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安全科学   386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189篇
综合类   1435篇
基础理论   209篇
污染及防治   251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超滤膜法将2-丁烯醛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7个级分,并应用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紫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 spectrum,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所占比例及物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8.57%;采用GCMS对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级分进行分析,定性出27种化合物,包含醛、酮、酯、醇、酚、酸、烷烃类及其他苯系物等,其峰面积占有机物峰面积总和的比例分别为6.9%、5.3%、35.4%、13.2%、4.6%、0.4%、1.7%、16.8%,总和为84%.UV和FT-IR分析结果均显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区间的光谱吸收特征没有明显差别,级分中存在含有不饱和双键、羟基、羰基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与GC-MS检测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为废水处理工艺的开发与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2.
以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淀粉聚己内酯(PCL,polycaprolactone)共混物(SPCL5),研究了其浸出性能及吸水性能,并在序批试验中研究了其作为反硝化固体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特性。结果表明,SPCL5颗粒前3 d浸出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后逐渐降至1.31 mgL。SPCL5颗粒吸水率在1 d左右达到饱和,约为30.97%。SPCL5可作为固体碳源用于去除低碳氮比(CN)水中的硝酸盐。以活性污泥接种时,SPCL5颗粒在1 d后就有显著的脱氮效果。驯化结束后,SPCL5颗粒的平均反硝化速率(以N计)为0.020 8 mg(g·h)。剪切力是影响反硝化速率的重要因素,转速从70 rmin提高至140 rmin时,平均反硝化速率提升近1倍,达到0.040 3 mg(g·h)。进水NO3-N浓度为15~50 mgL时对反硝化速率无显著影响,反硝化为零级反应。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利用后的共混物中淀粉和PCL均发生了降解。  相似文献   
153.
广东肇庆奥陶系砂泥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泥岩样品的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主要手段,探讨广东肇庆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为尚显薄弱的云开古陆北缘下古生界沉积学研究提供佐证。以"相当B含量"、Ga、K、Rb、V、Sc等元素组分及其比值为判别指标,分析研究区奥陶系碎屑岩沉积的古水体性质和古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奥陶纪早-中期(缩尾岭群沉积期)海水明显淡化、富氧;奥陶纪晚期(三尖群沉积期)以半咸水-正常咸水为主,水体还原性增强。结合地层岩相特征,认为研究区在奥陶纪期间整体为云开古陆东北缘的滨-浅海,早期可能存在受淡水影响的海陆过渡环境,例如三角洲或河口湾,晚期由于海平面上升逐渐成为浅海陆棚。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云开古陆周缘奥陶纪沉积演化,并为开展更为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本文总结了下湄公河国家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的地表水质量标准构成,比较了下湄公河各国地表水质量标准中参数指标的差异,从水质指标参数项目和限值两方面分析了湄公河各国水质标准的严格程度,从而得出对我国跨界水管理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5.
本次研究按月和季度跟踪调查乌当区振华小区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对比分析综合得出餐厨垃圾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四季有异,其中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占70%。  相似文献   
156.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土壤腐殖质及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富里酸)中的有机碳含量,研究了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中富里酸含量高于胡敏酸,流域范围内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分布不均匀,活性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37.7%、36.4%、40.9%.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碳含量均表现为菜地荒地草地湿地.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主要由自生源物质和经一定程度降解后的外源物质共同组成.此外,自生源性与光化学及生物活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具有弱自生源性的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所具有的光化学和生物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7.
为推进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科技进步,介绍2013—2023年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全面总结矿井粉尘产生及运移规律、矿井粉尘监测预警技术、采掘转运等环节粉尘防治技术和个体呼吸防护技术等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先进技术研究进展,提出我国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技术研究展望,形成以“动态追踪-精准监测-源头治理-呼吸防护”为核心理念的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工程科学体系。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技术迈向领域先进水平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8.
以煤矸石酸浸液为原料,经过钛掺杂、聚合、熟化和浓缩干燥等过程,制备了高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钛(PTAFC).分别考察了钛投加量、pH、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PTAFC混凝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PTAFC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浊度、COD、总磷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9.
NH3-N在大连湾的水环境行为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维水质模型对大连湾中的主要污染物NH3-N的行为进行了模拟,对NH3-N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选择主要的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由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可知,在大连湾,NH3-N浓度主要集中在排污口附近区域,灵敏度分析显示,在排污口区水体的扩散能力对NH3-N浓度的影响较大。由季节变化模拟结果可知,在湾顶部的排污口区NH3-N浓度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在湾中部和朝海边界的湾口区NH3-N浓度较低,变化平缓。模拟结果可以为大连湾的污染控制、水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应用三维水质模型对大连湾水体中的藻类碳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选择主要的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由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可知,在大连湾,藻类主要集中在排污口附近区域。由季节变化模拟结果可知,在湾顶部的排污口区藻类生产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在夏季,主要受到磷酸盐浓度的限制。灵敏度分析显示,在排污口区水体的扩散能力对藻类生产的影响较大,在湾中部和湾口区主要受到磷酸盐负荷的影响。模拟结果可以为大连湾的污染控制、水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