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以镇江市征润州水源地为例,针对目前存在的工业源众多导致的事故模拟工作量大,码头源难以进行事故模拟等问题,提出基于常规风险影响的水源地周边风险源风险监控等级判定方法。从风险源与水源地沿岸线方向距离、垂直岸线方向距离和上下游关系3方面提出反映风险源相对于水源地位置敏感性的位置敏感指数的计算方法,再以风险源位置敏感性结合风险源风险,确定风险源对水源地的常规风险影响,继而判定水源地周边风险源的风险监控等级。结果表明,征润州水源地周边优先重点监控风险源有4个,主要集中在水源地上游丹徒经济开发区内,水源地下游及对岸12个风险源为低频监控等级,其他24个风险源为优先监控和一般监控等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改进的"两相优化法"在排水管网管径和埋深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改进的方法依次从充满度、坡度、流速3方面对管段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算例分析可知,改进的方法较原方法优化效果更好,工程造价更低.  相似文献   
13.
冯斌  李大鹏  周琦  马垚  李铮 《环境工程学报》2014,(10):4196-4202
城市景观河道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河道两岸污染物质排放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下降。为了计算下游各区段污染物质日负荷排放量,同时甑别重点排污区段,提出采用WASP水质分析模拟软件计算各段氨氮负荷排放量。模拟过程需先定义河道基本参数:河道长宽、水深,入河流量增加量、水体流速、氨氮循环拟合公式中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系数等。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氨氮浓度求得的入河负荷值是相对唯一的。1 g/d负荷的增加会导致模拟浓度改变0.01~0.06mg/L。同心河下游生活区(一~三段)的氨氮排放负荷比上游工业区(四~六段)大,生活区氨氮排放负荷达到河道总排放负荷60%~70%。河道氨氮负荷削减模拟的结果表明:上游氨氮污染负荷量越大,下游削减负荷程度越高,从而使得下游氨氮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由非政府环境组织(以下简称NGO)发起的各项活动,正在蓬勃开展。为了使之更好地与环境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日本的横滨港北新区,人们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一、自然教室NGO通常是以市民团体的观察会、调查会、研究会等形式存在的,彼此结成一张松散的自然...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对西北黄土吸附壬基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振国  蒋煜峰  慕仲锋  孙航  周琦  展惠英 《环境科学》2016,37(11):4428-4436
以壬基酚(nonylphenol,NP)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量实验法研究其在添加不同温度制备的小麦秸秆生物炭的黄土中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以及粒径、pH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添加生物炭黄土吸附NP的快反应时间为10 h,而加入生物炭后,黄土对NP吸附的快反应时间缩短,为6 h;且快反应阶段添加生物炭黄土明显比不添加生物炭黄土对NP的吸附量多,但碳化温度不同的生物炭在此阶段吸附量差别较小.黄土和添加生物炭黄土对NP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16 h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无论是否添加生物炭,NP在黄土上的热力学吸附过程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型吸附等温模式;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黄土和添加生物炭的黄土对NP的饱和吸附量都呈增大趋势;NP的吸附自由能ΔGθ0,焓变ΔHθ0,熵变ΔSθ0,表明此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且混乱程度增大的吸附过程.在同一温度下,随着生物炭碳化温度的升高,NP在添加生物炭黄土中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添加生物炭黄土的粒径越小,对NP的吸附量越大.pH值为4~7时,添加生物炭黄土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pH为7~10时,吸附量又随pH值增大而减小;表明添加生物炭黄土在中性范围内对NP的吸附效果最好,酸性和碱性都不利于NP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臭氧耦合氧化体系的氧化效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琦  张蓉  王勋华  童少平  马淳安 《环境科学》2010,31(9):2080-2084
利用电化学-臭氧耦合氧化体系降解了水中的对氯苯酚,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耦合氧化体系降解有机物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电化学与臭氧耦合氧化体系降解4-CP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900 s后,该耦合氧化体系对4-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7%和64.9%;而单独电解与单独臭氧氧化对上述两者去除率的之和仅有69.7%和30.1%.氧还原产物H2O2浓度和光电流的测试结果表明,电化学-臭氧耦合氧化体系的协同机制包括两部分:即臭氧在阴极表面得到电子生成臭氧负离子;溶解氧在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O2.以上2个因素均能有效地促进体系.OH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从码头主体风险和风险控制机制2个准则出发,构建了码头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方法,提出,采用风险分布密集指数和码头源数量指数,反映港区内码头风险分布密集程度和码头数量对港区风险的影响程度。以码头风险评价方法为基础,综合考虑港区码头源风险大小、风险分布密集指数、码头源数量指数,建立了考虑风险分布密集型的港区风险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南京市龙潭港区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龙潭港区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港区内高风险码头共7座,且主要集中分布于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约2 km岸线内。  相似文献   
18.
基于希尔伯特空间向量范数的铁路机务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层次分析法(AHP)、模糊评判法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空间向量范数的铁路机务安全评价模型。围绕建立安全指数模型为核心,充分利用希尔伯特空间上单位球的弱紧性,探讨了建立标准希尔伯特指标子空间M的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算子的生成方法;在考虑相对独立选取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的向量范数的安全指数评价模型及安全指标分析模型。该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定性数据和非定性数据;能通过指数分析,对评价对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能通过指标分析,得到各指标对于总指数的贡献率,找出问题和差距,有的放矢地改善安全环境,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