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06篇
安全科学   374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223篇
综合类   1439篇
基础理论   221篇
污染及防治   250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61.
用复极固定床电解槽处理硝基苯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复极固定床电解槽处理模拟硝基苯废水,考察了电解电压、N2SO4质量浓度、pH、硝基苯的初始质量浓度等条件对电解效果的影响。在Na2SO4质量浓度为1000mg/t、电解电压为40V、初始pH为10的条件下,复极固定床电解槽对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为120mg/L的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硝基苯去除率可达到82.8%。探讨了复极固定床电解槽电化学降解硝基苯的机理。  相似文献   
962.
悬浮法聚氯乙烯化工离心母液的生化处理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波  周蕴  张振家 《环境科学》2005,26(3):100-105
采用4级内循环式好氧生物膜反应器串联工艺对悬浮法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进行中试试验,研究了不同停留时间下系统对有机物和浊度的处理效果以及系统的抗冲击能力;观察了生物膜的生长和发展规律;对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悬浮物、摇蚊幼虫和营养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启动迅速,在HRT为14h时,废水COD总去除率可达75%以上,出水COD浓度低于50mg/L ,完全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也可经深度处理回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63.
溴氨酸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溴氨酸降解菌,该菌株能够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氮源及能源生长.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对16SrD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鉴定该菌株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定名为Sphingomonasxenophaga .菌株的最适降解与生长条件为:pH =7 0 ,温度3 0℃,转速15 0r·min- 1 ,接种量8% .在最佳条件下,溴氨酸的降解率可达90 %以上,菌株可耐受的溴氨酸浓度为10 0 0mg·L- 1 .通过分析菌株对水杨酸、邻苯二酚及邻苯二甲酸的利用情况,推测该菌株可能通过邻苯二酚的代谢途径降解溴氨酸.  相似文献   
964.
对改进型MDATIAT(ModifiedDemandedAerationTankIntermittentAerationTank)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活性污泥在不同基质下的厌氧释磷特性进行了研究.在葡萄糖、甲酸钠、乙酸钠和丙酸钠4种单一基质中,活性污泥厌氧释磷量分别为1.58、3.55、3.04和1.86mg·L-1;释磷速率分别达到0.02、0.05、0.15和0.10mg·L-1·min-1.另外,在葡萄糖、甲酸钠、乙酸钠和丙酸钠组成的混合基质中的活性污泥厌氧释磷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基质中活性污泥释磷量和释磷速率均大于4种单一基质中的释磷量和释磷速率,分别达到8.51mg·L-1和0.31mg·L-1·min-1.  相似文献   
965.
介绍了采用电化学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多层线路板废水的工程应用实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Cu2 +的去除率在 99%以上 ,CODCr的去除率在 87%以上 ,操作简单 ,运行稳定 ,处理出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966.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传统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工艺原理,设计并制作了一体化 A/O生物膜反应器,并就其对模拟生活污水的脱碳、脱氮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反应器在水力停留时间 HRT=24h时,COD的去除率达到 97%以上,硝化率和 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和82%。出水NO3-N和NO2-N浓度保持在7.4mg/L和0.2mg/L左右。对各区污泥进行的硝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反应器的缺氧区内存活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硝化活性的细菌。  相似文献   
967.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国家推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就是要落实责任制,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杜绝事故。同时,深化隐患治理,改进现场条件,实现岗位达标和企业达标,这是强基固本、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68.
选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1964~2013年14个气象台站观测的基本气象数据,利用线性倾向性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等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和变化趋势,并以完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蒸发量上升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年蒸发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变化速率为30.1 mm/10 a,夏秋冬季蒸发量均呈显著上升变化,春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和秋季蒸发量上升对年蒸发量上升贡献最大;逐月蒸发量变化趋势均增加,但幅度各异;冬季蒸发量在2011年发生了突变,其余各季和年均未发生突变.蒸发量月际变化规律明显,表现为双峰型分布,双峰出现在5月和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夏季蒸发量最大,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蒸发量最少,表明春夏两季蒸发量的多少对三江源地区水循环起重要作用。年和四季蒸发量呈现出西北部少,东南部及东北部多的分布特点,气候变化速率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剧烈,年蒸发量变异系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四季蒸发量变异系数空间分布明显不同。年蒸发量与平均气温总体上呈正相关,与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平均气温上升、气温日较差和相对湿度下降是三江源地区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9.
1985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5、1995、2005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方面,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图谱分析技术及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全面定量分析江苏省1985年以来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1985~1995、1995~2005、2005~2008年3个时段江苏省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分别为12.95%、17.17%、15.03%,反应了人类活动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呈现出"缓慢影响—剧烈影响—影响减缓"的倒U型曲线规律;(2)1985年以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之间的空间转移是江苏省土地利用转移的关键,也是人类影响土地利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3种地类的相互转移占所有土地转移流的80%以上,其中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苏锡常及南京4市的市辖区,以及昆山、江阴等经济发达的县市及苏北的宿迁市、淮安市、徐州市;(3)1985年以来,追求净产出(利润)的增长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动力,导致建设用地增加及耕地减少,使得全省土地利用程度整体水平不断升高;受可驱动的有效资本量控制,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一直是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最为剧烈的区域,而苏北地区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土地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也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70.
硝酸盐对土壤反硝化活性及蒽厌氧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土壤中的反硝化降解是其厌氧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严格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电子受体(硝酸盐)对土壤反硝化活性及PAHs降解影响的报道还不多见.通过添加硝酸盐和蒽的厌氧微宇宙培养实验,探讨厌氧条件下硝酸盐对土壤蒽的厌氧降解及反硝化活性的影响.设置了不添加(N0)和添加硝酸盐(N30:30mg·kg~(-1))的两组处理,每组处理分别含3个蒽浓度(A0:0 mg·kg~(-1)、A15:15 mg·kg~(-1)、A30:30 mg·kg~(-1)),共6个处理(N_0A_0、N_0A_(15)、N_0A_(30)、N_(30)A_0、N_(30)A_(15)、N_(30)A_(30)).厌氧条件下25℃黑暗培养45 d,并于第3、7、15及45 d测定土壤N2O和CO2的产生速率、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nar G、nir K、nir S)丰度及蒽含量.结果表明,在培养第3 d检测到较强的反硝化活性,且硝酸盐及蒽均能显著促进土壤的反硝化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各处理中土壤反硝化活性急剧下降,蒽对土壤反硝化活性却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硝酸盐、蒽及其交互作用均能显著影响土壤的反硝化活性.3种反硝化功能基因中,只有narG和nirS基因的丰度在培养期间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它们能够受到硝酸盐、蒽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厌氧条件下土壤蒽的最终去除率在33.83%~55.01%之间,添加硝酸盐对土壤蒽的去除率和降解速率均无显著影响,但高蒽含量(N_0A_(30)、N_(30)A_(30))处理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低蒽含量(N_0A_(15)、N_(30)A_(15))处理(P0.05).综上,硝酸盐的添加能显著影响土壤的反硝化活性及与反硝化相关的narG和nirS基因的丰度,但对土壤蒽的厌氧降解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