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安全科学   287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35篇
综合类   1115篇
基础理论   199篇
污染及防治   116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某成品油装运站为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探讨油品装运站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为事故调查分析与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预防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2.
轮胎是机动车辆行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易损件,它的使用条件非常苛刻。平时在对轮胎进行维护保养的同时,必须要了解外部使用条件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笔者根据对车辆管理和维修保养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轮胎质量、充气压力、承载负荷、行驶速度、气温、路面状况、车辆状况与驾驶技术等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3.
温度环境对弹药储存影响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温度环境对弹药储存危害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与差异作用,针对弹药仓库及弹药储存的温度环境情况,选择在库房条件和露天条件两种情况下,对弹药储存环境温度进行实地测量,得出弹药在有适当环境防护措施下储存,相对高温对弹药储存及使用性能影响甚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4.
环境与智力     
智力是一个人的认识、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与解答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表现.大家知道,人类的智力发育与先天遗传、大脑皮质的发育程度、后天的环境与教育有关.从环境医学观点认识环境与智力的关系,必需看到人类总是与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地质圈处在辩证统一的整体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机体与环境依存的最本质的关系表现为新陈代谢,即通过摄食方式,摄取外界环境中的水、氧气、养料……进行同化作用,同时又把机体完全不需要的分解产物排泄到环境中,最终成为植物的养料.机体和周围环境不断地进  相似文献   
945.
城市排水管道内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排水管道内污染物随水流沿程降解转化,是造成管道腐蚀、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重要原因,掌握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于优化排水系统运行、改善管网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污水和沉积物两相污染特性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管道内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①常量污染物(如氮、磷、硫)在管道内好氧-厌氧交替的条件下沿程降解释放,微量污染物难以完全降解,多发生形态结构变化或由水相向沉积相中迁移.②管道生物膜对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起主导作用,管道内高基质浓度环境和水流冲刷作用为生物膜稳定状态的维持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污染物迁移过程中,气体的产生受有机物浓度、温度、水力停留时间及流速的影响,应结合管道内实际污染物的组成情况采用相应的有害气体控制措施.在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中,模型模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现有模型多从生化反应过程和水力学的角度切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逐渐应用于管道建模,模型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建议今后加强污染物在管道内污水、沉积物、空气三相间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微量污染物的研究应广泛开展;在实际应用中,应在全面分析管道内污染特性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污染物抑制策略,建立符合本地特征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946.
石松  吴乾元  李新正  黄满红 《环境科学》2020,41(9):4124-4132
比较了3种铁矿石(黄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对于五价锑[Sb(Ⅴ)]的吸附效果,选用效果最好的黄铁矿作为Sb(Ⅴ)的吸附剂,考察了黄铁矿粒径、投加量和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Ⅴ)初始浓度在90~100μg·L~(-1)时,黄铁矿粒径200M(过200目筛,0.074 mm)、投加量1 g·L~(-1)和pH=7时吸附效果最好,对Sb(Ⅴ)的去除率在80%以上;离子竞争实验结果表明,PO_4~(3-)对吸附Sb(Ⅴ)有抑制作用,而SO_4~(2-)和CO_3~(2-)对吸附Sb(Ⅴ)无明显不利影响,这可能是因为PO_4~(3-)会与Sb(Ⅴ)竞争黄铁矿表面的活性配位吸附点;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吸附过程,表明吸附过程是单层吸附行为,主要作用是化学吸附;红外分析表明黄铁矿对Sb(Ⅴ)的去除过程是配位离子交换反应; EDS与XPS数据证实锑被吸附到黄铁矿表面,并且没有被还原成毒性更高的三价锑[Sb(Ⅲ)].  相似文献   
947.
948.
为了探究CO_2倍增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亚热带区多年种植水稻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水稻生育期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土壤碳氮转化关键酶活性:β-葡糖苷酶(β-Glu)、木聚糖酶(Xyl)和几丁质酶(N-A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CO_2浓度(400×10~(-6)),CO_2倍增(800×10~(-6))促进了水稻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受水稻生育期显著影响(P0.05),在水稻孕穗期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达到最大值.总体上,CO_2倍增促进了土壤中β-Glu酶、Xyl酶、N-Ac酶的活性,且三种酶的活性随水稻生育期变化的趋势一致,先递增(在孕穗期的酶活性最大),随后在成熟期下降.在相同生育期和CO_2浓度下酶活性大小为:β-GluN-AcXyl.多变量方差分析表明,CO_2浓度和生育期显著影响了水稻植株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酶活性对CO_2浓度和生育期的交互作用产生了显著的响应;而且相关性分析表明,SMBC与土壤β-Glu酶、N-Ac酶、Xyl酶活性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总体而言,CO_2升高可促进水稻生长,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这种影响随水稻生育期而变化,并在水稻生育旺期(孕穗期)达到最大;而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别是SMBC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49.
水体微生物污染标记物的源强特征是定量解析微生物污染来源的关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别对人源(qHS601F/qBac725R)、牛源(BacB2-590F/Bac708Rm)、猪源(Bac41F/Bac163R)及禽类(qC160F-HU/qBac265R-HU)特异性拟杆菌引物的源强特征进行了探索,并进一步对西江流域广东段进行微生物污染来源定量解析,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目标宿主,不同特异性拟杆菌引物的源强特征为人源(qHB) > 猪源(qPB) > 牛源(qRB) > 禽类(qCB),DNA模板浓度对引物的源强特征影响较小.选取的目标研究区域水体普遍受到人、猪、牛及禽类粪便污染.干流中qHB、qCB及qPB自上游至下游缓慢升高.各支流中qHB、qCB及qPB的平均浓度较干流均上升了1个数量级,qRB在不同河段变化较小.说明下游河段的生活污水、猪源及禽类粪便污染较为严重,牛源污染的影响较小.统计分析显示在污染水平较高的各支流中,人源特异性拟杆菌引物与传统指示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说明生活污水是传统指示菌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且为持续排放源.  相似文献   
950.
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针对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的建设全过程,建立其节能减排测算流程和测算模型,选定节能减排效益测算的参数和取值,并应用于实际工程测算。测算结果表明:生产1 t沥青混合料,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比沥青稳定碎石方案节约标煤28.984 kg,折合减少CO_2排放71.206 kg,CO_2减排量为沥青稳定碎石的47.1%,节能效益显著。针对温拌沥青技术提出的节能减排测算模型和参数取值可满足量化测算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