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7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35篇 |
综合类 | 216篇 |
基础理论 | 43篇 |
污染及防治 | 41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62.
面对严峻的履约形势 ,中国削减和淘汰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任务繁重。对杀虫剂类POPs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是摸清其环境影响并制定管理对策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3.
根据长江干流宜昌、汉口、大通3个站点1954~2013年的输沙量数据,采用有序聚类和泥沙归因诊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3个站点输沙量时间序列的跳跃点以及降水、产流、产沙等各因素在输沙量变化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结果表明:3个站点的输沙量均存在明显的跳跃点,在跳跃点前后,输沙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产沙能力的下降对输沙量比例变化率的贡献超过90%。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库总库容量变化和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是造成长江干流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985~2000年相比1954~1984年输沙量下降的585%、2001~2013年相比1985~2000年输沙量下降的831%是由于水库建设所造成。研究时段内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1954~1984年相比,1985~2000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下降,造成的输沙量变化为输沙量实际下降的 -436%,与1985~2000年相比,2001~2013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上升,造成的输沙量下降贡献了输沙量实际下降的180%。
关键词: 长江;输沙量;突变点;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64.
微生物对芦苇人工湿地除磷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梦清园人工芦苇湿地为对象,在微生物制剂使用的同时研究了微生物对湿地除磷效果的影响。经过对近一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微生物的增加使总磷平均去除率达到20.9%,高于空白的18.3%。微生物的磷酸化作用使得出水磷更多以磷酸根形式表达,甚至使磷酸盐含量不降反升。底泥监测表明,微生物制剂的加入能有效的促进浮泥层中磷的转移,减缓浮泥层中磷的积累,10个月后试验组浮泥层的磷含量相对空白对照组可降低10%以上,菌剂对于减缓磷的积累,促进磷向基质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5.
166.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候事件,造成了特大积雪灾害。以湖北省为例,基于RS和GIS技术对这次雪灾进行了动态的监测评估。利用连续多天的卫星遥感资料和积雪深度观测资料,在GIS的支持下,计算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NDSI),提取积雪分布信息,并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确定了积雪深度的NDSI分层阈值,实现了3层积雪深度(0~10、10~20 和20~30 cm)的判识。针对积雪区内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统计了不同深度的积雪面积。结果表明:湖北省近90%面积被雪覆盖,其中江汉平原、鄂东北和鄂东南等地雪灾最为严重,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在20 cm以上;水田、旱地等农业用地以及湖泊、水库、河渠等水系积雪最为严重,居民点用地也有较大范围的积雪,居民生活受较大影响;2月2日以后积雪面积逐日减少,到2月8日,积雪基本融化。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基于RS和GIS的长江中下游积雪监测的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67.
基于RS和GIS的武汉城市热岛效应年代演变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客观地揭示“火炉”武汉的城市热岛效应,利用1987、1994、2005年共3期TM影像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反演并计算出武汉市城区不同年代的热岛强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及城区面积。在对存在较大差异3期的热岛强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城市热岛效应的现状及年代演变,定量分析了城区热岛强度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城区热岛效应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工业区和商业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热岛面积不断变大;热岛强度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率每提高10%,热岛强度约下降1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热岛贡献不同,水体和植被区域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而工商业用地、道路等则加剧热岛效应;武汉市城区面积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域面积减少,是导致热岛效应不断加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8.
169.
梦清园芦苇湿地根际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梦清园芦苇湿地净化苏州河污染水体的示范工程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根际的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的土壤。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比非根际多,R/S平均值分别为70.3、9.5、2.9。相对于硝酸细菌而言亚硝酸细菌的根际效应较为明显,无论根际还是非根际的亚硝酸细菌数量均高于硝酸细菌的数量。根际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而根际反硝化细菌数量则减少。菌剂和酶制剂的加入使得非根际泥样异养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亚硝酸细菌比对照组稍高,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则较少;而根际泥样中加菌剂和酶制剂组微生物数量比空白组高出1—2个数量级,在投加菌和酶制剂后酶活性无论在根际还是非根际都得到提高,高于对照组约5—6个酶活单位。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