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d和Cu在草甸棕壤-植物系统中行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新  周启星  贾永锋 《生态环境》2005,14(6):838-842
在沈阳生态站开展了重金属迁移积累行为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及作物体内迁移积累变化规律。外源重金属元素Cd、Cu施入土壤后,无论是低剂量还足高剂量处理,水田土壤Cd元素已迁移到45cm的深度,而Cu元素迁移到30cm的深度。早田土壤低剂量和高剂量处理Cd迁移到30cm,而Cu元素只有高剂量处理迁移到30cm的深度。土壤Cd、Cu元素向下层迁移的量微乎其微,重金属元素大多滞留在土壤表层。水稻、玉米吸收的Cd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和茎叶中,而Cu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系中,Cd、Cu籽实吸收量占植物体总吸收量的1.16%~3%。水稻、玉米地上部吸收Cd的量〉地卜部吸收Cu的量,在作物体中Cd的迁移能力强于Cu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2.
环境污染条件下生物体内DNA损伤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正常条件下生物体内的基因组是稳定的;但在环境污染条件下,其DNA容易遭受伤害,主要损伤形式为:碱基改变、脱碱基位点、碱基错配、插入或缺失片段、嘧啶联合、DNA加合物、DNA链断裂、甲基化损伤、DNA链内和链间交联等. 这些受损的DNA对生物细胞产生遗传毒性或细胞毒性. 利用生物标记物进行DNA损伤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了一些典型的DNA损伤(如DNA加合物、断裂、DNA序列改变等)的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认为这些生物标记物在环境污染物的早期诊断和评价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32  相似文献   
43.
44.
大港油田土壤中PAHs的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天津大港油田8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16种环境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其组成特征和污染水平,运用环数比值法、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析法探讨其污染来源,并初步评价了风险水平。结果表明,16种PAHs在大港油田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PAHs总量介于2 636.2~11 759.6 ng/g之间,根据Maliszewska-Kordybach出的总量标准,属于重度污染。综合3种源解析方法,推断天津大港油田土壤PAHs主要来自石油污染,其次化石燃料燃烧对PAHs含量也有较大影响。风险评估表明,大港油田点源污染土壤超过了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安全限值,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5.
生物炭输入土壤对其石油烃微生物降解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露露  周启星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1):4199-4207
以木屑和麦秆为原料,在300℃和5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分析了生物炭输入对大港油田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及其组分(正链烷烃n C8~C40和16种PAHs)微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输入强化了土壤中总石油烃及其组分的生物降解.生物炭原料的选取对烷烃降解影响显著,对PAHs影响较小;高温制备生物炭对污染物降解的强化效果较好,这归因于生物炭表面性质和降解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土壤中加入生物炭后,低环PAHs的降解效率显著高于高环PAHs.添加典型的土壤易分解有机质(葡萄糖)产生正激发作用,导致生物炭矿化,促进了烷烃降解,抑制了PAHs的去除.可见,生物炭输入可有效促进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对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起正效应.  相似文献   
46.
平衡分配法在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推导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进程,势必要全面系统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的研究工作。理论上,水、土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和关系密切的系统;同时,水生态毒理及其质量基准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相对成熟。因此,从水质基准来推导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土-水系统中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行为两方面简要阐述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然后,扼要介绍了平衡分配(Eq P)理论及其在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的应用;之后,从Eq P方法的不确定性、毒理数据选用的争议性、Koc的局限性和分配系数的确定方法选择性等方面,探讨了平衡分配法在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应用的瓶颈问题;最后,对此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7.
镉超积累植物龙葵叶片中镉的积累与有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孙瑞莲  周启星  王新 《环境科学》2006,27(4):765-769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镉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不同生育期叶片中有机酸的含量与组成,及其与镉生物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土壤中镉浓度为25μg.g-1时,苗期和成熟期龙葵叶片镉积累量均达到100μg.g-1以上,且地上部镉含量大于根部镉含量.苗期与成熟期有机酸的含量变化差异显著,苗期龙葵叶片4种有机酸的含量大小为乙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成熟期有机酸含量顺序为苹果酸>酒石酸、乙酸>柠檬酸.苗期龙葵叶片中酒石酸含量与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成熟期则发现乙酸和柠檬酸含量与叶片中镉含量呈显著相关,说明龙葵叶片中酒石酸、柠檬酸和乙酸分别可以指示不同生育期龙葵叶片中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48.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是继2004南京学术年会、2005济南学术年会之后,我国资源科技界的又一次盛会,这次学术年会具有几下特点: 1学术水平高,资深专家高瞻远瞩引领科学发展方向 大会特邀报告和各分会场报告的学术水平普遍提高,既展示了我国学者在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研究中的最新成果,也体现了我国资源工作者将资源科学的前沿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的聪明智慧。  相似文献   
49.
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再造与展望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污染土壤的面积在迅速扩大,迫切需要修复,治理;随着土壤污染组分的日益复杂化,等待着全面,高效的修复技术的研制。对污染土壤修复相关技术现状进行剖析表明,现有的各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存在着许多技术上难以克服的问题,需要从技术的现有进展和技术构想进行整体意义上的创新,即如何把现有的技术进行参数优化、改造后进行最佳组合与综合,才能取得该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其实质在于技术的再造,代表了21世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0.
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作为新提出的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由于人类长期大量使用PPCPs,使其不断地输入环境,导致它们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日益增加.在众多来源中,污水处理厂是PPCPs进入环境的重要渠道.由于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不具备处理PPCPs的工艺,造成大量PPCPs残留于出水及处理构件的沉积底泥中.根据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报道,概述了PPCPs在污水处理厂内的残留情况.随着PPCPs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关于PPCPs强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多的有物理吸附法和化学氧化法,这些方法对某些特定的PPCPs取得了较好的降解效果,但是单一类型的方法并不能使性质各异的PPCPs全部降解.如何将多种方法更好的结合起来以发挥它们对不同种类PPCPs最大的去除作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