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7篇 |
免费 | 196篇 |
国内免费 | 40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3篇 |
废物处理 | 71篇 |
环保管理 | 181篇 |
综合类 | 1371篇 |
基础理论 | 205篇 |
污染及防治 | 271篇 |
评价与监测 | 113篇 |
社会与环境 | 81篇 |
灾害及防治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城市污水厂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与传统厌氧消化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高温酸化——中温甲烷化两相厌氯消化工艺为主,对城市污水厂污泥进行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与传统厌氧消化工艺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总停留时间均为10天的情况下,两相消化工艺对VSS的去除率比中温传统消化工艺提高50%左右,比高温传统消化工艺提高35%左右。高温酸化0.5天后,中温甲烷化8.5天,即可达到中温传统法20天的处理效果。另外,该两相厌氧工艺对大肠杆菌群和粪源大肠杆菌群的灭活量在2~3个数量级,灭菌效果优于中温传统法,且产甲烷反应器中保持较高的缓冲能力。因而,高温酸化——中温甲烷化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可达到对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稳定和灭菌,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新型污泥处理工艺,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GM(1,1)的建模方法,对TNT生化降解过程中浓度变化值建立了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TNT的降解浓度及天数进行了预测,通过与水质预测公式C=Cpe^-k1^t比较,发现达到该公式的水平,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很好。 相似文献
43.
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污水所含污染物成分趋于复杂化,未经处理就地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容小觑。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种类多样,但决策方法缺乏科学依据。以内蒙古地区82个村落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村落为最小研究单元,利用村落宅基地占比、村落长宽比、周长、极限距离、坡度0°~8°占比和坡度标准差等指标,构建了居住密度决策树 (准确率76%) 以及地势决策树 (准确率88%) 。决策树所得结果通过二分类概率单位回归 (Probit)分析 (准确率87%) ,确定其村落集中或分散情况,进而选择适宜的村落污水治理模式 (集中模式、纳管模式、分散模式、拉运模式、就地利用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决策方法的确立决策指标的量化,为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的发展、提升污水治理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梯级电站作用下北江河流藻类水华的关键因子,采集了北江非水华和水华期间水质监测数据,通过相关性和冗余分析探讨北江藻类水华暴发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江水华正相关影响因子为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负相关影响因子为总氮、氨氮和流速及流量。在营养盐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秋季水温上升,梯级电站作用下水体流动慢,水体分层明显,导致具备悬浮能力的微囊藻处于有利的理化环境,成为绝对优势种,并大量聚集从而发生蓝藻水华。 相似文献
45.
基于常熟河网原型调水实验和水功能区划,建立了感潮地区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对常熟河道水质降解系数及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按照点源和面源对区域内污染源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常熟河网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值和现状削减量的计算,为该地区的水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生物修复的概念、水产养殖存在的自身污染问题及其主要生物修复技术。营养物污染、药物污染和底泥富集污染是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自身污染问题;微生物修复、水生植物修复和水生动物修复是污染养殖水域生物修复的3种主要形式;微生物的有效性、生物入侵、二次污染、修复生物的季节性和非水生植物的利用等方面是实施生物修复应注意的主要方面。最后指出,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47.
运用不同磷基材料对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土壤进行稳定化修复,通过毒性特征浸出测试、简单生物提取测试和效果—成本分析确定适用于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的磷基材料,并采用MINTEQ化学平衡模型模拟磷基材料添加后土壤中铅赋存状态的改变、识别土壤中铅的迁移受控相。结果表明:(1)优选的3种磷基材料(磷酸二氢钾(KP)、磷酸二氢钾+轻烧氧化镁(KPM)和磷酸二氢钾+贝壳粉(SKP))对铅的稳定率高于92%,可使铅的生物可给度降低幅度达到12百分点以上,修复成本为65~180元/t。(2)3种磷基材料可明显降低土壤中Pb~(2+)活度。KP和SKP添加后土壤中铅的迁移性主要受Pb_5(PO_4)_3Cl控制;KPM添加后土壤中铅的迁移性主要受Pb_5(PO_4)_3OH和Pb_5(PO_4)_3Cl控制。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建立的1ha固定森林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分析了样地内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样地内木本植物(DBH≥1 cm)共有132种,隶属于42科78属,其中,杜鹃花科、壳斗科、樟科、蔷薇科、冬青科等是优势科,短柄袍、鹿角杜鹃、青冈、长叶石栎、甜槠等是优势种.(2)样地内植物科、属的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为30.95%和20.51%.(3)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幼龄个体数量大,森林群落更新状况良好.(4)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部分优势物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而在较大尺度上则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49.
磷是引起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高效低成本的吸附材料是去除废水中磷的关键所在。基于此,采用共沉淀法制得镧、锆改性的油菜秆(La-BC、Zr-BC)和菱角壳(La-TN、Zr-TN),探究了其对模拟废水中磷的吸附去除;分别考察了在改性材料不同投加量、溶液pH、磷的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条件下对磷吸附特征的影响。FT-IR和SEM-EDS表征结果表明,镧和锆均已成功负载于油菜秆和菱角壳的表面上。La-TN、La-BC、Zr-TN和Zr-BC对磷的吸附量随改性材料投加量的增加呈指数下降,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49、11.41、6.85、6.83 mg$ \cdot {{\rm{g}}}^{-1}$ 。随pH的上升,镧改性材料对磷的吸附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锆改性材料呈幂函数式下降。4种改性材料的吸附动力学使用叶诺维奇模型描述更为合适,且吸附等温线使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更佳。La-BC、Zr-BC、La-TN、Zr-TN在养猪废水中吸附量分别为14.82、10.36、15.41和8.91 ${\rm{m}}{\rm{g}} \cdot {{\rm{g}}}^{-1}$ ,较改性前分别提升了34、20、53、37倍,这表明4种改性材料可作为养猪废水中除磷的潜在材料。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废水中磷的去除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