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1984年2月22日,西北某铁矿Ⅰ号设备井内,发生了一起因未熄灭的烟头引燃炸药并造成爆炸的事故。在这次事故中,死亡6人,重伤3人,轻伤7人。Ⅰ号设备井和人行井严重破坏,2844水平的库房被烧毁,部  相似文献   
53.
来到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杜兹(Vaduz)正好是周日。从安检口出来,我四下张望,想打一辆车去预订的酒店,可是等了许久也不见一辆车的踪影,更奇怪的是连公共汽车也没有。我简直难以置信,虽然列支敦士登的领土面积很小(仅有160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也比较匮乏,但依仗银行业、旅游业和邮票业,国民收入特别高,以他们的经济能力,任何一家人都可以买上一辆或多辆小汽车,怎么可能街上连一辆汽车也没有呢?  相似文献   
54.
基于BP网络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影响岩爆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地应力大小、岩石抗压和抗拉强度、岩石弹性能量指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根据国内外一些岩石地下工程实例构造样本集,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爆预测模型.此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岩石地下工程,对岩爆的发生与否及烈度大小进行预测.实例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说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钛基金属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Ti/SnO2-Sb2O3电极,再通过恒电流电沉积法制备了Ti/SnO2-Sb2O3/PbO2和Ti/SnO2-Sb2O3/MnO2电极。采用SEM技术对3种金属氧化物电极表面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分别以3种电极为阳极进行了苯酚的电催化氧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时间为2.5 h时,Ti/SnO2-Sb2O3电极、Ti/SnO2-Sb2O3/PbO2电极和Ti/SnO2-Sb2O3/MnO2电极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85.9%,83.2%,44.6%;苯酚在3种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反应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苯酚在Ti/SnO2-Sb2O3电极和Ti/SnO2-Sb2O3/PbO2电极上的反应速率较快,并具有较高的析氧电位;Ti/SnO2-Sb2O3/PbO2电极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6.
利用自来水厂铝盐混凝污泥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一种新型轻质陶粒滤料(LCFM),评价了LCFM在静态吸附及动态过滤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静态吸附温度为(25.0±1.0)℃、p H=7,t_(吸附)=24 h条件下,LCFM对氨氮、总磷和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过滤系统中控制进水p H=7.0~8.0,过滤周期约10 h时,系统对氨氮、总磷和C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80%、95%和70%。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显示,LCFM中的孔道以中微孔为主,集中分布在60.0 nm左右,比表面积为71.47 m~2/g,同时,LCFM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在吸附过程中与污染物可能存在的交换反应或沉淀反应(x PO_4~(3-)+3M~(x+)=M_3(PO_4)_x)强化了LCFM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57.
在北京城区和上甸子本底地区分别开展了为期3a和1a的NH3在线观测,并结合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北京地区NH3浓度水平、年季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北京城区和本底地区的NH3年均浓度分别为(32.5±20.8)×10-9V/V和(11.6±10.3)×10-9V/V,北京城区的NH3浓度高于大多数国内外主要城市和地区的NH3浓度水平.城区和本底地区NH3浓度年变化特征为夏季高,分别为(34.1±6.8)×10-9V/V和(11.1±2.2)×10-9V/V,冬季低,分别为(19.7±9.3)×10-9V/V和(2.4±0.6)×10-9V/V.NH3的日变化特征受气象因素影响明显,其结果表明,春季城区NH3浓度峰值出现在15:00,而本底地区受西南风影响在20:00达到峰值;夏季城区NH3浓度最高值在7:00出现,本底地区则呈现双峰值(分别在09:00和22:00);秋季城区和本底地区的日变化规律一致,均在22:00出现峰值;冬季城区的峰值出现时间晚于本底地区,峰值分别出现在23:00和20:00.西南风是造成本底地区NH3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春季和夏季,随着西南向风速的增大,NH3浓度显著升高.城区的NH3浓度则主要受到局地排放的影响.浓度权重轨迹法的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天津、河北及河南北部地区是影响北京地区大气NH3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58.
紫外辐射对腐殖酸化学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腐殖酸广泛存在于各类地表水体中,分子结构对其物化性质有着显著影响.为探明紫外辐射过程对腐殖酸化学稳定性的影响途径,本研究采用光谱学和电化学技术考察了酚羟基和羧基等活性位点含量、胶体Zeta电位及其平均粒径等结构参数在辐射前后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未经辐射的水样,混凝过程对腐殖酸无明显去除效果.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腐殖酸的去除率大幅提高.照射3 h后,腐殖酸的去除率在80%以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后腐殖酸分子中部分具有荧光效应的基团可能发生脱落或重排,但其芳香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胶体的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均呈下降趋势,不利于腐殖酸的聚集沉淀;然而,腐殖酸分子中的羟基含量在辐射后略有下降,并伴随羧基和羰基等官能团的形成.活性位点数量及其反应活性的改善是腐殖酸化学稳定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不确定节点水量下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书明  吴雪  欧阳乐岩 《环境科学》2013,34(8):3108-3112
针对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的优化选址问题,提出污染源位置识别准确度的概念,以水质监测点探测到的不同污染事件的时段区间冗余度最小化,和污染事件探测概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结合一个案例管网,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计算节点用水量变化条件下的监测点优化选址方案,算例结果显示节点用水量的不确定性不显著影响监测点的污染事件探测能力和可能性节点识别能力,但使监测点的污染源位置识别准确度降低.  相似文献   
60.
春秋时期,齐国生长着一棵千年栎树,树冠遮天蔽日,能容上千人乘凉,树干壮若一座小山,足有十多丈粗,树梢高顶尽斜阳,一眼望不到头。每天前来膜拜烧香的人络绎不绝,人们都把这棵树当做神一般敬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