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61.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城市交通问题越发严重,作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体,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城市的交通状况。为此,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识别出影响我国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影响力分析,以期为政府有效引导和促进我国城市居民实施绿色出行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2.
基质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质对于提高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基质选择和磷的去除方面的阐述,总结了人工湿地在基质研究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3.
矿-粮复合区采煤塌陷损毁耕地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采煤塌陷理论和采煤对矿区环境造成的影响研究,对高潜水位煤粮复合区损毁耕地成因及破坏程度进行阐述和分析,结合已有的矿区损毁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指标建立原则,选取地表倾斜、地表下沉及潜水位埋深为高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耕地损毁程度评价指标,并对损毁程度进行了分级:轻度、中度和重度损毁。以山东省西南部某矿区为例,借助Arc GIS分析工具,建立了综合评价结果适宜性函数,对煤粮复合区采煤塌陷耕地损毁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可视化显示,结果表明:截止2005年,研究区采煤塌陷损毁耕地面积约为23 km2,其中轻、中、重度等级损毁面积分别为6.7、5.7和10.6 km2,随着煤矿开采的继续,耕地损毁面积仍在持续增加,而损毁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合于高潜水位矿区耕地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4.
本文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川西北若尔盖高原1998~2008年10年逐旬共372景的SPOT-VEGITATION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变化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川西北若尔盖高原1998~2008十年来的NDVI变化趋势以衰减为主导,其中衰减区域的面积比例为47.8%,而增长区域的面积比例仅为22.0%。若尔盖高原植被衰减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的高程带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NDVI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5.
成都市温江边界层风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成都地区污染气象特征,利用温江2004年~2012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探空资料,对该地区风场的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风频而言,温江地面风春、夏、秋3季均以偏北风为主,冬季则以东北风为主,因此,全年的主导风为偏北风。(2)从风速而言,区域静风和小风频率较高,占全年的68.7%;近10年来,温江年和4季的平均风速均呈现出减小趋势。(3)基于修正的帕斯奎尔稳定度分级法,利用幂指数律公式拟合了风随高度的变化,发现风廓线指数比国标值偏高,并随稳定度的增加而增大。(4)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风速小于3m/s、稳定度为D~E类。上述研究成果对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和工程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6.
水体氮素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探索高效的污水脱氮方法成为水处理领域高度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利用厌氧活性污泥原位合成零价钯(Bio-Pd0),探究了钯负载量对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负载适量的钯可以加快反硝化酶对电子的利用速率,从而减少亚硝酸盐和N2O的积累,使硝酸盐的去除率提高了38.54%,而过量的钯负载会抑制生物反硝化效率。从微生物代谢和群体感应两方面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负载适量的钯能够促进微生物的代谢,从而提高对有机物的利用效率。并且添加0.2 g·L-1群感抑制剂(QSI)猪肾酰化酶能进一步强化生物反硝化效果。本研究结果对改善污水脱氮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7.
以废铝易拉罐为原料,通过除漆、研磨等制得废铝易拉罐粉末(SAlCP)。利用SAlCP处理含U(VI)废水,优化处理工艺条件,采用SEM和XPS技术对SAlCP进行表征,并探讨了SAlCP去除U(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0℃、溶液初始pH为5.0、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SAlCP投加量为4 g/L、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优选条件下,U(Ⅵ)的去除率达98.2%。SAlCP去除U(Ⅵ)的反应过程可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能较好地拟合。SAlCP的作用机理是还原沉淀-吸附共沉,且还原作用是SAlCP去除U(Ⅵ)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8.
169.
本研究以兰州快速公交系统(BRT)沿线站台及其两侧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兰州BRT沿线站台灰尘及其绿化带土壤Cu、Pb、Cr、Zn和As等重金属含量,利用内梅罗指数法、美国环境保护署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及相关性分析对研究区灰尘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污染程度、健康风险及可能的污染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除北侧绿化带土壤As之外,兰州BRT沿线站台灰尘与两侧绿化带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Zn和Cr的累积水平相对较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表明,BRT沿线站台灰尘重金属为重度污染且南侧绿化带土壤污染程度较北侧严重;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BRT站台灰尘与两侧绿化带土壤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具有非致癌健康风险,站台灰尘和南侧绿化带土壤As、Cr、Pb与北侧绿化带土壤As、Cr是儿童的主要非致癌因子;站台灰尘中Cr和As不具有致癌风险而两侧绿化带土壤Cr和As对周围人群具有致癌风险。源解析显示,站台灰尘与两侧绿地土壤Cu、Pb、Cr、Zn与交通源有关,As可能与交通源和人为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