于上游来流水温较低,水体由于密度较大而潜入底部对低温区域起到了加强的作用,致使表底层温差达到1.46℃。根据2012年3~5月对三峡水库库首茅坪断面水温监测数据可知,在横向断面上,水温几乎没有差别。在分析三峡水库库首水温空间分布时,可以近似认为其横向水温分布基本一致。为研究三峡大坝的建成对河道水温的改变以及坝前是否存在水温分层现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30.
偶极荷电静电除尘器伏安特性及收尘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型的静电除尘器,即偶极荷电静电除尘器,分析了其收尘机理,主要包括离子风、电场力及电凝并,利用PIV技术对离子风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伏安特性及收尘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离子风速度约为2m/s左右;偶极荷电静电除尘器的电晕电流及对微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均远高于普通的静电除尘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