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3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41篇 |
综合类 | 224篇 |
基础理论 | 45篇 |
污染及防治 | 47篇 |
评价与监测 | 27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322.
323.
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对许昌市清潩河河道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氮形态含量进行测定, 分别得到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强碱可提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和非可转化态氮(NTN), 探讨了不同形态氮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河道水环境潜在的风险. 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2140~9470mg/kg, 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沿河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可转化态氮(TTN)的优势形态从上游至下游逐渐由IEF-N向SAEF-N再向SOEF-N转化, 逐渐趋于稳定; IEF-N含量受沉积物有机质、pH值及上覆水体氨氮和悬浮物含量影响, 且与TN极显著相关, 说明清潩河沉积物TN含量可以作为河道内源污染风险判断的重要指标; 此外上覆水体较高的COD含量对SAEF-N和NTN的沉积、较高的氨氮含量对IEF-N和TN的释放以及总磷含量对NTN活性的增强等都产生影响.因此, 在开展清潩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时, 需考虑水相与沉积物相的相互作用, 同步开展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324.
325.
2008年1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向媒体通报了对130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跨国公司进行环保后督察的情况,又有三家外企——欧诺法装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今麦郎食品(成都)有限公司因环保问题被“点名”批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26.
327.
双季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方典型双季稻种植制度(早稻-晚稻R-R)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双季稻田早、晚稻(Oryza sativa L.)改种玉米(Zea mays L.),包括早稻-玉米(R-C)和玉米-早稻(C-R)两种种植模式下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综合增温潜势(GWP),旨在探索出适合双季稻区的低碳农业种植模式,对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大意义。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制中水稻种植CH4排放占主导地位,改制玉米N2O排放量显著增加;其中,早稻改制玉米(C-R)的CH4排放比晚稻改制玉米(R-C)显著降低68.5%(P0.05),N2O排放量有所降低,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R-C和C-R模式CH4周年排放总量较R-R模式显著降低53.6%(P0.01)和183.9%(P0.01),但N2O排放分别显著增加257.0%(P0.01)和245.2%(P0.01);不同种植制度增温潜势(按CO2当量计)大小顺序为:R-R(8 855.3 kg·hm-2)R-C(4 881.4 kg·hm-2)C-R(2 116.4 kg·hm-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结合南方晚稻季温光资源的优势,认为玉米替代晚稻种植(早稻-玉米模式)是一可行的减缓温室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328.
329.
以苏州东山观测站农田为对象,通过使用简单生物圈模式(SiB3),在苏州东山站选取不同植被类型作为模式输入参数进行CO2通量的模拟,并利用苏州东山站2010-04-16~2011-06-30日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讨论不同植被对苏州东山站CO2通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选择玉米作为站点植被类型输入模式模拟的各月CO2通量日变化趋势与观测数据比较一致;而选择普通作物类型输入模式模拟获得的CO2通量,在4月和5月,白天低估CO2通量,6月高估CO2通量;选择茶树类型作为模式植被类型输入的模拟结果,高估5月和6月白天的CO2通量.另外,本研究还使用SiB3模式对每日CO2通量进行模拟,与观测对比后发现,选择的3种植被类型模拟获得的结果能较准确模拟出每日CO2通量的收支,但存在一定偏差.这说明,选择正确的植被类型能够使SiB3模式有效地模拟出CO2通量的日变化,但对时间从小时上升到每日尺度的CO2通量进行模拟时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