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410篇
安全科学   365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1372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271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83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典型致嗅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生物滤池表面接种MIB(2-甲基异茨醇)及geosmin(土臭素)降解菌,增强生物滤池的作用,并探讨臭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MIB和geosmin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单独接种生物滤池可使ρ(MIB)和ρ(geosmin)从初始的500ng/L分别降至125和112ng/L,MIB和geosmin的去除效果先随EBCT(空床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但当EBCT大于20min后无明显变化;随着滤料深度的增加,滤池生物量逐渐降低,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增加缓慢.在接种生物滤池前增加臭氧单元,当EBCT为20min、臭氧投加量为2mg/L时,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可去除84%的MIB和94%的geosmin,其中接种生物滤池单元中生物量随滤池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滤料深度为100~200mm时,单位高度滤料的去除率最高. 采用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MIB和geosmin.   相似文献   
932.
臭氧接触池臭氧投加方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臭氧接触池内臭氧(O3)投加方式是影响臭氧接触池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 以密云水库水为处理对象,对臭氧接触池内臭氧投加方式进行优化,通过考察气液接触方式和投加点个数对ρ(O3)、传质效率及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优臭氧投加方式. 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布气点个数可有效增强气液传质,提高有机物去除率,但当布气点个数高于3个时,臭氧传质效率无明显提升,而且造成出水ρ(O3)过高,不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采用三段式臭氧投加方式,臭氧投加比为3∶3∶1时,密云水库水中臭氧传质效率达78.1%,有机物去除率为47.5%; 向密云水库水中添加3mg/L腐殖酸后,该投加比下臭氧传质效率为76.8%,有机物去除率为40.3%,出水ρ(O3)为0.26mg/L,不会对后续工艺产生影响;并且该条件下臭氧利用率最高,BrO3-生成量最低,为最佳臭氧投加比.   相似文献   
933.
制度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要依靠新的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当务之急。而每一种经济活动的变迁,无不伴随着制度的变迁和重新制定,没有制度建设的保障,循环经济也终将成为镜花水月,鉴于循环经济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经济形式的特征,与之相关的制度也将是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制度的、以强制性为特征的新型制度。  相似文献   
934.
耐盐菌在复合高盐条件下对偶氮染料K-2BP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利用耐盐菌CAS,考察其在不同的Na2SO4+NaCl复合高盐条件下对偶氮染料K-2BP模拟废水厌氧脱色情况,并研究不同复合高盐条件下K-2BP生物脱色与氧化还原电位OR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耐盐菌CAS在不同Na2SO4+NaCl复合高盐条件下对偶氮染料K-2BP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且Na2SO4的加入使反应过程中ORP增加,脱色反应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935.
在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的新彤势下.应拓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内涵。指出目前的竣工验收监测对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的制约因素考虑不周、忽视了“三同时”的垒过程、忽视了非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和区域性开发项目、忽视了无组织排放污染源。提出要创新治理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理念、优化竣工验收监测方法、强化竣工验收生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开展区域性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  相似文献   
936.
中部城市群二氧化硫扩散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CALPUFF中尺度空气质量扩散模式,建立辽宁中部城市群地区二氧化硫扩散模型,成功地模拟了区域二氧化硫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937.
植物修复的促进措施及根际微生物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研究表明,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在实际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植物生物量较小、生长缓慢、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较低等。为了使植物修复成为一个可行的环境修复技术,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一些促进措施来提高植物修复的修复效率;同时发现根际微生物在植物修复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着重评述杂交育种(Hybridization)技术、转基因(Transgenic Engineering)技术、螯合剂(Chelator)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以及细菌、菌根真菌根际微生物(Rhizomicrobes)在植物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8.
为推动青霉素菌渣环境安全利用技术规范的建立,以油麦菜、油菜、白菜和生菜4种蔬菜为研究对象,以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芽长和根长为毒性敏感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组〔ρ(PG)分别为10、100、200、400、800、1 200、1 600、2 000、2 400、3 200和4 000 mg/L〕和对照组的青霉素(Penicillin,简称“PG”)对4种蔬菜种子萌发的生态毒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4种蔬菜种子发芽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ρ(PG)≥1 200 mg/L时,油菜种子的芽长增长率在60%左右,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 0.05);在ρ(PG)为200 mg/L时,生菜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9 g),较对照组增加了10.37%,白菜鲜质量在ρ(PG)为400 mg/L时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增加了5.76%,而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各处理组4种蔬菜种子的根长均随着ρ(PG)的增大表现出逐渐增强的抑制作用.②PG对4种蔬菜的根长抑制率剂量-效应关系均符合Allometric模型,即y=axb〔其中,x为ρ(PG),y为根长抑制率,a和b均为常数〕.③油麦菜、油菜、白菜和生菜4种蔬菜对PG的根长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 675.11、995.67、3 736.40和2 510.24 mg/L,4种蔬菜根长抑制率对PG的敏感程度表现为油菜>油麦菜>生菜>白菜(P < 0.05).研究显示,与油麦菜、白菜和生菜相比,油菜更适合作为PG的生态毒性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939.
以上海市4条具有城市化梯度差异的城市样带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2014年沿样带选取典型城市绿地进行土壤采样调查.研究区域内设置121个样点,包含7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功能区类型,采集0~15,15~30,30~50 cm深度梯度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上海城市绿地SOC含量格局特征,并讨论其潜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SOC含量在水平方向呈现空间异质性,城市化进程潜在影响了绿地土壤碳含量的空间格局;(2)伴随土地利用和功能区划的人为干扰作用是驱动上海城市土壤SOC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3)上海城市绿地土壤0~15 cm深度层的SOC含量显著大于下面两层(15~30和30~50 cm),表现出SOC含量在垂直方向上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940.
以3-(环己氧基)-邻苯二腈和氯化铜为原料,通过钼酸铵固相法合成了一种烷氧基取代的铜酞菁配合物α-四(环己氧基)铜酞菁(CuPc),采用浸渍法将其负载在MCM-41和SBA-15介孔分子筛中,制备了CuPc/MCM-41和CuPc/SBA-15催化剂,并且负载后的酞菁还能回收利用,仍然具有催化效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并用TG对酞菁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酞菁在200℃时开始失重,350℃时失重率最大为58%;通过氮气吸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证明酞菁已经进入到分子筛孔道,孔容积分别从0.132 cm3/g减至0.055 cm3/g和0.420 cm3/g减至0.202 cm3/g。研究了2种催化剂在不同pH、催化剂浓度下对巯基乙醇(ME)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Pc/SBA-15对巯基乙醇(ME)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2种催化剂的活性在pH=12时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