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故致因理论是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是一个时期人们安全理念的集中反映。它涉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及谁应该对事故的发生承担责任等重大问题。从早期的事故频发倾向论到新近的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伴随着人们安全理念的不断变化,防止事故从着重对人的选择、教育和管理转向强调机械设备、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防止事故的责任从劳动者转向设计者、管理者,从个人转向政府。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制备温度下(200℃、350℃、500℃、650℃),磷酸改性前后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氧氟沙星(OFL)和诺氟沙星(NOR)的等温吸附行为.采用N2物理吸附、扫描电镜、热重及元素分析等表征,对离子型抗生素在磷酸改性的生物炭上的等温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温度的增加,改性生物炭的总孔体积不断增大,孔隙结构广泛形成,比表面积急剧增加.磷酸改性有助于提高生物炭的产率以及保留生物炭的极性官能团.OFL和NOR在改性生物炭上的吸附显著高于原始生物炭,且350℃下制备的改性生物炭具有最大吸附量,其吸附机制归因于吸附剂的大比表面积和孔隙填充作用.由于孔隙的利用率降低和炭的疏水性增强,OFL和NOR在更高温度改性生物炭上的吸附量逐渐降低.因此,在处理以上两种污染物时,350℃可作为磷酸改性生物炭的最佳裂解温度,且有利于减少能耗,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53.
分析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及沉积物中N、C、H、S元素的含量和pH值,分别应用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地质积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分析评价沉积物的生态危害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pH平均值为7.51。重金属Cu的浓度范围为12.78~156.13 mg/kg,Cr的浓度范围为2.41~154.09 mg/kg,Pb的浓度范围2.38~27.54 mg/kg。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平均浓度为CuCrPb。Cu、Cr、Pb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N、C、H、S元素的范围分别为0.17%~2.42%,2.09%~36.58%,0.77%~4.54%,0.13%~0.96%。Cr、Cu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比较大,而Pb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较小。地质累积指数分析表明泸沽湖沉积物尚未受到重金属Cu、Cr、Pb的污染。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表明泸沽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尚处于基线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4.
董磊  林莉  李青云  吴敏  郦超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7):1112-1119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国内部分地区地下水NO3--N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采用模拟装置考察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反硝化细菌及其耦合体系对地下水NO3--N去除效果及脱氮产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模拟地下水溶解氧[ρ(DO)为0.3 mg/L]、温度(15℃)和黑暗环境下,50 mg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与50 mg/L NO3--N反应,7 d后NO3--N去除率为43.7%,其中63.6%的还原产物转化为NH4+-N,几乎无NO2--N生成,TN去除率为15.9%;反硝化细菌体系中,7 d后NO3--N去除率仅为9.7%,其中NO2--N占4.1%,几乎无NH4+-N生成,TN去除率为5.3%;在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反硝化细菌耦合体系中,7 d后NO3--N去除率为80.6%,其中NH4+-N占33.2%、NO2--N占12.1%,TN去除率为35.2%.研究显示,模拟地下水环境下,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反硝化细菌耦合体系对NO3--N去除效果最好,TN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实验考查了Cu2+、Co2+、Cd2+、Zn2+和Ni25种重金属离子在二氧化锰上的吸附边.在改良型金属分配模型(MMP模型)的基础上,作者考虑了水解态重金属离子吸附的贡献,构建了MMP-1模型,并分别利用这两种模型去模拟了重金属离子在二氧化锰上的吸附边.两个模型模拟各金属吸附边效果很好且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在pH4.0~6.0范围内,MMP-1模型模拟Cu2+、Co2+吸附边效果要明显优于MMP模型.  相似文献   
56.
含氟有机化合物优势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含氟有机物长期污染的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7株优势降解菌,可利用氟代有机化合物为唯一大风大浪原生长。取其中2株菌进行生物忍耐力及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对经过台化的有机物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在浓度高达1000mg/L的条件下仍能生长,全氟辛酸可被筛选菌脱氟降解。  相似文献   
57.
关于微孔曝气器比较与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常用微孔曝气器从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性能和布置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聚乙烯管式曝气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8.
污染控制技术的清洁性及其LCA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LCA可对污染控制技术从“摇篮至坟墓”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其清洁性 ,能确切地取得其生命周期内各阶段输入和输出的物料、能耗以及各种潜在环境影响的量化清单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完善化分析。通过清洁性评估可有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创新、选择和决策 ,从而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去解决污染问题 ,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59.
杨哲  吴敏 《中国物资再生》2007,25(12):20-23
概述了生物除磷在厌氧、缺氧和好氧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并基于对反硝化聚磷力的认识将现有除磷数学模型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基于除磷数学模拟所包含的涉磷组分、计量学参数、动力学参数以及生物衰减理论等对两阶段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比较,认为Delft模型是现有模型中比较完善的,并提出今后发展除磷数学模型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考察了用超声波降解水中氯苯的可行性、动力学、产物和TOC变化。在20kHz和40w的超声波作用下,氯苯的一级降解常数为0.05/min。随着所加超声功率的增高,氯苯降解常数呈线性增加。30min内超声脱氯效率达到66%,TOC去除达到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