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安全科学   271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1043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生态沟渠对氮、磷污染物的拦截效应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张树楠  肖润林  刘锋  吴金水 《环境科学》2015,36(12):4516-4522
将原农业排水沟渠改建成生态沟,以水生美人蕉、黑三棱、灯心草、铜钱草和绿狐尾藻等为试验植物,通过沟渠水样氮、磷去除的时空变化,各植物区泥沙和植物氮、磷含量的对比,探讨了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阻控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出水氮、磷浓度分别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和Ⅱ类,整条生态沟渠对水体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3%、69.7%.整条生态沟渠2010年和2011年拦截泥沙总量的平均值为40 400 kg,含泥沙氮52.4 kg,泥沙磷21.4 kg;其中各植物段拦截泥沙氮、磷量为水生美人蕉铜钱草黑三棱绿狐尾藻灯心草.生态沟渠植物每年累积带走的氮、磷量分别为7.9 kg和1.4 kg;5种植物氮、磷吸收量最高的是水生美人蕉和绿狐尾藻,二者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比值也远高于其他3种植物.因此,生态沟渠对氮、磷污染物有较好的拦截效应,5种植物中氮、磷吸收效果最好的是水生美人蕉和绿狐尾藻.  相似文献   
972.
该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医疗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现状、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和能力建设情况。医疗废物,作为危险废物管理中相对独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十一五”期间,法律、法规的支撑体系趋于完善,环保、卫生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城市医疗废物处置率快速上升。不过,医疗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严峻。医疗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作依然存在医疗废物分类体系不当、收运处置体系不完善、监管能力不足、疫情应急能力缺乏等问题,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偏远农村地区的设施水平、管理能力的差异还较大。对此,作者建议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纳入“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范围,完善医废分类,规范收集和后续处理、处置,并从完善医疗废物分类和收集管理、全方位提高无害处处置水平、推进设施规范运行和整改淘汰、提升疫情应急应对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3.
974.
975.
超声波辅助浸取分离污泥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验室合成的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分析对比了不同pH下超声波对污泥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超声波的辅助作用下,一步酸浸法能使Cu-Fe混合污泥中的Cu和Fe完全分离,Cu和Fe的离子浸出率分别是97.47%和1.81%;超声波辅助两步酸浸法分离Cu-Cr污泥中的Cu和Cr,96.52%的Cu溶解在浸出液中,96.64%的Cr保留在浸出渣中,Cu、Cr可完全分离;在Cr-Fe混合污泥中,超声的辅助作用使两步酸浸后Cr的浸出率达97.05%,浸出渣中则含98.48%的Fe,2种金属得到有效的分离。酸浸过程中加入超声波对重金属的分离回收有明显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976.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南通市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环境风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环境风险由重到轻排序均为: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任港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属中污染Ⅲ级,任港河、通吕运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属轻污染Ⅳ级.内河底泥中毒性系数较大的总镉潜在生态危害排在首位,总镉应作为今后南通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防控指标.  相似文献   
977.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结皮的地表水文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伟  温智  陈利顶  陈瑾  吴东平 《环境科学》2012,33(11):3901-3904
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土壤结皮对地表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以定西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内的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和水文模拟实验等技术,探讨不同土壤结皮类型对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裸地相比,有结皮覆盖的地表土壤容重较小,土壤持水能力显著增强,其增加幅度为裸地的1.4~1.9倍;②土壤结皮可有效拦截降雨,以苔藓结皮的拦截能力最强,其次为混生结皮和地衣结皮,无结皮覆盖的裸地抵御降雨冲击的能力最差;③模拟实验显示,土壤结皮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分入渗速率及总入渗量.有结皮覆盖的平均地表入渗速率是裸地的近2倍,而其累计入渗总量也远远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978.
为了查明南盘江流域(云南段)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系统采集了流域内水系沉积物25个,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该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元素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采用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等综合指标,评估南盘江流域水系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和厘定流域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结果表明,南盘江流域内普遍富集Cd,上游富集Cr和As,中游富集Pb和Sb,下游富集Sb。中游处泸江支流汇入,显著影响了南盘江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流域内有色金属硫化物矿床遍布、采冶工矿企业众多,金属硫化物的自然风化和矿业活动是该流域部分河段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的主要来源。南盘江流域(云南段)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且不同河段重金属污染程度差异大,表现为中游上游下游。流域内主要污染贡献元素为Cd和As,Sb和Cr次之,Zn、Pb和Cu的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79.
污水氮浓度对粉绿狐尾藻去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粉绿狐尾藻是构建人工湿地的重要植物,对污水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但有关其去氮能力及其与污水氮浓度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试验采用人工模拟盆栽试验,设2、5、10、20、100、200、400 mg·L~(-1)共7个氮水平,研究污水氮浓度对粉绿狐尾藻去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浓度不高于20 mg·L~(-1)时,前3周粉绿狐尾藻以20 mg·L~(-1)生长最好,处理1周水体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接近100%,而硝态氮浓度低、变化不大;粉绿狐尾藻氮含量因氮浓度变化不大但部位间有"上高下低"趋势,且粉绿狐尾藻还利用了底泥氮.氮浓度100~400 mg·L~(-1)时,4~5周以氮浓度200 mg·L~(-1)粉绿狐尾藻生长最好;处理5周总氮去除率依次为76.5%、71.5%和48.1%,氨氮去除率依次为99.6%、99.3%和60.2%;各处理硝态氮去除率约为50%且处理间差异不大;粉绿狐尾藻氮含量随氮浓度而升高,但部位间差异小、呈均匀分布;粉绿狐尾藻积累氮、底泥固定氮分别占水体去除氮的27.9%~48.4%和12.2%~24.4%.因此,粉绿狐尾藻去氮能力受污水氮浓度的显著影响,去除氨氮率显著高于硝态氮;氮浓度还影响粉绿狐尾藻对氮的吸收积累和分配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0.
适宜的磷素分级方法是研究磷素组分特征与评价其有效性的关键.以磷素的化学与生物活化特点,采用改进的生物有效性的磷素分级方法,应用其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旱地土与水田土中磷素组分与有效磷(Olsen-P)的关系,并分析环境因子对磷组分的影响.磷素分级方法将磷素分为4个组分:①自由扩散或根际截留的磷(CaCl2-P);②有机酸活化和无机弱结合磷(Citrate-P);③系列酶矿化的有机磷(Enzyme-P);④潜在活化的无机磷库(HCl-P).结果表明,旱地土及水田土4种磷素组分含量均表现为:HCl-P > Citrate-P>Enzyme-P > CaCl2-P,且旱地土各磷组分均显著高于水田土.Olsen-P与各磷素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各磷素组分对有效磷都有贡献.具体表现为:在旱地土中,Olsen-P与CaCl2-P和Enzyme-P相关性较高(R2=0.359;R2=0.386);在水田土中,Olsen-P与Citrate-P相关性较高(R2=0.788),说明旱地土中有效磷主要来自土壤自由扩散的无机磷和易矿化的有机磷部分,而水田土中有效磷主要来自弱酸活化的无机磷.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磷素组分主要受土壤pH和黏粒含量的影响,指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可通过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