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5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414篇
安全科学   398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189篇
综合类   1461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259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91.
正研究了胡敏酸吸附TNT的动力学、TNT在胡敏酸上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以及胡敏酸在吸附TNT前后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当TNT溶液体积与胡敏酸质量的比例为400mL∶1g时,胡敏酸吸附TNT的动力学曲线以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TNT在胡敏酸上的吸附是先快速后慢速的非均相扩散过程;胡敏酸对TNT的吸附率与TNT溶液的初始浓度负相关,而TNT解吸率与TNT溶液的初始  相似文献   
892.
采用上流式固定床反应器,在常温下连续运行,考察MnO2对海洋性ANAMMOX菌富集培养的影响,其中接种的海洋海底沉积物采自大连市附近海域。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近150 d中,加入MnO2的R1反应器的最大总氮去除速率为137.82 g N/(m3·d),比没有加入MnO2的R2反应器高出近20 g N/(m3·d)。在低温环境(10~15℃)运行时,R1反应器的氨氮和亚硝氮去除率比R2反应器均高出10%,且R1反应器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和运行稳定性都好于R2反应器。这表明MnO2的加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洋性ANAMMOX细菌的富集,并增强了ANAMMOX反应器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下运行。  相似文献   
893.
生态补偿问题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补偿已成为当前国际公认的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手段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实践,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尝试通过全面梳理近年来发表于国外主流期刊的相关研究文献,详细述评国外关于生态补偿的概念、机制设计与效应评估等核心问题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首先,除了体现以激励换取生态服务这一共同点之外,国外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并不一致,从理论基础上看,则主要源自于科斯或庇古经济学。其次,由于理论出发点不同、技术制约以及制度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国外不同生态补偿实践在包括参与者、补偿标准、支付条件和补偿方式在内的机制设计上也各不相同,而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生态补偿效应评估上的困难,以及针对生态补偿作用的诸多争议。由此,我们认为,完善相关理论,强调异质性,将成为未来生态补偿研究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4.
城市的扩张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道路建设造成了城市景观的破碎化,使城市景观呈现不同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并且这种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989、1999和2008年的Landsat TM/ETM+数据,以南京市为例对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关系进行了不同层次和尺度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8年近20 a来,南京市城市空间形态扩展迅速,建设用地面积从1989年的1003 km2增加到2008年的6847 km2;在不同时期,南京市城市化过程表现出不同的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由道路交通建设造成的局部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和由道路交通建设造成的景观破碎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这种特征愈加明显,并且二者在表征城市空间拓展方面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受其他辐射中心的作用,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强度并未表现出距离指数衰减效应  相似文献   
895.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山珍稀濒危植物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6种石山珍稀濒危植物在石灰岩土壤和酸性红壤上的苗期生长状况及体内化学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 )每种植物在 2种土壤上的物候学特征基本一致 ;(2 )小花异裂菊和青檀在石灰岩土壤上生长量比酸性土壤上高 ,海南椴在酸性土壤上生长量比石灰岩土壤上高 ;(3 ) 6种植物体内Ca、B 2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是石灰岩土上比酸性土上高 ;除小花异裂菊外 ,Al在其它 5种植物中的含量都是酸性土上高于石灰岩土上 ,小花异裂菊则是石灰岩土上高于酸性土上 ;(4 )K、Zn、B的生物吸收系数是石灰岩土高于酸性土 ,而N、P、Ca、Mg、Fe、Al、Mn则是酸性土高于石灰岩土。  相似文献   
896.
针对大型工程设计和工程气象专题评估对风速资料的特殊要求,探讨适合工程应用的气象站观测风资料和工程现场短期风观测资料的订正方法。根据多个工程现场和气象站的同步风对比观测试验结果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出在工程应用气象站的风速资料时,进行距地高度、下垫面影响以及时距订正是必要的;不同工程2 min/10 min不同时距风速订正系数和阵风系数应根据现场环境测定,其值与建筑荷载规范推荐的气象站取值有明显差异;对工程现场的长年风速资料外推重构时,根据现场短期观测结果,在对邻近气象站长年历史资料采用均一性t检验法和比值法订正差异显著年份的记录后,利用数理方法重建的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897.
为研究常州市2022年6月14—21日的臭氧连续超标过程,利用EKMA曲线分析此次污染过程中臭氧生成对其前体物VOCs和NOx的敏感性,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算法对网格化数据进行插值对该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臭氧及其前体物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6月臭氧超标天的臭氧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常州市臭氧处于强VOCs控制区,削减VOCs会使当地臭氧生成潜势逐步降低;不当削减NOx排放反而会使当地臭氧生成潜势上升。6月14—18日,江苏省呈区域型污染,常州市温度偏高有利于臭氧生成;19—20日臭氧污染气团不断向西移动,臭氧高值区处于常州市;21日主导风向转为东南风,常州本地臭氧生成叠加周边区域影响,致使常州市臭氧仍处于高值。  相似文献   
898.
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了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较重,"三氮"超标现象普遍,而主要污染项目为NH3-N、NO2--N、IMn和总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指出,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造成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分析了地下水水质污染的成因。指出应加强地下水保护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质量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杭州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99.
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刻剖析了2009年度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中有关技术层面的种种问题:技术路线不够完善,污染物核算方法不够灵活,产排污系数失真且使用随意,数据审核形同虚设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修正技术路线,调整污染物核算方法,动态更新产排污系数并约束使用,加强数据审核。技术问题的总结和解决为准确提供"十二五"减排基数和建立"十二五"环境统计技术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00.
以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为研究区,利用现有的平原感潮河网区水量模型、面源污染负荷统计模型和水环境容量模型,估算研究区2010年污染物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并进行负荷削减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COD、氨氮(NH3-N)90%保证率(2004年)下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7.76万t,0.37万t;xCN2010年污染物入河量,COD、NH3-N的最大年负荷分别为1.99万t,0.28万t。在研究区涉及的各县市中,海安、姜堰、东台是负荷削减的重点区域;对于不同的污染源,城镇生活点源和农业面源是研究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