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应用及生物质燃料的研发制备情况,分析了目前生物质燃料制备技术、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生产技术及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2.
前言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与建设,石油工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油区环境带来了污染。特别是油区面积不断扩大,各类油水井日益增多与老化,维修作业更加频繁。据胜利油  相似文献   
33.
探究泥石流对夯土房屋的破坏模式及其动力致灾特征,有利于推进研究山区房屋承灾体对泥石流的灾变机制,对提高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指导山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凉山喜德县基恩德沟火后泥石流,总结了泥石流对夯土房屋的破坏模式,分析了泥石流动力学特征,根据现场受损房屋实测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了夯土建筑的位移时程响应和应力时程响应,反演了夯土建筑承灾破坏过程,探讨了泥石流作用下夯土建筑灾变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泥石流对夯土房屋的破坏模式表现为:通过墙体干缩裂缝渗入室内淤埋房屋;冲刷墙体基础导致墙体倒塌;携带大石块冲毁建筑;(2)墙体受泥石流冲击破坏表现为冲击点压碎破坏、墙体内侧受拉破坏和墙角剪切破坏;纵墙损伤为泥石流冲毁山墙后进入室内沿门洞冲出时导致的第二次破坏;(3)夯土房屋整体性较差,裂缝的发展切断了应力的传递路径,有效保护了其他墙体;(4)夯土房屋在泥石流作用下率先破坏的区域为大石块撞击点、墙基和墙角等形状突变位置。为此,夯土房屋防护,可首先考虑加固墙基和墙体转角等应力突变位置。  相似文献   
34.
运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住宅厨房在油烟机和送风气幕作用下的气流流动、温度分布和污染物扩散机理,并通过CFD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射速在0~5m/s范围的空气幕对厨房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抽油烟机作为厨房排风系统无法有效地将烹饪产生的油烟快速排向室外.空气幕作为补风装置应用在厨房通风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厨房空气温度,提高人体热舒适,而且能合理组织气流流动,降低厨房污染物浓度.然而,当油烟机排风量一定时,空气幕射速并非与油烟机捕集效率成正比,而是存在着最佳设计风速,排风速率为5m/s的最佳空气幕射速为0.6m/s.当通过增加油烟机排风量来提高捕集效率时,应根据不同的排风量确认对应的空气幕射速.  相似文献   
35.
正城市发展过程中,安防行业不知不觉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这是行业大联网的产物,也是物联感知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同时行业在积累了海量数据后,也迫切要从简单的"看、控、查"切换到更深度的应用阶段,这些都给安防平台中间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接入海量的各类设备。◆接入后,海量数据如何存储,如何使用。◆如何能发掘出契合用户需要的新价值业务。如何来应对这些挑战呢,其中互联网的平台技术会对我们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36.
溢油污染对近岸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危害极大。本研究以石油水溶性成分(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WAF)为目标,研究其对海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生殖、发育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阐明或评估海洋溢油污染的潜在威胁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 WAF抑制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呈现显著剂量-毒性效应的正相关,其48、72和96 h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_(50))分别为5.42、4.81和4.39 mg·L~(-1)。(2)WAF能显著影响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缩短轮虫的平均寿命和生殖周期,使得进入生殖期的时间滞后,个体发育延迟;基于生命表的研究发现,其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率(R_0)和生命期望(E_0)显著降低,世代周期(T)延长,其中r_m、λ和R_0变化较其他指标明显,可作为灵敏指示褶皱臂尾轮虫响应WAF胁迫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37.
辽宁省春播期降水的时空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站1961-2015年日降水量资料和1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5月0~20 cm土壤含水量资料,应用EOF(经验正交函数)、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春播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辽宁省春播期降水场主要有三种模态,即全局型、东西差异型和东北和西南差异型,降水场是由三种模态决定的6种表现类型,其中全省一致多、少雨年份共占58.1%。(2)辽宁春播降水呈现增多趋势,4月和5月空间变化趋势变化略有不同,且区域性变化明显;近20年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多,并存在2~3年、4年、4~5年振荡周期。(3)浅层土壤湿度与降水量相关系数通过95%显著性检验,辽东地区土壤湿度对降水的敏感性大于辽西地区。  相似文献   
38.
船用燃油超标识别方法的建立和技术发展是进行船舶排放控制区(Domestic Emission Control Areas,DECA)政策执行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的船舶排放实时计算模型和岸基环境观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选取上海吴淞口航道水域开展实地外场观测实验,实现了对观测船只排放烟羽中SO2和NO2浓度的在线观测和对燃油硫含量(Fuel Sulfur Content,FSC)进行同步识别和反算.观测期间,通过差分吸收光谱(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OAS)技术共捕捉到1505艘次船舶的烟羽.经过观测截面的船舶总吨位为30~14308 t,船舶排放烟羽浓度峰值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10 min.受船舶烟羽影响期间,SO2和NO2的浓度增量分别在0.03~35.51 ppb和0.02~39.26 ppb之间,实时排放模型估算出SO2和NO2的排放强度分别为1.32~28.06 g·min-1和2.89~123.80 g·min-1.结合在线观测和实时排放模型基于硫氮比对船用燃油硫含量进行反算识别,并与实测燃油硫含量数据样本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燃油硫含量在0.05%以上时,反算硫含量数值误差在10%以内.本研究可为船舶燃油超标识别提供新的技术思路,并为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落实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9.
数量巨大的城市生活垃圾(MSW)对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形成了严重挑战。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基于对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湿混合垃圾衍生燃料RDF制备工艺系统生成线的研发,对垃圾衍生燃料RDF再生能源化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0.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植被生长和区域生态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辽河三角洲植被生态状况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1995—2009年的NOAA/AVHRR NDVI和2009—2020年FY3/MERSI NDVI数据,通过修正拟合和S-G滤波法构建了1995—2020年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集。利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分析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NDVI时空分布特征,重点研究了水田和沼泽湿地的植被生态状况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上看,26 a间辽河三角洲NDVI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32%;NDVI年内呈典型的单峰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2)从空间变化上看,区域内NDVI呈西南—东北方向递增,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水田区,次高值分布在沼泽区。(3)绝大部分水田植被逐年变好,且植被生态状况比较稳定,低波动变化区域占96.72%,未来植被生态状况将持续改善的区域占61.05%。(4)沼泽植被逐年变好的区域占97.67%,变好最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和双台子河口附近,且该区域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