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341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朝  吕昌河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018-2029
在综合界定耕地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质量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对1995—2005年湖北省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耕地综合质量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体现耕地综合质量的耕地本底质量、经济质量与生态质量变化差异显著。耕地本底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变化平缓,整体波动较小;耕地经济质量在1995—1999年间提升迅速,2000年后基本保持平稳,但最近几年有波动下降的趋势;耕地生态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呈缓慢下降趋势,近几年下降趋势有所缓和;耕地综合质量在1999年之前平稳上升,之后又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影响湖北省耕地综合质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是耕地的经济质量与生态质量的波动,这与不同时期湖北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的侧重有关,而耕地的本底质量变化对耕地综合质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研究采用的综合指数法能较全面地体现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综合特点,且能反映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12.
邱少林  栾国华 《安全》2021,42(7):79-82,88
为更准确理解和更清晰认知常用安全术语,本文从表达角度与维度、历史文化属性2个方面辨识分析危险源、Hazard、重大危险源与危险源、不符合、事故隐患2组常用安全术语的概念和定义,并以中石油加强安全管理的"六大禁令""四条红线""五个零容忍"等实践举措为例,介绍这2组常见安全术语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情况.结果表明:开展安全术语的辨析能够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天然气领域的投入和天然气储量、产量和贸易量也呈迅速增长态势,并显示出增长的巨大潜力。天然气市场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与国内天然气供给不足造成的供需不平衡,给天然气供气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根据近两年来天然气供应面临的危机,分别对天然气供气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突发事件风险进行分析;并针对供气业务中断带来的风险,从突发事件分级、应急处置流程等两个关键要素着手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该研究对完善天然气供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快速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4.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多源数据,从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景观以及采矿塌陷4个方面对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了空间分布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由东北和西南向中心递减趋势;土壤盐渍化除西部平原区盐渍化高风险突出外,敏感性普遍较低,由西向东递减;景观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轻度敏感,由四周向中心递减;采矿塌陷敏感性指标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呈现极端分布,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地区;研究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布空间差异显著,以不敏感区为主,整体上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油田开发过程中原油在大气条件下的碳排放特征,完善油气系统潜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以胜利油田典型区块——胜坨油田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的静态室-气相色谱及质谱法对原油在大气条件下的自然脱气(排放)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CH4和CO2是胜坨油田原油溶解气中的两种主要温室气体;将模拟时间(48 h)均分为4个时段,CH4、CO2的主要排放阶段为0~12 h,并且其排放量远高于>12~24、>24~36和>36~48 h,其中,不同温度下CH4、CO2的最大排放率均出现在0~2 h. 原油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长短及所处大气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CH4、CO2的累积排放量均随模拟试验的进行而递增;原油所处环境温度越高,累积排放量越大,3 ℃时CH4、CO2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2.498、15.071 g/m3,13 ℃时为20.626、21.004 g/m3,27 ℃时为31.353、26.954 g/m3. CH4、CO2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排放量存在差异,表现为低温(3、13 ℃)条件下CH4排放量低于CO2,相对高温(27 ℃)条件下表现相反. 研究显示,原油所处大气环境的温度及暴露时间是影响原油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6.
“互联网+再生资源产业”:新形势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再生资源产业面临的新形势;以回收、资源化加工、再生资源产品利用和管理等环节为重点,分析了各环节与"互联网+"融合的路径;最后,提出了发展策略,包括完善信息平台,加强产业链协作,建立互联网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7.
内陆河流水体跨越管道溢油模拟及应急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内陆河流水体跨越管道溢油模拟技术与基本流程,以西北地区某河段油品跨越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管道泄漏突发溢油事故的风险,考虑丰/枯水期、强/静风、泄漏位置等影响因素,设计构建了12种溢油突发事件情景,应用MIKE21模拟软件建立水动力模型,并分析不同情景下的溢油漂移扩散规律。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并考虑河流自身特点,确定了高风险水域多个应急处置关键断面,给出了不同应急处置关键断面的有效应急时间,为溢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8.
单一规模化深部卤水开采效率和越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陵凹陷深部高矿化度富钾卤水层为例,通过建立多级砂泥岩互层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估了不同泥岩隔层渗透条件下单一规模化的卤水开采效率、越流风险和区域压强的变化。结果表明:卤水开采效率受到泥岩隔层渗透性的显著影响,对于单一规模化的卤水开采,单井卤水日产量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降低迅速,难以保持卤水的高效开采;各水文地质单元之间发生强烈的越流补给,其越流补给量取决于泥岩隔层渗透性的强弱;无论泥岩隔层渗透性的强弱如何,单一规模化的卤水开采都会使得含水层的区域压强发生大幅度降低,容易诱发地面沉降,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9.
主要介绍了合成氨工业废水的排放特点,A/O法处理工艺原理,以实例说明A/O法适用于实施清洁生产的合成氨企业的终端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废料的回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国华  朱瀛波 《化工环保》2004,24(3):199-201
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传统的化学回收方法:甲醇醇解法、水解法和醣酵解法;简述了聚酯新的回收工艺:伊斯曼乙二醇水解工艺、超临界水水解工艺和Reco-PET工艺,及有关国家聚酯回收的工业化实践,并对聚酯回收的前景及影响聚酯回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