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580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贯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国办发[2016]99号)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号)要求,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现予公告。附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952.
采用内循环微电解技术对某焦化厂生化混凝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国家提标标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pH、反应时间、曝气量和铁炭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影响COD去除率的主控因子,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内循环微电解处理焦化污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考察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优运行参数为:pH 2.3、曝气量0.13 m~3·h~(-1)和铁炭比1:1。最优运行参数下的验证实验结果显示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67.77%和93.75%,当进水COD低于180 mg·L~(-1)时,出水COD能够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直排标准。  相似文献   
953.
为了解池塘养殖水产品体内的农药污染情况,以便为水产品质量评价及保障当地居民的饮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长三角地区13个养殖池塘中5类(蟹类、鳖类、蚌类、虾类、鱼类)水产品体内9种有机磷农药(OPPs)、8种有机氯农药(OCPs)以及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SPs)进行了检测,并初步分析了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水产品体内3类农药均有检出,但残留水平均不高,OPPs残留总量为未检出至299 ng·g-1(dw),三唑磷、伏杀硫磷、喹硫磷和毒死蜱较易在水产品体内蓄积;OCPs残留总量为16~82 ng·g-1(dw),主要污染物为六六六(HCHs),主要来自历史残留;SPs残留总量为44~89 ng·g-1(dw),主要污染物为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产品体内的农药污染可能与养殖池塘中的沉积物污染密切相关。5类水产品体内3类农药的总风险指数(HI)为0.0020~0.046,远小于1,因此,长三角地区由3类农药造成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54.
为了探讨碱式硫酸铝对二氧化硫的吸收效果,对所需试剂硫酸铝和碳酸钙的适宜比例(碱度),以及碱式硫酸铝能稳定存在的铝量范围等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铝量和碱度的碱式硫酸铝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量以及pH值,并分析每种吸收液的饱和吸收量,最后将其与乙二胺/磷酸溶液的吸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碱度为40%时,铝量要保持在70 g/L以下才能在加热时不产生沉淀,吸收过程pH由4.5左右一直下降到2.0左右保持稳定,饱和吸收时间控制在140~160 min为宜,较为理想的方案是铝量32 g/L,碱度35%。  相似文献   
955.
为积极稳妥推进全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本文紧紧围绕《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以环境执法改革为主体主线,从环境执法的总体方向、基本路径、主要任务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分析解读,给各地在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有效推进环境执法改革,提供改革路径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956.
固定化小球藻与活性污泥的共生系统处理含锌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固定化小球藻与活性污泥的共生系统对含锌废水中Zn2+的去除效果,分析菌藻状态、初始Zn2+浓度、pH、固定化菌藻小球投加量和菌藻体积比等5个因素对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去除Zn2+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污泥、固定化小球藻和固定化菌藻对Zn2+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悬浮小球藻,其中固定化菌藻对Zn2+的去除效果最好;废水中初始Zn2+浓度小于100 mg/L时,固定化菌藻系统对废水中Zn2+的去除率达到90.5%;固定化菌藻系统去除废水中Zn2+的最佳条件是:初始Zn2+浓度为80 mg/L,pH=7,固定化小球投加量为80 mL,菌藻体积比为1∶2。  相似文献   
957.
采集滇池流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静态解吸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时间下溶入水相的COD量,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的流失特性,从而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类型土壤中DOC的溶出平衡时间为壤土>粘土>粘壤土,其中退耕区(粘壤土>粘土>壤土)、大棚(粘土>粘壤土=壤土)土壤不符合该规律,溶出平衡时间基本为1.5~2.5h;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的溶出率为1.00%~2.75%,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类型土壤中DOC的溶出率存在一定差别,这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砂粒、粉粒、粘粒的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58.
以模拟酸性大红3R染料废水为对象,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温度、初始染料浓度、酵母粉浓度三因素为影响因子,以染料脱色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各因素对一株广谱型染料脱色菌株Enterobacter cloacae strain M3脱色效果的影响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了菌株脱色酸性大红3R废水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极显著,拟合性好。最优脱色条件为温度36℃,染料浓度121.12 mg/L,酵母粉浓度1.99%,在此条件下,染料脱色率可达99.21%。经实验验证,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良好,偏差仅为0.79%。  相似文献   
959.
江苏省城市化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一直处于全国城市化发展的前列,对全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近些年来,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在空间格局及动力机制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表现为:大中城市成为城市化人口的主要集聚区,城市化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城市化发展动力也日趋多元化。同时,江苏省城市化仍然面临着区域差异显著、集聚效应不强、公共服务能力不高、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将会发生适应性的调整。指出以城市土地空间扩张及城市数量增加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已经基本不适应江苏省新时期新战略的要求,进而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全省城市化战略重点的调整方向,即质量提升战略、统筹协调战略及空间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960.
研究了低浓度阿特拉津冲击对A/O工艺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索了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强化处理低浓度阿特拉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和碳氧化活性相比,阿特拉津对活性污泥系统硝化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强,同时其代谢产生的氨氮又增加了系统负荷,最终导致氨氮去除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上。采用调整A/O工艺参数的方式,可实现低浓度阿拉特津的强化处理,最优运行参数为硝化液回流比=200%,缺氧区/好氧区停留时间比=1∶3。在该运行工况下,目标污染物被高效去除,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