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06篇
安全科学   374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223篇
综合类   1439篇
基础理论   221篇
污染及防治   250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很多城市的发展,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与承载能力与水生态空间密切相关。综合考虑水生态空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济南市为例界定了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属性,明晰了水生态空间和水生态保护线的基本概念,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协同多种涉水规划,集成水生态系统的复杂功能,提出了水生态空间和水生态保护线划定技术方法,对于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及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水生态保护线面积为1992.2 km2,水生态保护线面积仅占水生态空间的60.2%,两者的保护范围有明显差异。从不同维度表征了济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空间的分布特点,其中,陆域空间是保障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岸线是水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区域,水文化空间还有很大潜力有待挖掘,济南市在保障水安全和改善水环境等保护目标上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942.
通过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Mn1-yNiyO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y=0.1~0.5),考察掺杂Ni对Mn基氧化物在甲苯燃烧中的影响,在获得最优锰镍比例后,对其热稳定性与耐久性进行测试,然后通过XRD、N2吸脱附、SEM、H2-TPR以及XPS对其物理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和Ni在甲苯吸附和活化中产生相互作用,生成更多的Mn4+以及表面吸附氧,提供大量的反应活性位点,增强了催化氧化性能.Mn0.8Ni0.2Ox在甲苯催化燃烧中表现出的催化性能最好,其热稳定性与耐久性也表现优异,与MnOx在甲苯催化燃烧中相比,其T50T90分别下降12和11 ℃,在238℃即可将甲苯完全氧化,并且碳平衡值约为99%,无二次污染产生,该研究成果可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催化燃烧提供更好的方式和材料.  相似文献   
943.
基于污染土壤稳定化全生命周期分析,确定碳排放核算边界,提出碳排放计算方法.稳定剂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稳定化土壤处置是污染土壤稳定化主要碳排放来源;方案设计、稳定化土壤养护和工程验收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比例较小.基于提出的碳排放计算方法,评价了某砒霜厂遗留地块污染土壤原地异位稳定化的碳排放.结果表明,该工程总碳排放量为421516.31kg,稳定化每吨污染土壤的碳排放量为34.78kg;稳定剂原材料产生的碳排放是稳定化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占总碳排放量86.26%;其次为稳定剂原材料和稳定剂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占总碳排放量10.82%.据此,研发低碳稳定剂和缩短材料运输距离是污染土壤稳定化碳减排的2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44.
为寻求针对东北地区镉(Cd)污染土壤的高效稳定化材料,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原始材料,以三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作为改性剂制备稳定化材料巯基生物炭,分析施加不同用量(1%、3%和5%)的巯基生物炭、生物炭、石灰对土壤理化性质(pH值、CEC值、SOC值)、Cd浸出含量及Cd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用量巯基生物炭均可使土壤pH值下降、CEC值上升、SOC值上升,TCLP法Cd浸出含量分别为76.99,72.52,67.53 mg/kg,相同用量条件下效果均优于石灰。其中,本实验最大添加量5%巯基生物炭Cd稳定化效果最为显著,较施加5%石灰的处理Cd浸出含量低11.1%。BCR连续提取法分析结果表明,5%巯基生物炭施加量使弱酸可溶态Cd、可还原态Cd分别降低了35.8%、17.63%,较5%石灰处理分别高8.18%和5.7%,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巯基生物炭较石灰针对东北地区Cd污染土壤具有更好的稳定化效果。  相似文献   
945.
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达标判定多以手工监测数据为基础,为研究制定基于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以我国水泥工业2017年957条生产线排放NOx的CEMS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数据有效性原则筛选出553条生产线的CEMS监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我国水泥工业排放NOx的小时浓度(CEMS监测数据)、日均浓度的统计特点,通过变化因子比值法和曲线拟合法建立小时浓度与日均浓度限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①筛选出的553条水泥生产线的NOx小时浓度对数值与累积频率正态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6. ②NOx小时浓度与日均浓度限值之间存在关联,曲线拟合法和变化因子比值法得出二者之间的倍数关系无显著差异. ③当要求90%的生产线达标时,NOx小时浓度限值为日均浓度限值的1.5倍;当要求95%的生产线达标时,NOx小时浓度限值为日均浓度限值的1.6倍;当要求99%的生产线达标时,NOx小时浓度限值为日均浓度限值的1.7倍. 研究显示,基于水泥生产线排放的NOx小时浓度(CEMS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变化因子比值法和曲线拟合法可以确定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定量比例关系,建立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946.
介绍了聚脲的特性与燃烧机制,从添加型和反应型2个方面总结了聚脲阻燃改性的研究现状,包括添加卤系、磷系、氮系、纳米阻燃剂,以及通过化学反应引入阻燃元素及结构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阻燃机理及各自优缺点。提出添加型阻燃剂存在与基体相容性不佳的问题,反应型阻燃改性技术难度大,但是不存在界面问题,结合不同阻燃剂的优势可实现协同提升的效果。研究结果为提高聚脲阻燃性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47.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纳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在生产、使用和丢弃含有工程纳米材料产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导致纳米材料释放到水环境中。工程纳米材料已在世界多地的水环境中被检测到,给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由于水环境的复杂性,工程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等生态风险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以微藻为模型生物,总结了典型工程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碳纳米材料以及量子点的毒性效应。探讨了工程纳米材料在水中的环境行为以及与其它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讨论了工程纳米材料自身理化性质和环境因素对其毒性的影响。从生理指标和组学指标出发分析了工程纳米材料对微藻的毒性机制,并展望了工程纳米材料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工程纳米材料的毒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促进纳米材料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48.
949.
为探寻酒糟生物炭和不同改性酒糟生物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CK:不施改良剂、 JZ:酒糟生物炭、 TiO2/JZ:酒糟生物炭负载纳米二氧化钛、 Fe/TiO2/JZ:铁改性酒糟生物炭负载二氧化钛)和不同改良剂施用量(1%、 3%、 5%)在水旱轮作下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改性酒糟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CEC(P<0.05).Fe-TiO2/JZ在5%添加量下水稻季土壤pH达7.95,较CK处理增加了2.3个单位;CEC达12.06cmol·kg-1,增加了21.38%;小白菜季土壤pH达5.99,较CK处理增加了1.5个单位;Fe-TiO2/JZ在3%添加量下CEC达到8.91cmol·kg-1,增加了13.11%.(2)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P<0.05).在5%添加量下JZ、 TiO2/JZ和Fe-TiO2/JZ土壤全氮于...  相似文献   
950.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柠檬根际/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果园科学合理地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常规施肥(FM)、有机肥(P)、新鲜有机肥(NP)、 70%化肥+30%有机肥(70FP)和50%化肥+50%有机肥(50FP)这6个施肥处理.采用化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际/非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细菌16S rRNA基因的丰度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究影响柠檬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50FP和70FP)能显著提高根际/非根际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的含量(P<0.05);与常规施肥(FM)和单施有机肥(P和NP)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了24.76%~97.98%,速效钾含量提高了6.87%~45.11%,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8.42%~55.82%.(2)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丰度及土壤呼吸速率(P<0.05),其中50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